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笔村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市大理镇下辖村,地处
大理镇北边。
简介
距大理古城1公里。毗邻著名的大理
崇圣寺三塔,东邻大凤路,南邻西门,西邻
苍山脚,北邻银桥。现有农户 700余户,全村人口3008人,其中农业人口2965人,劳动力18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60人。
全村国土面积3.76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6.1℃,年降水量1079毫米,
适合种植粮食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230.85 亩,人均耕地0.44 亩,林地 4395亩。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471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4089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第二、三产业 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230.85亩(其中:田1230.85 亩),人均耕地0.44亩,主要种植水稻作物;拥有林地 439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3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04 亩,主要种植 茶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8 亩,其中养殖面积13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717户通自来水。有717户通电,有 71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1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9%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670 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40户(分别占总数的 93 %和89%)。
该村到大理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24辆,拖拉机48辆,摩托车13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85.05亩,有效灌溉率为7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8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1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5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0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50户。全村有2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 2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个自然村已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0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0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3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600 平方米,拥有教师13人,在校学生495人,距离镇中学2 公里。整个行政村
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95人,其中小学生310人,中学生185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2 个、图书室 2 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2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经济状况
该村2006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0471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6万元,占总收入的0.19%;畜牧业收入 700万元,占总收入的0.6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4500头,肉牛100头,肉羊 80 头);渔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0.004%;第二、三产业收入8860万元,占总收入的83%;
工资性收入150万元,占总收入的0.14%。
农民人均纯收入4089元,农民收入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50人(占劳动力的12%),在省内务工 190人,到省外务工 60人。
人文地理
白族在历史上是一个文化水平较高,又能吸收多种文化的少数民族,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民族,同时她又是一个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间能不断发展,能较好地保存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民族的形成、生存和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像白族这样历史悠久而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民族凝聚精神的民族,她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和其他各民族长期共存共荣,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卫生状况
该村现有农户717户,共乡村人口2820人,其中男性1315人,女性1505人。其中农业人口2820人,劳动力 1950人。该村以白族汉族为主,汉族237人白族2566人, 纳西族12人,其他民族5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820人,参合率100 %;享受低保1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6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卫生院2公里。该村建有公厕6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8 个,人畜混居的农户 30 户,占农户总数的0.4 %。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 300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无整洁、规范旅游商品销售业和工业行业模式使产业经济收入受损。
二、村社道路建设资金缺乏、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得到完善。
三、受高尔夫球场征地影响,近600余亩得不到灌溉用水、极大影响农业生产。
四、家业生产格局得不到解决,农业生产收入极为偏低。
发展思路
一、整治规范行业市场,增加产业结构收入。
二、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完善村庄道路,
机耕路、农田灌溉网络建设。
三、引进高效农副产品,科学种植,发挥农田经济效益。
四、协调解决好近600余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增加农业生产经济收入。
五、应对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小旅馆、小酒店、
特色小吃等。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4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3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172.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852.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2个(劳均2个)。年末集体总收入35.00万元,有固定资产1309.2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大理石加工,主要销售往本县、省内、省外、国外。2014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2469.00万元,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大理石加工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大理石加工产业。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92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45.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1亩。 该村到2014年底,有8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2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7个,党员总数127人,党员中男党员77人,女党员57人。 团员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