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镇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辖镇
三沙镇,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地处霞浦县东北部,东与福鼎县嵛山岛隔海相望,南濒福宁湾,西及西南与水门乡松港街道毗连,北接牙城镇,镇人民政府距霞浦县城21.2千米,区域总面积71.4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三沙镇户籍人口为40405人。
历史沿革
唐宋时期,属劝儒乡擢秀里。
元代,属五都。
明代至清光绪年间,属五六都。
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下东区。
1940年,改为三沙镇。
1949年10月,属第四区。
1952年6月,改为三沙镇。
1954年11月,设海岛区,属海岛区。
1955年5月,设三沙区,下辖7乡镇。
1958年,改为三沙公社。
1961年5月,改为三沙区。
1962年10月,辖区嵛山公社划属福鼎县。
1966年10月,改为三沙公社。
1983年11月,改为三沙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三沙镇辖中心、西澳、东澳、五澳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心、西澳、东澳、五澳、陇头、东山浮山、单斗、三坪、石头鼻、小皓、蔡洋、虞公亭、古桶、东壁、大路顶、八斗、二坑、金鸡、青官司、花竹、青官蓝、三农、金洋、烽火、古镇、三澳2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7个居民小组、253个村民小组。有173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三沙镇辖4个社区、27个行政村:中心社区、五澳社区、东澳社区、西澳社区、中心村、五澳村、东澳村、西澳村、三澳村、三农村、金洋村、古镇村、烽火村、陇头村、东山村、浮山村、三坪村、石头鼻村、小皓村、蔡洋村、单斗村、古桶村、虞公亭村、东壁村、大路顶村、八斗村、二坑村、金鸡村、花竹村、青官司村、青官蓝村,镇人民政府驻三沙中心街24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沙镇地处霞浦县东北部,东与福鼎县嵛山岛隔海相望,南濒福宁湾,西及西南与水门乡松港街道毗连,北接牙城镇,镇人民政府距霞浦县城21.2千米,区域总面积71.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沙镇陆域呈半岛状,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曲折有许多小海湾,地貌较为复杂,以花岗岩类低山、丘陵地型为主,主要山脉呈东西走向,支脉多为南北走向,主要山峰有北尖山、三吊尾和东湖山等。
气候
三沙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温和,年平均气温18.8℃,极端最高气温(7月)39.1℃,极端最低气温(1月)-3.4℃。无葙期年平均260~300天,年平均日照数1860小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350.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943毫米(2006年),最小年降水量576.7毫米(2003年),历年最长连续降雨天数29天(1985年2月5日~1985年月15日)。5月、6月梅雨期和7~9月台风期雨量较为集中,占全年雨量的75~80%。
水文
三沙镇境内水系由山间小溪流组成,流程短,直接入海。主要溪流周湾溪,流域面积3.7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077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三沙镇主要自然灾害是台风。2006年8月10日受“桑美”台风影响,三沙籍渔船在福鼎市沙埕港避风,有26条船沉没,死亡97人,本地鱼排损毁2743箱,房屋倒塌131间,直接经济损失8633万元。
自然资源
三沙镇港口临中国五大渔场之一的闽东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境内花岗岩、紫砂土、石英砂、牡蛎壳藴藏量丰富。2011年,三沙镇耕地面积1.2万亩,人均0.27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三沙镇总人口4271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000人,城镇化率70.8%,另有流动人口2500人,18岁以下6568人,占15.4%;18~60岁30140人,占70.5%;60岁以上6008人,占14.1%。总人口中,男性21909人,占51.3%;女性20807人,占48.7%。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40873人,占95.7%;少数民族共1843人,其中畬族175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5.2%。2011年,三沙镇人口出生率11.9‰,人口死亡率9.2‰,人口自然增长率2.7‰。
截至2017年末,三沙镇常住人口为36520人。
截至2019年末,三沙镇户籍人口为4040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三沙镇财政总收入3474万元,比上年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6299元。
截至2019年末,三沙镇有工业企业84个,其中规模以上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9个。
农业
2011年,三沙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完成粮播面积5.735平方千米,粮食产量2679吨。渔业以海水养殖、捕捞为主,渔业产量2.82万吨,产值4.0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紫菜养殖12平方千米,产量3647吨,产值1.2亿元。网箱养鱼5000多箱。拥有各类捕捞渔船2000艘,其中从事境外远洋作业船舶达400艘。2011年,三沙镇农业生产总值达4.36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工业
2011年,三沙镇以汽摩配件、五金工具、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为主,实现工业总产值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实现产值7.05亿元。拥有福建省著名商标2个、工业园区1个。
商贸
2011年,三沙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三沙口岸对台经贸经营部门已发展到20多个,对台输出劳务人数约占福建省的百分之二十五,居宁德市首位。2011年,三沙镇进港台轮280艘次,对台鱼货贸易2445吨、货值122万美元。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三沙镇有金融机构3家,营业点4处。境内银行各类存款余额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各项贷款余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5.4%。
电信业
2011年,三沙镇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32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三沙镇有中心幼儿园1所、私立学前班1所,在园幼儿1084人,专任教师46人;小学4所,在校生1929人,教师1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中学(完中)1所,在校生1500人教师147人。2011年,三沙镇教育经费达0.1518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144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1324亿元。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三沙镇有镇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7个,各类图书室(农家书屋)27个,藏书3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80多人。
