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
大埔县,地处大埔县西部,距大埔县城17千米。东临
湖寮镇、
茶阳镇,北接
青溪镇,南连
大麻镇,西与梅县区
松口镇为邻,辖区总面积150.2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三河镇有户籍人口20579人。截至2020年6月,三河镇辖1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宋代,置三河口盐务于此。
元代,为三河站。
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三河巡检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筑城,称三河镇城。
自明至清,沿称三河社。
民国后,立为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之。
1958年,建人民公社。
1961年,英雅分立建制。
1978年,另立梓里公社;同时,原湖察所属河腰、密坑划入三河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区;同时,撤梓里归三河,析河腰、密坑归湖察。
1986年冬,撤区改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三河镇辖1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河镇,地处粤东大埔县西部,距大埔县城17千米。东临湖察镇、茶阳镇,北接青溪镇,南连大庥镇,西与梅县区松口镇为邻,辖区总面积150.2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河镇北部和西部边缘有笔架山、高莒陈、晒网岩、石子顶、袭衣山,南端有五龙陈、旗头啄,均海拔600米以上,其余为丘陵或河畔。
水文
三河镇境内有梓里、良江、余里、先觉等小溪(坑)水流经,汇注入江河。梅江、汀江、梅潭河3条河流在此汇合成韩江。
人口
截至2019年末,三河镇有户籍人口20579人。
交通
三河镇地处
韩江上游,
梅江、
汀江、
梅潭河在此汇合成韩江。沿汀江上溯可达福建上杭、长汀等地,沿梅江而上可达梅县等地,沿韩江而下可至潮州、汕头等地。三河镇享有韩江水运之利,沿江各岸村庄可通舟楫。梅埔公路穿境而过,大埔县火车站、梅大高速终点均设在三河,三河因此形成了水路、公路、铁路相互配套的交通网络,成为大埔县水陆交通枢纽。
经济
2019年,三河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10.1%;农村人均收入1.63万元,同比增长11.2%;税收入库2590万元;4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29亿元,同比增长1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乾隆《大埔县志》云:“三河在县(茶阳)西四十里,有城市,合大河、小河、清远河三水交会为一,故名三河。”即今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水合为韩江,故名,又称三河坝。
韩江边上屹立着一座客家妇女石雕像,面向东方,背男牵女。这是三河镇标志性建筑韩江源,它是韩江的起点。梅江、汀江和梅潭河由此经过,大埔三河镇也因此得名,又称三河坝。三河镇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曾有史家称之“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
方言
民俗
三河的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其地方特色传统节日有祭春、迎神、赛龙舟、冬至节等,传统手工艺有造木船、造型纸褶、打造白铁等,传统风俗有舞狮、表演八音大锣鼓等。其中
客家山歌、
广东汉乐和
广东汉剧最富有地方特色。
每年农历九月十三“三圣公五作大福”。所谓“三圣”据传乃三国时代的刘备、关云长、张飞。公王坛设在大水源村口小溪岸边,香火旺盛,公王庇佑村中百姓老少安康。民俗活动:篮球象棋赛事、猜灯谜、放烟火、看晚会。
农历二月初一,三河坝小坑村有个盛会,叫做“迎五谷真仙”,这一日叫真仙节。“真仙节”的活动,大体分为四项内容:请仙、迎仙、接仙、还宫、闹宫。
三河坝战役
民国十六年(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实施围剿。起义部队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目标是“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后取广州,再举北伐”。同年9月18日,部队进抵广东大埔县城。同年10月1日,国民党钱大钧率部队2万余人阻止起义军南下,与起义军3000余将士在三河坝展开了激战,这就是“三河坝战役”。
三河坝战役由朱德率八一南昌起义部队3000余人据守三河坝,阻击梅县、闽西来敌,掩护主力南下,与两万多名敌军在三河镇展开激战。
三河坝战役保存了起义军的有生力量,播撒了革命火种。三河坝战役是探索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到农村,军事上从正规战到游击战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同时又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实现革命战略和军事战略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场战役中,以朱德为代表的起义军官兵所展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大局意识、战略战术和战斗精神,时至今日仍值得永怀和学习。
风景名胜
综述
三河镇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所在地,境内有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三河坝烈士纪念碑、纪念园,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尚书
翁万达墓,是大埔县红色旅游线路首选点。
梅州市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烈士纪念碑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烈士纪念碑,兴建于1963年,先后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高15米,碑座宽4.4米,碑身用35种规格365块优质密纹花岗石砌成,碑正面镌刻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字“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碑座上刻有第二十五师师长
周士第撰写的碑文,朱德铜像高3.98米,塑造了朱德元帅戎马一生的光辉形象。
三河明代古城
三河明代古城,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处韩江源头,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三河城为砖石结构,城墙长1547米,高4.5米,上宽2.4米,下宽3.3米。整座城墙设有垛蝶918个,开4门。修复前仅存南门“宣和门”、西门“镇宁门”及近600米长的残墙。这里宋代曾设行宫,立王子殿,指挥与元抗争。在明代设镇和兵防、驿站、巡检司。清初设将军府,饶平总兵吴六奇曾在此驻守。民国七年(1918年)孙中山到三河古城商议援闽护法时,曾在城里的毓荪楼居住。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为两层水泥框架结构,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楼顶额书“中山纪念堂”,也是胡汉民题写的。纪念堂面前是两根石华表及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一楼中堂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林森书题“作君作师”等匾额。孙中山先生挂像上书写的“博爱”二字,为孙中山生前真迹。一楼摆放的蜡像,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与陈炯明在天主教堂内商议粤、桂、滇三地联军大计的情景,随侍有蒋介石、胡汉民等人。一楼还有中华民国海、陆、空军总司令蒋中正、副总司令张学良联衔的纪念堂保护布告,二楼陈列“国父”孙中山、“国叔”徐统雄的一些图文资料。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三河镇西岸汇城村的虎形山下。公园内有一座中山纪念堂,兴建于1929年。经过专家考证,是迄今为止全国已发现的最早兴建的中山纪念堂。1918年,孙中山为说服陈炯明等共同北伐,在三河坝阅兵并与之会面。为了纪念孙中山,他的亲密战友徐统雄先生倡议并筹集巨资,在翁万达石坊内兴建“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
余里古驿道
余里古驿道位于大埔县三河镇余里村,起点是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前广场,终点是余里上村战地医院,全长5.01公里,其中古道本体长1.88公里,古道连接线长3.13公里。余里古驿道是村道,是底蕴深厚宜观光的文化路。以余丰亭为起点攀爬这条古道,四周重峦叠嶂,山道崎岖,古藤、茂林、翠竹随处可见,目之所及是片片绿树,连绵山坡及碧翠菜田镶嵌其间,摩崖石刻偶有出现。沿途仙人泉、禄锋亭、仙人脚印、余里塔、快英桥、水口宫、伯公龛、红军战地医院等自然人文景观与历史遗址星罗棋布。
所获荣誉
2014年,三河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