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漏根,教义名数。梵文Trinyanasravendriyani的意译。“二十二根”之一类。
引用示例
基本概念
在把握“四谛”教理过程中,按佛教的修道次第,所谓“见道”、“修道”、“无学道”,能够产生相应的三种无漏性认识(知)的体性。此处之“体性”,总指二十二根中的意、乐、喜、舍、信、勤、念、定、慧九根。此九根在“见道”中称“未知当知根”(梵文Anajnatajnasyamindriya),在“修道”中称“已知根”(梵文Ajnendriya),在“无学道”中称“具知根”(梵文Ajnatavi-indriya)。《俱舍论》卷三:“意、乐、喜、舍(及)信等五根,如是九根,在于三道,如次建立三无漏根。谓在见道,依意等九立未知当知根。”在此见道,“有未曾知当知行转故,说彼名未知当知”;“若在修道,即依此九立已知根”。在此修道,“无未曾知,但为断除馀随眠故,即于彼境复数了知,是故说彼名为已知”;“在无学道亦依此九立具知根”。在此道中,“知已,已知,故名为知,有此知者,名为具知,或习此知已成性者,名为具知,谓得尽智、无生智故,如实自知我遍知苦,不复遍知,乃至广说。”据此,以意与信等九根为凭依,推动行者对“四谛”之认识由未知当知向已知俱知之三阶段发展,即称“三无漏根”。故《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二说:“未知当知根,于未见谛而见谛增上;已知根,于已见谛除烦恼过增上;具知根,于已除烦恼过,得现法乐住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