三源河
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的支流
三源河,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的支流,位于川滇交界的四川省盐边县,因其大源有三故名三源河。原盐边县城东段团山至赞子岩长5公里,因古产鳡鱼故又名鳡鱼河。以最长的惠民河为正源,则发源于云南省华坪县永兴乡羊差,东流入四川省盐边县,鳡鱼河口赞子岩注入雅砻江,全长95.8公里。流域面积2504平方公里。二滩水电站建成后,干流部分全没入电站库区。
干流概况
三源河,水系的大部分四川省盐边县境内,一般以三源之一(其三源分别为:永兴河、惠民河、新坪河)最长的惠民河(西支)为正源。惠民河,源于云南省华坪县的乌木河,乌木河流经华坪船房进入境内,然后经惠民乡政府东侧,过湾灰“七一”电站至渔门二号桥与中支永兴河、东支新坪河相汇为三源河干流。惠民河全长72.2公里,流域面积938平方公里。盐边境内流长21.96公里,流域面积258平方公里,平均流量23.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1亿立方米,平均比降9‰。
三源相汇后,由西向东,经原县城(原健康镇,已没入二滩库区)北流至鳡鱼河口赞子岩注入雅砻江。三源河干流(健康岩郎至赞子岩)长23.6公里。
水文特征
三源河,合计三大支流流域面积及干流部分流域面积367平方公里,计2504平方公里。平均流量87.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8亿立方米,平均比降5‰。
主要支流
永兴河,主要源于盐边县境内岩口、温泉、江西、洼落等乡。其源有五:第一处源于温泉乡的拉鹿河,拉鹿河流经阎王桥汇入永兴河。第二处源于岩口地下水库,经支六河汇入永兴河。第三处源于稗子田,经稗子田河汇入永兴河,第四处源于盐源县漏水洞,经箐河青山汇入永兴河,第五处源于江西朵格的挪连河,又名撒达河,流经江西乡政府至范村汇入永兴河。永兴河汇聚上述五流一路东下经麻柳坪至渔门二号桥,汇合惠民河于健康岩郎汇新坪河后流入三源河。永兴河干流长44.7公里,流域面积816平方公里,平均流量25.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8.12亿立方米,平均比降22‰。
新坪河,发源于盐边县柏林山老水洞,由北向南经国胜盐水河和新坪乡政府东侧至健康岩郎汇入三源河。全长39.6公里,流域面积383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9.9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1亿立方米,平均比降12.6‰。
乌木河,正源惠民河上源。发源于华坪县永兴乡西北端与宁蒗县交界的羊差,上游为李子河,李子河的上段称清水河,于永兴街西面汇入习好河起称乌木河。从羊差到习好河汇合处总称李子河,流域面积214.6平方公里。支流有习好河、鱼毕河等。华坪县境内段长56.4公里,控制流域流域面积647平方公里。流域内一般多为高山峡谷,水流包,落差大,水资源丰富,灌溉面积1.2万多亩。
乌木河主要支流有:
习好河,发源于华坪县西姑坡,于永兴街注入乌木河。全长16公里,流域面积6.3平方公里。
鱼毕河,发源于宁蒗县有驼夺河等地,由西向东流经茅坪子、谷田等地,于手爬岩注入乌木河。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60.4平方公里。
治理开发
蓄水工程
