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大学领导下的实验室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7月28日由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依托三峡大学立项建设。实验室依托单位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湖北省宜昌市,周边分布有三峡、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且为中西部地区的衔接地带,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的区位优势。三峡大学是湖北省教育事业“十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基本概况
在教育部、湖北省和国家电力公司的支持下,经过建设和发展,三峡大学在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应用、水工结构工程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校于1991年开始与武汉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正式招收研究生,是免试推荐研究生授权单位,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科研队伍
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已在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培育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在该研究领域,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5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21名,楚天学者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占94.3%,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总人数的88.6%,在本学科领域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学科建设
实验室目前拥有“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拥有“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与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原电力部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相互支撑。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与应用”、“ 地质灾害成灾机理数值仿真”、“考虑雨水作用的大型滑坡模型试验技术及应用”、“ 三峡库区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与优势。
研究领域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解决三峡库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岩土力学基本理论研究为基础,重点研究水库蓄水与运行、降雨及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构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测预报、防治及管理水平,完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等理论与技术,形成较完整的地质灾害学理论体系,成为国内外解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的主要单位之一,成为全国地质灾害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设定了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及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关键技术(新增)5个研究方向。
科研装备
实验室原有仪器设备包括考虑雨水和库水作用的大型滑坡模型试验系统、英国的非饱和三轴试验仪GDS 日本的全站仪、英国的红外电子测距仪、法国的 PANDA 动力触探仪、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三联固结仪、三轴剪力仪、十字板剪力仪等,价值863.6万元。新增设备有粗粒土试验系统 RIS地质透射仪 GPS测量系统 GPS 接收机、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指挥车(198万元)、地震仪、动测仪、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岩石试验渗透仪、非饱和土流变仪、微机岩石三轴蠕变试验机等,并已签合同订购岩石混凝土大三轴试验系统(330万元),新增实验室设备价值916.7万元,实验室仪器设备价值1780.5万元。
主要成果
三年来,实验室完成科研经费总额为6940万元;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61项,经费总额为3382.1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经费总额为669万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6项,经费总额为640万元,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等项目3项,经费总额为451.13万元,省部级项目19项,经费总额为1535.23万元,国土和水利等部门及地方重大项目共12项,经费总额为1548.4万元。实验室有1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出版了9部专著,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9篇,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67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人才培养
本实验室是国内最早、最系统的长期从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的特色实验室,在三峡库区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滑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拥有国内最大的滑坡降雨物理模型试验平台、全套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及粗粒土试验设备,针对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在岩体卸荷非线性、非饱和土力学、岩土流变特性、库水和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崩塌滑坡长期监测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以及生态护坡技术等方面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科研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长期的科研积累,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预测预报、应急抢险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发展前景
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创造一流的研究环境,面向国内外开放,多学科联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经过3年时间的重点建设,力争在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地质灾害监测及预报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等方面学术研究有创新、方法技术有突破,再经过5年建设,力争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14:03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科研队伍
学科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