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
2012年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设立的基金会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是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设立的基金会。2012年9月7日,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第一届理事大会和监事会全体会议召开,马福海当选为理事长,姚洪仲为秘书长。2012年10月22日,准备一年多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背景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保护好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关系到青海乃至中华民族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成立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就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搭建平台,用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建设,以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生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举世瞩目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启动区,是中国和东南亚的江河之源;数亿人口的生命之源;是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江源生态保护对国家的发展,民族团结,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江源的生态保护是我们重要的历史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筹备过程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了《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
2010年初省政府成立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筹备领导小组;
2011年下半年又批准《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青海省委、省政府,三江源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已经为保护好三江源生态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卓绝贡献。
2012年7月修订和完善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章程,确保了基金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012年9月完成了基金会依法登记注册工作,基金会各项法定事项已严格按照各项规程全部办结完备。 
正式成立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22日正式挂牌成立,将为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马福海说,基金会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基金会法定规范,已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并按基金会章程办事,确保规范运行,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使之成为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的有力推动者。
成立大会
2012年10月22日上午,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成立大会在西宁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发来贺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共同为基金会揭牌,并为理事会成员颁发证书。省政协主席仁青加,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穆东升,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小青,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武玉德出席大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致辞,副省长马顺清主持大会。
韩启德在贺信中指出,保护好三江源的生态,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崇高事业。长期以来,青海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为保护三江源生态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成立,无疑又为这一崇高的事业搭建了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保障,意义深远。衷心希望基金会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特别是要调动起当地农牧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融资平台、合作平台、创业平台的作用,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徐福顺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草地退化趋势逐步遏制,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区生态恶化趋势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生态保护和建设事业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徐福顺指出,成立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重大实践。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省在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和社会化、市场化募集保护与建设资金等方面有了新举措,迈出了新步伐,对于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努力把三江源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完成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两新”目标和“三区建设”战略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徐福顺希望基金会要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更好地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努力把基金会的工作管理好、作用发挥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同时,基金会要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扩大交流合作,拓宽募集领域,创新募集方式,提高募集成效,建立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不断壮大基金会的发展实力。徐福顺要求基金会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基金会的管理与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品牌化推进模式,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服务平台,不断开创基金会工作新局面。
会上,省建行当即为基金会交付首笔300万元捐款。
主要负责人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福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需要所有关注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一个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机制和载体,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成立,是一个应运而生并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益尝试。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未来的工作思路:着力在项目策划上创新,在募集模式上创新,在搭建合作平台上创新,在管理机制上创新,在激发活力上创新,在宣传呼吁上创新。基金会从成立伊始,就将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基金会的法定规范,建立起科学的内部管理结构和议事规则,严格按基金会章程办事,确保规范运行,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建立起基金会的良好社会形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信誉,真正让基金会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事业的有力推动者。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姚洪仲:将借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这个契机,努力搭建一个支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公开、规范、透明的法定平台,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按照基金会章程合法运行,为捐赠方提供精细、规范、全面的生态保护捐赠服务。同时,建立良好的信誉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只有在良好信誉的驱使下,才能把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事业的赤诚之心落实在三江源生态保护的长效运作中,为全国同类地区的生态保护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李三旦:为了让保护三江源生态之路走得更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创建了开放型的公募性基金会,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扩大融资渠道建立了一个重要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去吸引全世界的关注。“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副理事长,我也将依托这个平台,实现自己保护美好家园的愿望。面对未来新的挑战,如何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如何设计一些保护三江源生态的项目并参与实施;如何建立良好的信誉体系并扩大影响……这些都是值得他个人和整个基金会成员深思的问题。这是一条探索中的道路,大家将努力把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当做一个典范,以此来带动全省生态保护事业的进步。