纸房水库,位于原县域西南强胜乡纸房村一、二组之间,海拔1900米。设计坝高25米,为均质黄粘土坝,坝厚70米,顶宽4米,集雨面积11.80平方公里。水库淹没耕地120亩,成五星状,肚大口小,除蓄雨水外,库区上游有0.08立方米/秒的泉水入库。1958年动工兴建,1960年完成坝高21米,蓄水70万立方米,1965年冬,升坝4米,达到原设计高度。1966年11月动工重建纸房水库。改原土坝为土石混合坝,1967年5月竣工,完成坝高27.50米,蓄水123万立方米,受益面积1800亩。并逐步完善了配套工程——富阳堰、隧洞、渡槽等,总投资40.50万元。纸房水库的建成奠定了强胜乡农田水利设施的基础。
田坪水库,位于原县域西南惠民河支流,南阳河中游锣锅箐,设计坝高30米,坝顶长166米,底宽123.50米,为土石混合坝。1958年9月兴建,至次年4月,只完成坝高25米,坝底宽90米,坝顶宽3米就下马了,留200人开挖溢洪道(坝右岸软基上)。1959年10月又重新开工,加厚坝脚18米,改卧管放水为两铁球放水,次年3月竣工,完成坝高29米,坝顶长129米,坝顶宽6米。以后经1962年、1963年、1969年、1985年多次整治,并经铁道兵8815团支援,加固维修,确保了水库的安全使用。工程累计投资65.40万元,蓄水120万立方米,灌面达592亩。
长冲箐水库,位于县域东南金河乡乌拉河支流芹菜沟。坝高33米,坝底宽176米,坝顶宽4米,长110米,集雨面积4平方公里,蓄水量13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50亩。为旁侧式梯级溢洪道,长190米的卧管放水,配套左右干渠20公里。1974年兴建,总投资43.30元,历时3年完工,1992年又投资70万元,修建左右干渠配套工程,长10.60公里,次年完成。
引水工程
流域内的引水渠道很多,其中以联合堰、新坪堰、永兴堰、红旗堰、惠民堰、酢房堰灌面大,效益好。
联合堰,位于旧县域西南惠民河右岸,堰头原取水于惠民乡银河村四组河边,后移至“七一”电站前池尾端湃水缺处,终点至健康乡朵古村,全长22公里。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比降为1/2000~1/2500,采用窄深式经济断面。主灌渔门、健康2乡5个村,设计灌面2060亩。1956年动工兴建。经三个冬春完工,渠道通水之初,不够完善。1963年至1964年,又进行削坡、加固、加宽、换渡槽、改滑坡断的明渠为暗渠,基本能维持自流通水。1965年,兴建“七一”电站时,决定扩大联合堰头至渔门湾灰和坪段作电站引水渠,建石拱坝拦河取水,流量为7立方米/秒,彻底解决了堰头段的遗留问题。
新坪堰,位地旧县域西北新坪河右岸,起水新毕河边,为无坝引水,尾水到新村干田坝,长24.2公里,比降为1/1000。建国前,堰头至龙头桥4.8公里有一水堰,设有碾房、油房等加工点,灌田近300亩。1958年,历时4个月,接堰尾向下经榨古、五星、小坪、新村至干田坝,完成土石方6万多立方米,耗工3.5万个。后经过岁修、整治、配套、加固、建永久性渡槽25处,成为配套完善的渠堰。灌溉面积1300亩。
永兴堰,据《盐源史志资料》(总四期第52页)载:“永兴堰:在城西喇踏(撒)田,嘉庆初年开。约宽八尺,深五尺,由场后引水,灌至麻栗坪,约计二十余里。”永兴新堰位于县域西北永兴河右岸,堰头取水于岩门新桥沟对面河边。堰头至天生桥长3.3公里为总渠,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自天生桥下分左右二干渠,左干渠为永兴堰,右干渠为范平堰。永兴堰,自天生桥经六合、新胜、新民、永兴,堰尾抵湾塘,全长33.3公里,分水流量1.4立方米/秒。一期工程于1959年10月动工,1963年7月,重新组织力量,1965年完工。受益5个大队、19个生产队,灌面3300亩。范平堰,自天生桥经六合、范村、江西乡、强胜乡、平田,堰尾至湾灰垭口,全长30公里,分水流量1.1立方米/秒。1967年动工,修建天生桥至六合五队段,引灌六合一、三、五队部分农田。1974年完成范村一队至湾灰垭口段。范平堰通水后,受益3个公社、6个大队、19个生产队,灌面达1100亩。永兴堰左右二干渠历经15年,总投资76万元,完成堰渠总长63.3公里,土石方23.5万立方米,总灌面4400亩。从根本上解决了永兴乡的农田灌溉问题。
