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礼,汉族生育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生子第三天女家的赠礼。凡产妇属头胎的,其母家要送礼给婿家。见《梦梁录》第二十卷“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缎……谓之送三朝礼也。”
基本解释
(1)指阴历正月初一。
(2)指结婚、生子或死亡的第三日。
(3)古代天子、诸侯与群臣会见处。
(4)指三朝元老。
引证解释
1. 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
《文选·
班固<东都赋>》:“春王三朝,会同 汉 京。”
李善 注:“三朝,岁首
朔日也。”
《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
颜师古 注:“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诗:“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
宋
杨万里 《诚斋荆溪集序》:“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
2. 谓三日。
唐
李白《上三峡》诗:“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三朝之后,依先换了些浅色衣服,只推制中不与外事,专在楼上与浑家成双捉对,朝暮
取乐。”
3. 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宋
吴自牧《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
彩段、鹅蛋……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谓之‘送三朝礼’也。”
《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说那小公子
灵光,纔三朝便能言语。”
清
孙枝蔚 《新嫁娘》诗:“从今愁妇职,人莫羡三朝。”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汉
郑玄注:“周天子诸侯,皆有三朝。
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
路门内者或谓之
燕朝。”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
内朝、燕朝。外朝在王宫库门外,有非常之事以询万民於宫中。内朝在
路门外,
燕朝在路门内,盖内朝以见羣臣,或谓之路朝,燕朝以听政,犹今之奏事,或谓之燕寝。”
5. 指前后三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
洪钧,出入三朝
一品身。”
唐 李远 《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僧繇浪得名。”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三朝出处共
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
其他相关
【三朝礼】:
三朝礼指婴儿出生第三天接受外婆家的赠礼。旧时中国民间凡产妇生头胎,娘家要送婴儿一年四季所用的衣裤、兜蓬、尿布、座车、摇篮等。富有人家有送银项圈、银手镯,甚至是金质的。此外还送彩饼、红蛋、花生、橘子等,以示吉利。
三朝,是指婴儿出生到第三天,三朝这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请产婆到家替婴儿洗澡,所以又称“三朝
洗儿”。婴儿出生后三天没有发生意外,产妇也平安度过三天,全家人便得以安心,向亲友报喜跟祭拜神明跟祖先。
三朝
洗儿用的“洗身躯水”需要用桂花心、柑仔叶、龙眼叶、石头仔及12枚铜钱煮成,洗澡时,用石头在新生儿胸前“搭三下”,是希望小孩头好身体壮,此动作叫“做胆”,如果是女生则不用,因为古时认为女命低贱,不需做胆也很好养活,另外石头需选较圆的,表性情才会圆满有变通,用柑仔叶及龙眼叶是希望小孩长大后向柑仔跟龙眼那样甘甜,事业也像果树一样繁茂。洗完澡在穿上“红婴仔衫”,因为以前刚出生的婴儿没有穿衣服,要等到三朝祖母做好“红婴仔衫”才穿的。
穿好了新衣,就抱到大厅去拜神祭祖,告知祖先家中多添一位成员,并且向婴儿有关的神明致祭,如注生娘娘、送生娘娘、床母、
妈祖、观音等,祈求庇祐,拜神祭祖的祭品是三牲酒醴、鸡酒油饭,注意的是,这时的
牲醴的鸡脚需直伸不可以内折,取婴儿脚腿发达健壮之兆,另外酒也要一次倒满就好,不需要分三次,如此婴儿才不会时常到处洒尿而且有规矩,拜完神后,并“号名”,以前人在三朝时大多取的只是乳名。
这天还要带著油饭跟鸡酒前往外家(娘家)报喜,外家得报后,便回送各种食物补品,并且可以到男方家中,替女儿“做月内(坐月子)”,此日也要做油饭分赠亲邻,亲邻要以
白米作为回礼(碛盘),另外在回宴亲友时,一定会有面,称为喜面或喜三面,表长寿之意,期望新生儿能长寿。
早在唐玄宗的时候,就有三朝
洗儿的习俗,另外有些地区还有“添钱”的仪式,就是在新生儿的洗澡水中投入钱,并且依照钱数说吉祥话,三朝习俗都是在为新生儿祈福,希望能得到神明的庇祐及大家的期许,平平安安的长大。
三朝洗澡
洗三朝亦称“洗三”。因旧时一般都在生下三天时给婴儿洗澡,故称“洗三”。据说,这样可以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晦气,使之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洗三”风俗起源很早,唐代便已经盛行了。韩屋《金鸾种记》云:“天夏二年,大驾在岐,皇女三日,赐洗儿果子。”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载有唐代“洗三”风俗:“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另据宣城《梅氏家谱》载称:梅尧臣五十八岁得幼子,三朝,
欧阳修、
范仲淹等皆作“洗儿诗”以贺。足见宋时此俗已十分风行。
洗儿,有用
桃树根、李树根、梅树根各二两,用水煎煮,去渣后浴儿的,这样能去不祥,终生无疮无疥;也有用端午艾叶二斤、虎头骨一枚,以水三斤煮汤沐浴的,能辟恶气;还有用姜葱等煎汤的,葱取聪明伶俐之意,姜与“强”近音,取孩子强壮之义。
“洗三”仪式在接生婆的主持下进行。首先是点香燃烛,祭拜神灵,在堂屋里祭拜碧霞元君、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神;在产妇房里,祭拜床公床母。祭拜完毕,就开始“洗三”。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将备好的洗儿香汤倒入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条绕之,叫做“围盆”。然后,本家依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钱,谓之“添盆”。如果添的是金银锞子、硬币就放在盆里,如添的是银票纸币则放在茶盘中,此外还可以添些桂圆、荔枝、红枣、栗子之类的喜果。
三朝开奶
孩子出生后,要举行开奶仪式。
婴儿开奶,有些地方品尝的第一种食品不是乳奶,而是黄莲。据《中国风俗辞典》载:“婴儿出生后,三日开奶时,家人给其黄莲品尝。”将黄连汤蘸数滴滴于婴儿嘴上,然后再将用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食品制成的汤水,用手指蘸少许涂于婴儿嘴唇上,最后让婴儿尝一口讨来的乳汁。在开奶前,有些地方还有给婴儿尝“五味”的习俗。五味,即醋、盐、黄莲、勾藤和甘草。醋酸,盐咸,黄莲苦,勾藤比喻人生道路多荆棘,甘草甜,意味着尝遍人生辛、酸、苦、辣,最后方能达到幸福。再者尝五味,也合科学卫生。黄连是一种健胃药,并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甘草则有镇咳祛痰解毒之功效。可以解除婴儿的胎毒。
婴儿品尝的第一口乳奶,不是自己母亲的,而是向别家的妇女讨来的,叫“开喉奶”。讨开喉奶还有讲究,生男要讨生女妇女的奶,生女则讨生男妇女的奶,还必须是别姓的,表示将来容易找到配偶。
然后,就是吃母亲的奶。母亲把奶水挤在汤匙里,再找些上好陈年香墨汁,在奶水里滴上两三滴,给婴儿喂下去,希望孩子长大后有文才。为什么要喝黑墨水呢?据说从前有个皇帝,规定在科举考试时,对一些考得特别差的考生要罚喝黑墨水。后来民间趁孩子刚出生时,就给他喝点黑墨水,希望孩子长大后聪明成才,才逐渐形成了“喝黑墨水”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