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泉村,位于兰溪市多山的西北部,距兰溪市区11公里,距黄店镇3公里。唐姓先祖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后迁入繁衍而成的血缘聚居村落。
历史沿革
据唐氏家谱载:唐氏迁入兰溪境内始于北宋,其族自淳安等地迁来兰溪繁衍生息。先祖唐希颜,字国荣,号休复,唐建威度推官,因避地,于唐宣宗时由方城(今河南方城县)迁居余杭之杭山乡;唐仁恭(唐休复之孙),任唐水部员外郎,其幼子唐洙,仕宦睦州,任满后遂定居淳安县茶园乡;北宋真宗年间,其次子唐贤,字思齐,由睦迁兰黄店篁屿。此后,唐贤后裔分迁三泉、夏唐、上唐、柏树园、山后唐、麻车岗、新唐、清塘畈、上金、下潘及兰溪城内等村落、街巷定居。相传村中有赤白泉眼三口,故得名。“宋元忠义昭示日月,明清科甲威震乾坤”是三泉村八百年“文武世家”的光辉写照,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古民居、古村落是中国建筑史、规划史上的瑰宝,是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的乡土文化和乡土生活的实物见证。但历经数百年风雨,大都是木结构的古民居、古村落,已步入生命晚期,自然风化倾圮现象不时发生。更为严重的是,自80年代中期开始,不少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村民,纷纷拆旧房、建新居,造成大量古建筑被毁。走进三泉,村中大多数老屋巳被现代水泥结构楼房所代替,有的巳倒毁,现存的亦破烂不堪,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三泉古时有“十厅一明堂”(白露厅、旧厅、七房厅、六房厅、东官厅、五分厅、龙头厅,义分厅、十分厅、楼下厅。)的辉煌古代建筑,现只存一、二。环绕池塘的“春夏秋冬”四厅有的早已不见踪影,有的被拆改得面目全非,冬官第系2003年重建,七房厅毁于建国初,龙头厅仅存砖雕门楼和后厅,六房厅(兰芷升庭)、五份厅(学善堂)和将士厅(世德堂)等尚好。
人文古迹
世德堂
俗称将士厅,位于三泉村西北部,现存平面三开间三进,坐西北朝东南,占地近1000平方米。前进及砖雕牌坊式门楼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中进始建于南宋淳熙8年(1181),后进重建于清末民初。谱载世德堂是为祭祀三泉人唐元章、唐良嗣两位南宋抗元名将而建,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 唐氏叔侄二人率兵大败元军于兰溪黄湓滩,朝廷加元章朝请大夫,命知严州,加良嗣阁门宣赞武翼将军、江淮闽浙都统兵马使,两年后分别战死在龙游白云寺和江山仙霞岭,宋丞相文天祥为其题写的“正气千秋”、勅封“武翼将军”两古匾一直保留于世德堂,所以民间有世德堂为宋元遗构之说。`2005年世德堂维修期间,“状元及第”(明嘉靖庚戌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唐汝楫立)、“翰林学士”(宋天圣翰林唐满立)、勅封“温国公”(宋户部侍郎唐恪立)、特赐“成忠郎”(宋邓州都司唐尧卿立)等宋明竖匾也得到修整,另有几十块毁于“文革” 的横匾也因当年一位睿智老人的偷偷摘抄而重见天日于盛世。那些标榜着宗族荣耀的文字多少会有炫耀和教化的动机,但无疑也是唐氏后裔的精神气质所在。 世德堂俗称将士厅,坐北朝南偏东45°左右,总体为三进两天井合院式,依次有照壁、门楼、门厅、正厅、后厅、厢廊、夹弄等组成。现存砖雕门楼为明嘉靖年间建造,四柱五楼牌坊式,楼脊有宝瓶、三戟、狮子和鱼龙吻兽等吉祥饰物,正楼下书“东鲁”二字,意为不忘山东先祖,额枋上有高浮雕的双狮戏球、麒麟、牡丹等,各檐出跳仿木五踩计心斗拱共十二攒,部分施象鼻昂,拱眼壁等处有彩画。楼下为石库门,有泡钉,两旁设抱鼓石和旗杆石。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用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砖制仿木梁架,明间后檐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拆改出单檐歇山顶固定式戏台,檐下撑托狮子牛腿,该进建筑在3年前的大修中更换了较多的大木构件。戏台正对正厅,两旁用厢廊各三间围合天井。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用才粗壮,结构奇巧,在当地有民间小皇宫之称。前檐柱头和补间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共十朵(其中补间各两朵),单材重拱计心造,昂为琴面昂,整体与宋元官式做法相似,但补间铺作无后尾,显然以装饰为主、受力为辅。前廊五檩,用覆水椽,梁架为抬梁式结构,单步梁、三架梁和五架梁均为扁作月梁造,梁头无雕饰,梁柱节点处用足材丁头拱,骑栿拱顺檩方向出三跳足材,坐斗下用驼峰。内槽七檩,明间抬梁式结构,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互相叠加成“三叠梁”,七架梁插入前后金柱栌斗,栌斗用圆形,出十字拱、蝉肚替木等承托梁栿。所有梁栿间均用骑栿拱(十字拱)承托,次间山缝抬梁穿斗混合式,中柱落地,两旁用单步梁、双步梁和三步梁叠加,风格与明间梁架取得统一。后廊用单步。后檐额及内额施一斗九升的扶壁拱和襻间拱。除西次间前廊有石柱两根外均用木柱,梭柱明显,明间檐柱、四金柱为鼓状柱础,其余为礩形柱础。根据正厅大木分析,专家断代为元末明初建筑。后厅为清末添建,三间两搭厢式,正房为重檐楼屋,楼下明间抬梁结构,每间用四扇五抹隔扇门,前廊出三檩,青石抹角方柱,四只人物动物牛腿为近年被盗后重新复制,两次间梁架与山墙间有木梯可登楼,楼上草架,用七檩,前檐有朴素的壶嘴形撑拱。后厅存有供奉祖先牌位的神橱,小木作较为考究。
