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海棠(Malus toringo (Siebold) Siebold ex de Vriese)是蔷薇科、苹果属灌木。高约2-6米,枝条开展;小枝圆柱形,暗紫色或紫褐色;冬芽卵形,紫褐色。叶片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柄有短柔毛;托叶草质,窄披针形。花4-8朵,集生于小枝顶端;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萼筒外面近无毛或有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花瓣长椭倒卵形,基部有短爪,淡粉红色,在花蕾时颜色较深;雄蕊20,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3-5,基部有长柔毛,较雄蕊稍长。果实近球形,红色或褐黄色。
形态特征
灌木,高约2-6米,枝条开展;小枝圆柱形,稍有稜角,嫩时被短柔毛,老时脱落,暗紫色或紫褐色;冬芽卵形,先端较钝,无毛或仅在先端鳞片边缘微有短柔毛,紫褐色。叶片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7.5厘米,宽2-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在新枝上的叶片锯齿粗锐,常3,稀5浅裂,幼叶上下两面均被短柔毛,老叶上面近于无毛,下面沿中肋及侧脉有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有短柔毛;
托叶草质,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微被短柔毛。
花4-8朵,集生于小枝顶端,
花梗长2-2.5厘米,有柔毛或近于无毛;
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内面被柔毛,早落;花直径2-3厘米;
萼筒外面近无毛或有柔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全缘,长5-6毫米,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绒毛,约与萼筒等长或稍长;花瓣长椭倒卵形,长1.5-1.8厘米,基部有短爪,淡粉红色,在花蕾时颜色较深;
雄蕊20,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3-5,基部有长柔毛,较雄蕊稍长。果实近球形,直径6-8毫米,红色或褐黄色,萼片脱落,果梗长2-3厘米。
近种区别
三叶海棠与
山荆子( 学名:Malus baccata (L.) Borkh. )异点,在于具有3裂或5裂的叶片,叶片在芽中呈对折状,叶边锯齿较粗,上下两面有毛,萼片与萼筒等长,两种易于区别。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辽宁、山东、陕西、甘肃、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日本、朝鲜等地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杂木林或灌木丛中,海拔150-2000米。
生长习性
根量多,根系分布较浅,且易生萌蘖,4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很少有细根分布。根量大于山荆子,但成年植株根量锐减。3月中、下旬萌动,4月下旬开花,9月中旬果实成熟。果实出种率约2.5%;种子层积天数60-70天。不同类型的实生苗当年生长量有差异,红三叶海棠生长旺盛,黄三叶海棠生长势弱。耐旱力较低,耐涝力也差,长期淹水时,根系严重腐烂,黄三叶海棠最为明显;对盐碱的适应力较强,其忍耐力高于山荆子。嫁接苹果后树体生长旺盛,但亲和力较差,除表现小脚外,存在后期不亲和表现。
栽培技术
盆栽技术
摆放场所和浇水:春季和秋季,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开花期间,请不要让雨淋到。夏季,叶子容易被晒黄,所以应放在半阴处培育。冬季应放在吹不到寒风的地方。三叶海棠喜欢水,如果表土已变干,应浇至水从盆底流出的程度。
掐芽:花芽长在长得壮实的短枝的顶端,一般在次年春天萌芽后开花结果。长得很长的树枝几乎不会长花芽。5月至6月上旬,应拍去新梢上的芽尖。
移植:应1-2年移植一次。10-11月或芽开始变色的2月下旬至3月,可移植。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花妩媚动人,气味芳香,果实造型别致,可用作园景树。
经济价值:木材可用于雕刻、装饰及制作家具、农具、文具等。
食用价值:果实可鲜食,还可做果酒、果汁、果脯,罐头及饮料等。
药用价值:果实入药;味酸,性微温;消食健胃,主治饮食积滞。
其他价值:可做苹果、花红、海棠等嫁接的砧木。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无危(LC)。
列入《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
种群现状
三叶海棠由于常年被滥掘乱挖,用作嫁接砧木和采摘果实食用,再加上生活环境遭到破坏,野生种群面积急剧减少,分布区域十分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