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三棱
中药
黑三棱,中药材名。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功能主治为:①症瘕鼓胀,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显成膏,浓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荆三棱、青皮、陈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硇砂二钱,共研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②痃癖(胁下坚块如石)。用荆三棱(炮)一两、川大黄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汤送下。③小儿气癖。用三棱煮汁给授乳的母亲吃,也把少量给小儿吃。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论热痃癖等,服此药都有效。④反胃恶心,药食不下。用荆三棱(炮)一两、生丁香三分,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开水送下。⑤乳汁不下。用荆三棱三个,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为度。⑥浑身燎泡(状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荆三棱、蓬莪茂各五两,共研为末。分三次服,酒调下。连续服完。
来源
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
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症瘕鼓胀,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显成膏,浓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荆三棱、青皮、陈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硇砂二钱,共研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②痃癖(胁下坚块如石)。用荆三棱(炮)一两、川大黄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汤送下。
③小儿气癖。用三棱煮汁给授乳的母亲吃,也把少量给小儿吃。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论热痃癖等,服此药都有效。
④反胃恶心,药食不下。用荆三棱(炮)一两、生丁香三分,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⑤乳汁不下。用荆三棱三个,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为度。
⑥浑身燎泡(状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荆三棱、蓬莪茂各五两,共研为末。分三次服,酒调下。连续服完。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湖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湖、河浅水中和水湿地。
药材性状
1.块茎呈近球形,长2-3.5cm,直径2-3cm,表面棕黑色,凹凸不平,有少数点状须根痕;去外皮者下端略呈锥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残存的根茎疤痕及未去净的外皮黑斑,并有刀削痕。质轻而坚硬,难折断,入水中漂浮于水面,稀下沉。碎断面平坦,黄白色或棕黄色。气微,味淡,嚼之微辛、涩。以个大、坚实者为佳。
2.显微鉴别:
2.1.块茎横切面:皮层为通气组织,多被削去,偶有残存。近内皮层外侧有2-3层厚壁细胞环带,棕色或暗棕色,细胞壁木化。内皮层细胞增厚呈马蹄形。中柱鞘纤维1列或成束与小型维管束相间排列,中柱薄壁细胞类多角形,含微小的淀粉粒,直径不及lμm,维管束周木型或外韧型,在薄壁组织中散有分泌细胞。
2.2.粉末特征:灰棕色。
2.2.1.厚壁细胞单个散在、两个并列或成片,黄棕色、绿棕色、黄绿色或淡黄色,多呈长条形,少数类圆形或长圆形,边缘多不规则波状凹凸或有短分枝,有的较平整,长15-216μm,直径7-34μm,壁厚4-16μm,非木化或微木化,纹孔细小,孔沟短而密,壁极厚者胞腔不明显。
2.2.2.木化薄壁细胞呈类长方形或长椭圆形,两端平钝或斜尖,长77-125μm,直径14-32μm,壁厚4-7μm,连珠状。
2.2.3.导管傍薄壁细胞呈长条形,长18-180μm,直径5-18μm,壁厚2-4μm,连珠状,微木化。
2.2.4.分泌细胞呈类圆形,直径23-36μm,壁稍厚,内含棕色物。
2.2.5.薄壁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22-81μm,壁厚2-5μm,非木化,有的可见纹孔及孔沟。
2.2.6.木纤维多成束,黄色,细长,末端渐尖,长72-288μm,直径7-18μm,壁厚3-5μm,微木化,孔沟较稀疏。另可见内皮层细胞和梯纹、网纹导管。
注意事项
血虚者禁用。
化学成份
含白桦脂醇(betulin)和甘露醇(mannitol)。
相关论述
论黑三棱功用特点了:李时珍:“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按戴原礼《证治要诀》云:有人病症癖腹胀,用三棱、莪茂,以酒偎煎服之,下一黑物如鱼而愈也。”(《纲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2 11:3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