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创作长篇小说
《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侠隐记》,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44年。
内容简介
故事内容是没落贵族出身的达达尼昂到巴黎投军,加入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手卫队,和其他三个火枪手成为好朋友。他们为了保护王后西班牙公主安娜·奥地利的名誉,抗击红衣主教黎塞留,击败黎塞留设置的重重障碍,前往英国,从白金汉公爵那里取回王后的钻石,挫败了黎塞留挑拨国王和王后的阴谋。
《三个火枪手》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一部历史小说。在17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统治者争权夺利,矛盾重重。身兼红衣主教和首相的黎塞留与国王路易十三各蓄私党致使红衣主教卫队与国王火枪手卫队之间彼此对立,屡屡发生冲突。
小说的主人公达达尼昂出身伽司戈尼一个没落的地主贵族家庭。他怀揣父亲给他的可怜的15个艾矩告别家乡来到巴黎拜见他父亲的老相识特雷威尔先生。从特雷威尔先生的办公室出来,达达尼昂冒犯了三个火枪手。不打不相识,一架之后,他们成为如影随形的朋友。为了维护国王和王后的利益,达达尼昂和三个火枪手经历了种种冒险活动。
故事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红衣主教与国王的明争暗斗,法国王后和英国白金汉公爵之间的爱情纠葛。红衣主教一心想抓住王后跟白金汉公爵的暧昧关系的把柄,来打击和削弱国王的力量。达达尼昂和三个火枪手为了维护王后的尊严,粉碎了红衣主教一个又一个计划,挫败了红衣主教一个又一个阴谋。另一条线索是达达尼昂经历艰辛,营救他心爱的波那雪太太。波那雪太太是王后的贴身侍女,也是王后与白金汉公爵秘密约会的联系人,因此红衣主教把她绑架而去。为了救出波那雪太太,达达尼昂和他的三个伙伴一道与红衣主教的爪牙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为了写《路易十四史》,大仲马在皇家图书馆搜寻资料,意外地看到了一本《达达尼昂先生回忆录》,像那个时期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这本书是在阿姆斯特丹的红石书店出版的,因为那个时期的作者既要坚持讲真话,而又不想去巴士底狱或长或短地蹲上一段时间。达达尼昂叙述他初次拜访国王的火枪队队长德·特雷维尔先生时,在候见厅里遇到了三个年轻人,他们当时正在他请求得到录用的这个著名的部队里效力,名字叫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这三个外国名字引起了大仲马的注意,不过是些化名,是达达尼昂用它们来隐瞒一些也许非常显赫的人名,要不然就是用这些名字的人自己在由于一时任性,由于心怀不满,或者由于缺少钱财而穿上普通的火枪手制服的那一天挑选的。直到有一天,作者在当代作品中找到了与这些曾经引起好奇心的、离奇的人名有关的记载。
《德·拉费尔伯爵先生回忆录——有关路易十三国王统治末期到路易十四国王统治初期的这段期间在法国发生的几件大事》。这部手写本是大仲马的最后希望,在翻阅中在第二十页发现了阿多斯这个名字,在第二十七页发现了波尔多斯这个名字,在第三十一页发现了阿拉密斯这个名字。大仲马有句名言:“历史是什么?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三个火枪手》正是挂在1625年到1628年这段法国历史的钉子上的一部优秀小说。
当时,以天主教为主的法国开始了宗教改革,由此,新教势力日益强大,并占据了不少城市,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为了法国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1625年,红衣主教亲自指挥军队攻下了新教的最后一个堡垒——拉罗舍尔城,从此剥夺了新教的政治特权。这段历史是当时法国重大的政治事件,本书以它为背景,却不拘泥于历史,把历史中出现的事件和人物加以升华,演化成了一部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文学巨著。这也是大仲马一贯的写作风格,他热爱历史,却不拘泥于历史。
大仲马于1844年写就《三个火枪手》,并于当年的3至7月间在巴黎《世纪》报纸上连载。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人物形象
故事是以英法战争为大背景,而法兰西境内政权和教权相互抗衡,作品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环境下的多面军人,他们既有铁血英雄的气魄,也有柔软善良的心肠。作品的四个主人公,是为法国国王效力的火枪队队员,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英勇善战,也曾多次和红衣教主黎塞留的手下发生角斗,但作为国家战争机器的他们,同样也是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内心里同样有着热血青年的冲动,和面对爱情友情时的激越。达达尼昂是一位有着贵族气质的少年,他勇敢善战不畏强权,为了加入火枪队甘愿牺牲自我,他对国家和爱情都是忠诚的,他爱着楼上的博纳希厄夫人,并为了保护她的生命安危,有着赴汤蹈火的热情,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意义上军人的形象:勇敢、正直、顽强、具有极强的行动力,同时也可以看到达达尼昂作为一个初入巴黎上层社会的年轻人的青涩和自信。
悬念制造
众多悬念的制造是《三个火枪手》备受读者喜爱的重要武器,在整个故事中,大仲马通过留白、倒叙等叙事手法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制造了众多悬念,给读者带来曲折离奇、路转峰回的阅读体验,悬念之间紧紧衔接,让读者欲罢不能,沉迷其中。例如,达达尼昂对米莱迪一片倾心,醉心其中,但最终却发现自己喜爱之人是挚友之妻,且蛇蝎心肠,这给达达尼昂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的时候也感同身受,纠结不已,达达尼昂面对好友阿多斯和自己心爱之人如何选择是大仲马制造的巨大悬念,而在后面的章节中,这个悬念徐徐展开,米莱迪蛇蝎心肠、阴险狡诈的行为让观众咬牙切齿,本以为这个情节会就此结束,却又发现博纳休夫身陷险境,生死未卜,可谓一个悬念紧接着一个悬念,让观众时刻能够保持着高昂的阅读兴趣。