世德堂扩建、维修的历史跨度800余年,时代序列、衍变过程清晰。该建筑形象自然活泼、体型规矩方正,朴素内敛,是浙西宗祠的典型代表,体现出了古村落缔造者较强的环境意识和传统的审美观念,体现出兰溪古代“耕读传家”与“宗族文化”结合的乡土文化体系,是研究传统乡土文化和乡土建筑的重要素材。
世德堂199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获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5月获批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全国共申报了5500多处,经过三轮淘汰后,最终只有1943处入选,不到申报数的三分之一。而兰溪申报的5处,最终全部命中,世德堂位列其中)。
冬官第
内有牌匾83块,于1991年被火烧毁。此事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学专家——陈志华先生耿耿于怀,深为痛惜。现将其访谈于后:陈志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学专家,1929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947年入清华大学社会系学习,1949年转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讲授过外国古代建筑史,苏维埃建筑史,建筑设计初步,外国造园艺术,文物建筑保护等。
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等。
1989年起,在叶同宽老师的支持下,开始乡土建筑的调查和研究。1990年至2005年,由台北汉声文化基金会支持,带领建筑系师生继续展开乡土建筑的调查,十余年来主持十多个古聚落的记录和测绘,并培育出热爱传统建筑的新生代。已出版的专书有《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合著)《婺源乡土建筑》《关麓村乡土建筑》(合著)等,发行海外,影响深远。
这些年农村快速发生着变化,有些已经基本成为“空心村”、“老人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年人。这种情况下,就得考虑传统民居今后怎么发展。古村落保护,一定要另建新区,把居民迁过去,可是现在要想以保护古建筑的名义申请到土地是很难的,反倒是乱盖的小别墅总能拿到土地。
如今冬官第是2003年新建的,显然同原祠巳大相径庭了。
学善堂
又称五份厅。坐南朝北偏西20°左右,现存三进三开间两明堂,左右各有厢廊三檩两间,根据建筑风格和历次维修痕迹判断正厅梁架以及门厅山面梁架为明代原构外,其余为清晚期所改建。门厅明间开正门,两次间开边门,内有简陋的活动式戏台,明间两缝用抬梁式结构,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栌斗、坐斗制成花篮状,脊檩与三架梁间的三角形区域有双狮木雕,次间山缝抬梁穿斗混合式,檐下有仙人骑鹿的圆雕牛腿。正厅用太湖石做阶条石,礩形柱础,下置覆盆,室内方砖斜铺墁地。明间两缝用抬梁式结构,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月梁断面呈矩形向外微凸,两端龙须纹呈眉月状,梁下用雀替、丁头拱承托,甚至有出三跳的重拱丁头拱。所有柱子柱头卷杀,圆形讹角栌斗,栌斗和骑栿拱顺檩方向各出两翘和单翘,檐柱头还有象鼻昂、竹节式异形上昂和枫拱等构件,檐下天将骑狮的圆雕牛腿很明显是清代添加,刀法细腻,人物传神,体现了浙中木雕的较高技艺。内额悬挂1993年重制的堂号横匾“学善堂”。后厅地势陡高,七檩五柱穿斗式梁架,用材粗糙,显然是在财力不足的年代草建而成。学善堂在数年前曾经修缮过,其中正厅明间的西缝竟被“偷梁换柱”变成了水泥构架,让人哭笑不得。
柱杆庙
是三泉村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座寺庙。1928年1月29日
中共兰溪
党委地下委员会在柱杆庙召开第一次会议,参会30余人。
详情:
1928年1月29日,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中共兰溪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在三泉村柱杆庙召开。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分析了斗争形势,研究了工作任务和斗争策略。会议选举产生了新县委,邵溥慈任书记,
严汝清、
邱福祥、
陆确忠、胡如登为常委。兰溪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新县委领导下,继续沿着艰难曲折的道路奋勇前进开创了革命新局面,使
兰溪成为当时全省六个革命中心区域之一。
所获荣誉
2023年12月,入选第七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