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有两个定义,狭义的三国时代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但狭义的三国时期用于排三国
大事年表,或考试。
曹操、
关羽、
庞统、
周瑜、
吕蒙等不在狭义的三国时代之列。而《
三国演义》《
三国志》中的三国时代是广义上的。广义上的三国时代可以理解为从东汉末年
黄巾军起义后军阀割据刘氏集团、曹氏集团、孙氏集团及与其相关的汉末军阀的集团斗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天下的时代。广义上的三国才是三国文化的研究主体。
1. 魏吴两国政府设置太史这一官职,记载了魏吴两国的历史。蜀国可能未设置史官。
2. 在晋朝统一后,史学家陈寿根据魏吴两国史书的记载,根据自己收集的大量资料把这段历史编成《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合称《三国志》,这是“三国”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陈寿叙事精练,十分严谨,《
三国志》是一部珍贵的信史。
3. 南朝宋文帝以
陈寿所著《
三国志》记事过简,命
裴松之为之作补注。这时有关三国的资料已经很多了。为了注释《
三国志》,他收集了三国时期的原始材料达一百五十多种,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数约超过《三国志》的三倍。裴松之把认为不可靠的材料只列出来而不评说,认为可靠说明道理。所以后人读《
三国志》必读裴注。
7. 评书的前身叫做说话,在宋朝出现,当时说三分是比较流行的。说三分的艺人挣得应该比别的说话艺人挣得多。
8 元朝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三国的话本《
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同时出现了很多很多有关三国的剧本。
9. 元末明初中国非常伟大的文学家
罗贯中在上述史书、杂记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受百姓欢迎的著作——《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出现以来人们对三国文化的研究不断重视,深入。
三国演义中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诸葛亮27岁的这年。求贤若渴的刘备经过再三的求访,耐心的等待,这一次终于在南阳卧龙岗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诸葛亮。当刘备向诸葛亮讨教统一天下的大计时,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建立根据地,改革政治,联合东吴,等待时机,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这次谈话就是著名的《
草庐对》,在这篇不足300字的策论中,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军事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谋略大师的思想智慧。《草庐对》确定了三足鼎立的时代基调,也拉开了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历史帷幕。
三国文化陈列馆,里面的陈列物多是介绍三国的军事人物和军事故事的,当然也有《
三国演义》中火烧
藤甲兵里那刀枪不入的“藤甲”,还有“木牛”“流马”等,还有“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山路实景模型……
随着日月变迁,星移斗转,面对21世纪飞速的发展,人们已经很难平静下心态去静静地品尝文化所带给我们的精神寄托,对三国文化的发展和推动已经有8个年头了,在这不经意的岁月流逝中,默默无闻的一批网站却用他们钢铁一般的毅力书写着人们对三国文化,三国知识的渴求所给予的希望,为此我向默默为三国文化做出贡献的网站表示由衷的感激和无限的谢意。他们有:三国文化、
三国论坛、天涯三国专栏,柔居,三国琅琊、三国英雄论坛、
轩辕春秋、
三国艺苑论坛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