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徐连生: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成立,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政策的一个主要补充,也是探索建立三江源保护和建设募集资金的一个新的举措和长效机制,为解决当地生态保护和民生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三江源地区的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成立,不仅在以国家投入为主的生态补偿主渠道之外,为其他渠道、其他方式致力于三江源生态保护的资金意愿建立了合规的渠道,同时也必将引入新的生态保护模式、产生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对新青海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徐连生坦言,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社会化的要求,按照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章程,全力运行好基金会的各项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把基金会办成一个公开、透明的基金会,办成群众放心的基金会。三江源二期工程就要开始了,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力争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三江源,关注三江源地区群众的生活。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周建新:三江源地区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保护好这个地方,注定是重中之重。三江源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又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既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转变生产方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将本着“广泛募集、多方筹措、保护生态、持续发展”的宗旨,着力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立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以成立基金会的方式接受国内外热心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公益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开展公益活动。他觉得这种为人类共同的家园凝集大爱的举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在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和社会化、市场化募集保护与建设资金等方面,有了新的举措。
责任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福海
众所周知,占有青海省国土面积近55%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北半球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三江源的生态,关系到青海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早在2005年就批准实施了《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去年下半年又批准《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青海省委、省政府,三江源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已经为保护好三江源生态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卓绝贡献。我们深知,三江源生态的保护任重而道远,需要付出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心和支持,需要全国各省区的支持和参与,需要所有关注三江源生态安全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一个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机制和载体。因此可以说,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成立,是一个应运而生并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益尝试,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广泛支持进展顺利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万事俱备
青海省成立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是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加快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对促进三江源区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基金会已经万事俱备。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指导工作。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突出强调大力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10年初省政府成立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筹备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同志亲自挂帅,具体安排部署筹建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设立了筹建办公室,抽调专人具体负责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筹备过程中省发展改革委、省三江源办、青海国投等单位联合民政厅、财政厅、省建设银行等相关单位开展了专题调研和专项考察,充分吸纳了目前国内外各类生态保护基金会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就如何办好基金会,深入到三江源地区广泛征求各级干部和群众意见,形成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筹建报告和总体方案。2012年7月修订和完善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章程,确保了基金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12年9月完成了基金会依法登记注册工作,基金会各项法定事项已严格按照各项规程全部办结完备。我们按照工作需要的原则,对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认真组织了推荐工作,在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有关部门批准于2012年9月7日召开了第一届理事大会和监事会议,通过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章程》,依法选举产生了基金会领导班子,为基金会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筹备工作中,为确保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今后的健康发展,我们在基金会组织构架中设立了顾问组,特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蒋树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汪光焘、副主任委员王鸿举,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委副主任江泽慧担任特别顾问。同时设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特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孙鸿烈等14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务院参事室参事葛志荣等110位生态学、金融学、社会学等各学科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担任委员,以确保基金会各项决策的科学、民主。目前基金会内设资金募集部、项目发展部、综合管理部和财务审计部,基金会管理的各项制度已制定完毕,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已充实到了基金会各工作岗位,基金会运行的各项基础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筹备过程中,青海省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环保部、国家民委、国家林业局、中国建设银行等有关部委、兄弟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领导对基金会的发展方向、工作路径、募集方式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财政部就基金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民政部、农业部、环保部、国家民委、国家林业局的相关负责同志也就基金会的管理运行提出了宝贵意见,中国建设银行领导亲赴青海,实地调研,帮助制订了基金会章程,国内各相关生态保护基金会也专程派员赴青协助筹建工作,国外相关友好团体也在基金会筹备工作当中建言献策,给予了热情关注。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青海省将继续秉持“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创业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工作,谱写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历史使命功在千秋
省三江源办专职副主任李晓南
三江源保护工作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青海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举全省之力,坚持不懈全力保护三江源生态,做出了历史新贡献,这是履行崇高使命、担当历史责任的宽阔胸怀的完美呈现。
三江源保护的重大实践,伴随着青海各项事业前进的步伐,始终荡漾着绿色的希望,彰显着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内涵。“生态立省”战略的提出,“两新”目标的激励,“三区”建设的蓝图,让青海各族人民再一次面向新的未来,奏响了前进乐章,挥洒出汗水豪迈。面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一重大历史责任和崇高的时代使命,我们将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先行先试的胆略,“人一之,我十之”的奋斗精神,让三江源头碧水蓝天长存,人民幸福安康。
应尽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徐连生
举世瞩目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启动区,是中国和东南亚的江河之源;数亿人口的生命之源;是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江源生态保护对国家的发展,民族团结,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江源的生态保护是我们重要的历史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了,这是贯彻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省”的一项具体措施,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又增加一个实施主体,也是对生态补偿政策的落实提供一个载体,这必将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青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李三旦
我在三江源地区生活和工作了近40余年。40年中,我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见证了那里的沧桑巨变,感受了那里的环境变化,也切身体会了各族干部群众为生态改善作出的艰辛努力。那里始终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始终是我不懈追求,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事业。
