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户亡秦
汉语成语
三户亡秦(拼音:sān hù wáng qí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三户亡秦”。
成语故事
战国末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秦帝国。但是,秦王朝施行暴政,激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强烈不满。
秦朝末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六国贵族也乘机起事,在这股浪潮中,贵族后裔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也兴兵伐秦。项梁的祖辈,世代都是楚将。项梁的父亲项燕,在战争中被秦军将领王翦杀死。项梁和项羽见天下形势有变,就杀死会稽郡守,领兵起事。这时候,陈胜领导的起义军战斗失利,而项梁和项羽却开始打胜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居鄛范增,年届七十,平素深居简出,很有计谋。他找到项梁,对他说:“陈胜遭到失败,是理所当然的。当初秦朝灭掉六国,楚国是最冤枉的。自从楚怀王访问秦国被扣身亡,楚国人至今还在思念他。以前楚国南方有一个学识渊博的老人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今陈胜虽举义旗,但他不拥立楚王的后代,却自立为王,所以他的事业不得长久。你在江东举起义旗,楚国人蜂拥而来争着跟你干,就是因为你们项氏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将领,能够再立楚王的后代为王。”于是,项梁听从了范增的计策,在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当时,他正在为人牧羊。项梁立他为楚王,仍号楚怀王,以满足老百姓的愿望。
成语寓意
楚被秦灭时,楚人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不仅是预言,也是誓言。果然不过十六七年,秦国就被以楚国后裔为主要力量的农民起义所推翻。三户亡秦”反映了当时楚人反秦的坚定信念,也传达了人民斗争到底的坚定信念。楚人的这种坚定信念,超越了时空,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这种不惧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正是在这些信念的支撑下,中华儿女才走过了艰难的近代时期,建立了新中国。成语告诉人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义力量或许虽暂时还是弱小的,但必定会战胜暴力。
成语运用
“三户亡秦”意思是楚国即使只剩三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现代汉语中多指正义力量虽处于劣势,但终能消灭强大的敌人。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宋·苏轼《竹枝歌》:“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欢呼。”
明·夏完淳《赠徐似之侯智含》诗:“九章哀郢人如在,三户亡秦气不除。”
明·张煌言《舟山感旧》诗之四:“独喜亡秦三户在,翻怜兴夏一成难。”
清·柳弃疾《阴霾》诗:“冢中枯骨不须论,紫色蛙声敢自尊?会见亡秦三户士,一麾黄钺定中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六:“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暂虽三户必亡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4 12:25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