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梵语是三摩呬多,
译义为‘等引’。‘等’是平等,‘引’是前后的
引续,引发功德,等引是殊胜的定。说到定,梵语名三摩地,简译为
三昧,意义是‘等持’。什么叫平等?原来,一般的心是不平等的,不平衡的;心是散乱的,妄想纷飞。修定是精神集中,系念一境以息除妄念。但心是不平等的,平常是散乱,要他不散而归于一,又易于昏沉,什么都不解了,进一步就是睡眠。如将心提起,心又向上飞扬──掉举。不是掉举,就是昏沉;不是偏于这边,就是偏于那边。不能保持心的平等安和,就不能得定。学佛而要修定的,要修习到内心平等,不散乱,也不昏沉;不起种种分别,却又明明白白,这就是平等持心的等持。由于心的定──等持,引起平等的前后延续,引发定中的种种功德,所以名为等引。静虑(四禅),等至(八定),等持(三三摩地),解脱(八解脱),这些胜定,都名为三摩呬多──等引。
意译等引、胜定。谓由定力所引生的身心安和平等,或由前加行等所引发的定之分位。据《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本)所载,等引唯定心作意专注,不通于散;另依《瑜伽论略纂》卷一载,三摩呬多地通有心无心,以有漏及无漏之五蕴功德为其体性。《
瑜伽师地论》卷十一载,
四静虑、八解脱、三等持及五现见
三摩钵底等四种名等引地。
关于等引的意义,《瑜伽论略纂》卷五云(大正43·66c)︰‘三摩呬多,此云等引。旧云三摩提,讹略也。此有七名。一云三摩呬多,释论解言,谓胜定地,离沉掉等平等能引,或引平等,或是平等所引发故,名等引地。此卷下言,非于
欲界心一境性,由此定等无悔欢喜安乐所引故,即以三义解等引。一等能引,二引平等,三平等方便所引发故,能引所引俱平等也。’
《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本)云(大正43·432c)︰‘言等引者,一引等故名等引,谓身心中所有分位安和之性,平等之时名之为等,此由定力故此位生,引生等故名为等引。二等所引故名等引,谓在定位身心平等,由前加行入定之时定势力制伏沉、掉,名之为等,此等引生在定分位,此在定位定数,从前加行得名,名为等引,等能引故。’
复次
舍利子!
菩萨摩诃萨所证之定极善深妙,菩萨应时安住于中平等引摄,是处说名三摩呬多。
舍利子!云何名为平等引摄。
舍利子!三摩呬多者,引摄有情平等之性,故名此定三摩呬多。
舍利子!三摩呬多者引摄其心平等性故,又三摩呬多者引摄欲解平等性故,又三摩呬多者引摄方便平等性故,又三摩呬多者引摄增上欲解平等性故,又三摩呬多者引摄柁那平等性故,又能引摄
尸罗羼底毗利耶静虑般罗若平等性故,又三摩呬多者引摄一切诸法平等性故。
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三摩呬多,深妙静虑引摄平等诸法性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