对悬念应用的炉火纯青与大仲马丰富的想象力密不可分,大仲马利用天马行空的想象为读者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惊天悬念,构建出一个又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整本书一波三折,让读者沉迷其中。
戏剧化叙述
小说和戏剧都是叙事性的文学形态,而这有着众多相通之处,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中就应用了众多戏剧化叙事形式,使得整个故事有着戏剧化色彩,在许多地方利用戏剧化的对话来推动情节,例如在叔嫂间的对话这一章中,通过温尔勋爵与米莱迪之间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了抓住米莱迪的计谋,并通过米莱迪罪行被揭露之后的恼羞成怒以及对米莱迪的的斥责来展现米莱迪的蛇蝎心肠。在场景设计方面,大仲马也运用了场景转换的戏剧化手法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在《三个火枪手》章节的命名中就可见一斑,例如“红歌棚旅店”、“圣热尔韦棱堡”等等,这些场景的转换能够让读者进行情节的推测,每一个场景相当于一个独幕剧,将这些独幕剧串联起来,能够让整个故事更加流畅和紧凑。
重复叙事
重复叙事手法指的是不断利用相同事件来重复申述主体的一种叙事手法,在《三个火枪手》中,大仲马巧妙的运用了重复叙事手法,增加了故事情节的玄秘色彩和紧张氛围,在重复性故事中调动了读者情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以达达尼昂为皇后送信这一情节为例,达达尼昂为了能够突破红衣大主教的阻碍顺利送信,邀请了自己的三个好朋友协助[3]。而在送信的过程中,达达尼昂和三个小朋友都深陷陷阱,与红衣大主教争斗不断,波尔多斯独自与他人决斗,阿拉密斯重伤直流客栈,阿多斯遭受陷害,独自面对众多敌人,达达尼昂也遭受围剿,在一番争斗之下,达达尼昂最终送信成功,而三位好友也脱离险境,这三个故事的本质都是同红衣大主教的较量,通过重复叙事手法凸显出了送信这一情节的重要性和危险性,显示出来红衣大主教强大的力量,为后文的发展进行了铺垫,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营造了紧张的故事氛围。
不足之处
三个火枪手作为一部传世经典作品,固然以它庞大的故事结构和巧妙的情节设置吸引了众多读者,但也有一些缺点:第一方面,在第一章出现与德·罗什福骑士的驿站一决,达达尼昂已将他设为宿敌,他也与达达尼昂今后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行文全过程中,除了几次神秘的出现,却从未出现过他与达达尼昂的正面冲突,然而两者却在小说结尾匆匆和解,太过仓促。第二方面,大仲马笔下的人物拥有着鲜明的等级差别,大仲马先生为三个火枪手分别设置了三个性格鲜明的随从,但三个火枪手对其随从却是一种将其物化的态度,甚至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奴隶,例如阿拉米斯对随从的拳脚相加,达达尼昂对随从生杀大权的随意处置等等皆可看出,这同样是当时上层社会人士的生活状态和封建思想的映射。
作品影响
1844年,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以连载小说的形式首次刊登在《辩论日报》上,并迅速激起了当时社会读者的强烈反响,获得了各界读者的广泛好评。历经百变之后的今天,《三个火枪手》仍旧备受世界各地的读者欢迎,更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法国历史通俗小说的开山始祖。
《三个火枪手》发表之后,有人将其引发的轰动与《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力相提并论,并戏言如果此刻在某个荒岛上有个鲁滨逊,那么他也一定在读《三个火枪手》。此后,大仲马也兑现了之前的承诺,相继发表了《三个火枪手》的续集,即《二十年后》《布拉日罗纳子爵》两部小说。
《三个火枪手》(Les TroisMousquetaires,1844)与续作《二十年后》(V7ngt ans apres,1845)、《布拉热洛纳子爵》(Le Vicomte de Bragelonne,1848)并称为描写火枪手的三部曲。
1907年,伍光建用白话文将《三个火枪手》翻译介绍到中国,书名为《侠隐记》,茅盾校注,当时影响很大。后来,李青崖从法文翻译出全书,取名《三个火枪手》。《三个火枪手》还曾五次被翻拍成电影作品。
作品评价
翻译家郑克鲁:《三个火枪手》“在所有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小说中,是最为成功的一部,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文学界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作家。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为黑白混血。同为作家的小仲马是其与一个情妇所生,其晚年时曾说,儿子是其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其自学成才,一生所著主要以小说和剧作为主(达300卷之多)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其小说的特色。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由于他是黑白混血人的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 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终于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1 14:5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