红旗堰,位于县域东北太田乡,堰头引水于红宝乡氽塘河右岸,经红旗、旭日、太平、和平、新胜,堰尾至田坝,全长32公里,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比降为1/1000。1966年12月动工,历时10年,在长达14公里的悬岩上凿壁掘沟,建成大堰。受益6个村、10个生产队,灌面2100亩。
惠民堰,据《盐源史志资料》(总四期第52页)载:“新兴堰:在县西长官司辖地,嘉庆初年开。约宽五尺,深五尺,由该处武庙下引水,灌至磨房沟,约计十余里”。惠民堰位于县域西南惠民乡,引水于云南省华坪县船房乡乌木河(惠民河上段)。1966年动工兴建堰头至黑龙塘,分左右干渠,左干渠为惠民堰,右干渠为云川堰。惠民堰,自黑龙塘至湾边、民主、新林、抵善林磨房沟,全长22.4公里,分水流量1.2立方米/秒。1966年动工,于1969年3月竣工,灌溉3个村、12个组、2000余亩农田。云川堰,经建新、前进、民主、兴隆抵银河,全长28.5公里,分水流量1.4立方米/秒。于1970年动工,该工程在分水口处,需建高26米,长78米的渡槽以横跨惠民河,1972年,建成钢筋薄壳渡槽,取名“五一”渡槽。1974年云川堰全部贯通,堰尾至银河村六组,灌溉农田共2000余亩。惠民堰左右干渠,历经8年,投资80.5万元,完成渠道总长56.4公里,受益8个村29个组,灌溉农田在4000余亩。
新健堰,位于县域之西北新坪河左岸,堰头引水青龙凉风垭口河对岸,为开闭式无坝引水,流经新村,堰尾抵健康乡淘水垭口,流量1立方米/秒,长30公里,1964年10月动工,由新坪、健康两社合建。堰头至芭蕉湾段18公里,由新坪承建,芭蕉湾至淘水垭口12公里由健康负责。两社共组织民工900余人,其中新坪600人,健康300人,经一个冬春,全部竣工,验收合格。共投资9万元,建成大小渡槽27座,灌溉农田1500亩。七、酢房堰位于县域西北箐河乡,堰头引青山脚下四方地透底河水。1990年元月动工,渠道总长20公里,一二期工程完工,建成渠长14公里,三期工程6公里于1993年完成,总投资120万元,灌面达2000亩。
水电开发
三源河流域,永兴河上游支六河段,水源稳定,落差集中,更有不影响农田用水的得天独厚条件,经初步踏勘可作11级梯级电站开发,装机容量4万千瓦,截止1992年仅建成四级(岔河、乡涧、箐河、响水河),装机0.60万千瓦,占可装机容量的15%。全县除去已开发部分外,水能开发按28.5%计算,可开发量为10万千瓦。
1963年9月,在原县城北铁索桥头引柏林堰水作动力。装机2×55千瓦,1964年4月正式发电,配套安装成都开关厂生产的三面控制屏、朝鲜生产的55千伏安升压器、50千伏安降压器、10平方毫米的主铜线两公里。因达不到额定电压,又增设一台44千瓦柴油发电机组单独发电,向各机关单位、学校和农具厂输电,由于电力不足,电压不够,曾一度出现“电灯下面点煤油灯”土洋结合的状况。
1964年开始,在农村推广水轮泵发电,由国家投资购买机电设备,地方投劳。水电局组织技术服务建站安装。7月,先在惠民公社新林大队兴建了第一座装机14千瓦的水轮泵发电站,随后在永兴、新坪公社各建一座装机14千瓦的电站。继后,县水电局抽调技术骨干,在西昌地区水电局技术员的指导下,相继在国胜、箐河、温泉、洼落、力马、鳡、惠民、健康、渔门等公社修建安装水轮泵发电站共41座、装机464千瓦,其中60型1台站装机48千瓦,40型16台站装机190千瓦,30型24台站装机226千瓦。