截至2011年末,三沙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百分之八十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有登山俱乐部、健身队等各类民间文体组织,会员达1000多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三沙镇有中心卫生院(一级甲等医院)1所,病床5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5张,专业卫生人员66人,其中执业医师17人、注册护士22人;村卫生所34个、医士34人。27个村民委员会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三沙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76户,人数741人,支出156万元,比上年增长38.2%;人均160.0元,比上年增长32.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7户,人数933人,五保户186人,共支出141.2万比上年增长63.0%;人均96.9元,比上年增长32.3%。农村医疗救助1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51人次,共支出8.32万元。农村临时救助56人次,支出2.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8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08人。2011年,三沙镇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750元,比上年增长1150元;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805元,比上年增长1260元。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1.2%。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653人,参保率75%。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三沙镇有邮政网点2个、电信企业1家。乡村通邮率100%,设立邮储点2个。电信服务网点8个,固定电话用户9217户、移动电话用户9835户、宽带接入用户5720户。
截至2011年末,三沙镇有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35千米,生产能力7000吨/日,年工业用水67.5万吨、生活用水82.5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年人均生活用水30吨。
截至2011年末,三沙镇有镇区35千伏变电站(所)2座,主变压器3台,总容量28.8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14条,总长度97.33千米,用电负荷1250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69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6%,供电可靠率997%。
交通运输
三沙镇境内有铁路温福线过境,境内长6千米。沈海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8.3千米,有陇头1个互通口。981省道过境,境内长21.6千米。三沙镇共有大小码头20多个,其中3000吨级码头2个,日吞吐量1500吨。2011年,三沙镇拥有专业运输船1000多艘,年运输能力160多万吨。古镇港是著名深水良港,主航道水深15~44米,可供万旽级轮船自由出入。2011年末,三沙镇镇区客运站1座,日发客运县际、市际、省际汽车5班次,日均发送旅客400余人次。辖区开辟公交汽车线路4条,设20个停靠点,运营总里程33千米,公交运营车辆21辆。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三沙镇因传说有三头狮赶走了五只作恶的老虎,护卫当地得名三狮,谐音成三沙。别称桃城。
地方方言
三沙人说的是地道的闽南话,在数百年的移民过程中,汇聚了惠安晋江安溪漳浦龙海等地的渔民,这些地方的闽南话存在着不同的腔调,各地闽南腔在三沙几经磨合,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腔调。
三沙的畲族语言属闽东片畲语中的一支,长期以来受当地汉族语言影响,古成分逐渐减少,成为地方变体畲语。三沙一带的畲村靠近福鼎市境,畲族语言较接近福鼎畲语。
文物古迹
2011年,三沙镇有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留云洞石刻,有民国时期摩崖石刻,主要是慕名而来的党政要人、文人墨客石刻题词;有国民党政界要人陈立夫的“东海胜地,留云纪胜”;有曾任国民党宁洋县县长、福建省救济院院长魏雨峰的“得未曾有”和抗日战争时期霞浦县长刘子兆的“风怒涛飞、巨浪狂啸”等题刻,以及现代已故书法家游寿(女)的篆刻“龙沙获象骨,草原觅渔田”,书法家郑乃珖楷书:“流云听涛”、朱以撒的“天风海涛”等达二十多处。有篆、魏、楷、行、草风格各异,堪称石刻艺术珍品。留云洞是由一块岩石覆盖所以又称“一片瓦”。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三沙海岸线长达40多千米,天然海湾港口众多。有被誉为“闽东小普陀”的留云洞烽火岛北澳岛、古桃城、花竹村、光影栈道、三沙南太姥等旅游休闲景点。
三沙留云洞位于霞浦县三沙镇区西二里的东壁山山崖处,俗称石厝,亦称幻尘庵(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僧题安同居士杜仰高先生建“幻尘庙”于石洞内),建有幻尘庵、留云禅寺、观音苑、弥勒园等,大量的摩崖石刻和众多原石佛像雕塑,被誉为“闽东小普陀”。留云洞景区依山面海,与台湾的东引列岛相对。景区中心面积已扩大到近10000平方米。
三沙镇花竹村依山面海,因海滩养殖,渔村小屋、小舟鱼网、浮标竹竿,随着潮水的涨退,加之光影的组合,创造了影像。霞浦除了三沙花竹之外,还有十几个摄影点分散在霞浦漫长的海岸线上,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特色。而花竹是下半年紫菜上架的季节日出摄影点。
三沙镇南太姥位于三沙东北部的三跳峰之上,与北侧福鼎太姥山遥遥相望,海拔近五百米。这里有三座秀峰排列,相传当年八仙中何仙姑和吕洞宾在山比法,何仙姑古时一口气跃跳三个峰。古时村里信士每年逢太姥娘娘生日,跋涉太姥山敬拜圣母。故人们称三跳峰为“南太姥山”。
三沙镇光影栈道沿三沙镇古桶村至虞公亭村海岸线而建,栈道总长11.75千米,用地面积约450亩,总投资约1.8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栈道靠山面海,走势沿山体蜿蜒曲折,错开设置了“错层摄影平台”“渔矶观景台”“渔晖观景台”等12个摄影、休闲观光平台,三沙海域风光、落日熔金盛景一览无遗。
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三沙镇拟入选2021年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名单。
参考资料
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简介.霞浦县人民法院.2014-08-06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2 21:4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