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中海地区被腓尼基,希腊和罗马等文明广泛使用的大型战船。早期
三桨座战船分三层浆,每个桨由一名桨手操作。最初被腓尼基人所使用,后来被古希腊大量使用。
三桨座战船的前身是单层桨战船(pentekonter),只有一层桨,每边25只。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船也越来越大,于是桨手就分成上下两层甚至三层,以容纳更多的桨手给战船提供更大的动力。三桨座战船中在一侧的桨手上下错开,第三层的桨手位于甲板之上,而第一、二两层桨手则位于甲板之下。
如果战船继续增大,单个桨手会很难滑动一只桨,于是出现了五桨座战船(quinquereme),最下一层桨手每人滑动一只桨,上面两层每两人滑动一只桨,总共是五名桨手划动三层桨,全部桨手都位于甲板之下。
三桨座战船的首部有青铜制的撞棰(Ram),其基本战术是依靠速度和机动能力(加速和变向)去撞击敌船的侧面,撞棰可在水线下将敌船撞出一个洞并击沉敌船,或撞断敌船的划桨以使其失去机动能力。据研究三桨座战船有效撞击的速度为10节(相当于18.52公里每小时,中国近代海军的主力舰定远号的航速是14.5节)。
电影宾虚传中,有一段镜头反映的就是三桨座战船攻击时桨手划桨速度不断加快的镜头。由慢到快分别是:战斗速度(Battle Speed),攻击速度(Attack Speed)和撞击速度(Ramming Speed)。
三桨座战船是古代海军夺取制海权的强大武器,好比近代以来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并且不乏象萨拉米海战和
亚克兴海战这样的决定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