水轮泵站白天加工粮油、抽水灌田,晚上发电照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1960年代中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对电力提出了比较迫切的需求。距原县城10公里的渔门和坪子电站修建一事被提上议事日程,经上级审批,列为省水电基建项目。由西昌地区水电局勘测设计队勘测设计,省、地投资,县里投劳,于1965年11月动工,1970年7月1日建成发电,装机2×500千瓦,定名“七一”电站。电站投产后主要向原县城、永兴、惠民、渔门、健康供电,缓解了县农机厂、农具厂、打米厂的工业用电和部分农村动力加工以及提灌缺电的矛盾。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水轮泵生产供不应求,零配件不能满足其更换之需要,一些台站被迫停止发电,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为此,县水电局陈仲良大胆提出,用自制小型水轮机代替水轮泵,带动发电机发电。县水电局邓继春根据省水电厅提供的图纸,结合盐边实际,设计了一套木制水轮机图,由农机厂曾和根、王永林等人按照图纸,经过翻砂加工制成铁制水轮机一台,在双坪用联合堰水进行试验,一次成功,效果良好。该水轮机适用于20~40米之间的水头,0.05~0.1立方米/秒流量,可带动14千瓦以下的发电机。从此,农机厂投入批量生产,满足了县内装机的需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方小水电发展迅速。1977年建成康复院电站、箐河电站、大水源电站(1986年迁址响水河,更名为响水河电站),1980年建成盐水河电站,1982年建成乡涧电站。1982年底,全县有农村小水电站92站96台,总装机容量3640千瓦,年发电量649万千瓦时。其中县内国营电站2座3台(“七一”电站2×500千瓦,乡涧电站1×800千瓦)装机容量1800千瓦,年发电量493万千瓦时,年平均利用时数2920小时;乡办电站3座5台,装机容量625千瓦,年发电量92万千瓦时;村及村以下办小水电站及微型电站87个88台,装机容量1215千瓦,年发电量64万千瓦时,全县最高用电负荷1690千瓦。1983年,盐边县列为四川省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后,县内水能资源的开发加快。县政府依照实现农村电气化标准编制了农村电气化规划,将电力建设的重点放在永兴河上游支六、响水河段的梯级开发上,先后建成了一批中小型电站。1986年建成新坪电站。1988年岔河电站建成投产。
航道航运
二滩水电站建成前,三源河未通航。仅河两岸摆渡较多。清末时,县内渡口据清·光绪《盐源县志》记载有:“鳡鱼河渡、红壁滩渡、老凹崖渡、沙坝渡、大水井渡、柏枝渡、倮果河渡、糯弄渡、兴隆村义渡、长官司义渡、喇踏田义渡、阿所拉义渡。”民国初年,县内渡口据《盐边厅乡土志》记载有:“马头田渡、沙坝渡(又名黄葛湾渡)、锣锅滩渡、红壁滩渡、糯弄渡。”民国中后期,县境内于县城(原健康镇,已没入二滩库区)北、麻柳坪、范坎(今永兴乡范村)、惠民场口(今惠民松香厂处)、惠民乡民主村、鳡鱼雅砻江口、鳡鱼机房及共和柏枝等处均设有渡口。建国后,小型渡口多被公路桥取代。1960年代,共和柏枝渡口、鳡鱼雅砻江渡口为县内货物、车辆进出的必经之路,县商业物资部门在此设有转运站。至1980年代,永兴范村大河坝、桐子林等处仍有渡船撑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09 22:14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水文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