奋战正酣、征程再度。继国家批准成立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创建了开放型的公募性基金会,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扩大融资渠道建立了一个重要平台。我相信,任何有志于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做贡献的国际国内企业、政府或组织以及个人都可以依托这个平台,实现自己保护美好家园的愿望、责任和义务。
“保护好三江之源,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一定要举全省之力,推动绿色发展,建立生态文明,做出青海人民应有的贡献!”省委、省政府的决心掷地有声,全省人民雄心勃勃、信心满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把绿色三江源担在肩上,把人类生态空间装在心中。
理事大会
西宁召开“两会”
马福海当选为理事长姚洪仲为秘书长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第一届理事大会和监事会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
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办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讨论通过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章程》,选举马福海为理事长,徐连生、李三旦、周建新同志为副理事长,选举彭玉林同志为监事会监事长,姚洪仲同志当选为秘书长。
会上,马福海理事长代表理事会全体成员讲了话,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强化制度建设和班子建设,全面推进基金会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彭玉林监事长在讲话中表示,将不辱使命,加强监管,确保基金会工作健康推进。
会议强调下一步基金会工作,一是立足三江源生态保护再创佳绩;二是围绕大局在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做出新贡献;三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闯出一条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发展的新路,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完成“两新”目标和“三区”建设任务做出更大贡献。(作者:梦瑶)
保护新举措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周建新
三江源区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面对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神秘浓郁的宗教文化,质朴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位走近她的人都会有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因为,虽然她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旅游资源,但这宝贵的资源与正趋于恶化的生态环境一样脆弱。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本着“广泛募集、多方筹措、保护生态、持续发展”的宗旨,着力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立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以成立基金会的方式接受国内外热心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公益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开展公益活动。可以说,这具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们在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和社会化、市场化募集保护与建设资金等方面有了新的举措。
意义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姚洪仲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创建成立,标志着中国生态保护事业大规模、全方位的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创建,是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生态立省、四个发展”新时代战略实施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更是全省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的全省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崭新蓝图强烈意愿,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迈出铿锵有力的行动步伐!
先行先试,任重道远。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成立,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寄托着全省各族人民、全国各族人民及全球人类的殷切期望,是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宏伟蓝图的重大实践,也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载体。
和三江源有着不解之缘的他,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对三江源有着无限的爱,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他首先感谢媒体的关注,尤其感谢晚报几次出其不意的创造性宣传,特别是三江源知识竞答的推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使许多国内外读者更深入了解了三江源。
他说:“三江源,是中国生态最敏感最脆弱的一块皮肤,但她又是中国、亚洲甚至世界最重要的一块生态屏障。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战略及生态治理建设工程实施下,三江源已经从危境中走了出来,生态状况今非昔比,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当前,人们在新青海精神的鼓舞下,又在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前进……”
他说:“今天,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另外,今年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时刻,那就是中国首个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即将建设,这项建设将对青海、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生态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意义?
原因非常简单,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中国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高原生态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的重要启动区,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李晓南说:“虽然三江源在知名度、关注度、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三江源的生态还非常非常脆弱,需要我们继续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继续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拼搏精神,继续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充满激情、创新创意地为三江源保护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为三江源骄傲,让更多的人为三江源摇旗呐喊,让更多的人做三江源的形象大使,让三江源保护热一直持续下去。”
保护区介绍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范围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全部行政区域的21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共158个乡镇,行政村1214个,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中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藏区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中国以及东南亚的重要产水区
三江源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形成了较强的水资源储蓄能力,是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雪山冰川总面积约4900平方公里,冰川资源蕴藏量约2000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年均出境水量约600亿立方米,干流水质均在Ⅰ~Ⅱ类标准之间,被誉为“中华水塔”、“地球之肾”,中国三分之二的产值和三分之二的人口均在三江流域范围之内,是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
三江源是一个典型的高海拔开放性生态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极为敏感,作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亚洲大陆对流层中部,极大的影响着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形成,对抵御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作用。
全国乃至东南亚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青藏高原如同一块巨大的天然屏障,使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共享生态安全。首先青藏高原阻挡着北极南下的寒流,使东亚地区的热带雨林界限向北延伸至北纬30度;其次阻挡了西北部沙漠的扩张和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东部湿润气候,是形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可能是一片亚热带沙漠。三江源作为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发挥着“核心”作用。
中国乃至世界高寒生物资源宝库
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三江源区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濒危物种,而且进化发育了一批适应高寒生态环境的物种,成为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中心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地和世界种质基因库。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示范区
三江源地区共有人口121万,藏族人口占77.4%,是我国的主要藏区之一,涉藏程度高,社会关注度高,国际敏感度强。做好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的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民族团结、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和现实举措。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8 13:57
目录
概述
成立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