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村位于重庆市
万州区分水镇分水岭南部。东与花屋村接界,南与郭村乡接壤,西与大冲、 郎家两村相邻,北与红豆村接界,地处长江边,海拔700余米,距万州主城61公里幅员面积8.96平方公里,辖1个居民小组10个村民小组1120户,3971人(其中农业人口3915人)。
概况
全村地属
丘陵,多断头山,土壤以红石骨子土和砂壤土为主。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200㎜,全年无霜期280天。有小型小库1座,山平塘70口,分三路直通老观场,并与响水镇相连,还有村组公路14.5公里。全村耕地总面积2863亩,其中田1680亩,林地总面积700亩。农业种植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毛猪、蚕桑发展较好,境内有砖厂、预制场各一个,场上小学、医疗、信用社、邮政、自来水等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较完善。2005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132吨,
农村经济总收入990.5万元。
经济
三元村地处长江边,距万州主城61公里,是市级贫困村。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村党支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在认真开展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决定组织村民发展柠檬产业。
说干就干。村党支部84名党员在教育活动中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家栽植了面积约5亩左右的柠檬树。村党支部还从外地引进业主开发建设了500亩柠檬标准化示范园。村里的贫困户贺之叔想在承包地里栽植柠檬果树,因无钱购买树苗,心里正犯愁。为了突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村党支部立即给他垫资买了110多根树苗,并安排党员致富能手向家全对其进行技术指导,栽植了2亩多地的柠檬树。全村745户村民共栽植柠檬果树10.9万余株,面积达1700亩。
“三分种,七分管。”在教育活动中,村党支部依托镇里的柠檬产业协会给村民传授柠檬树的栽植管理技术,对村民手把手地进行柠檬修枝、打坑、施肥等技术指导,切实帮助其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村党支部还与镇里的柠檬产业加工厂签订了有关协议,打通柠檬果子的销售渠道。同时,该村加强柠檬园内路网、水系建设,整修公路16公里。望着满山遍野的柠檬树苗,村支书牟伦武掰起手指头说:“三五年后,柠檬就开始挂果投产,按一亩产1000公斤,每公斤卖2元计算,仅此一个项目,全村每个村民年增收可达310多元。”
人口
全区贫困人口数量由2001年的22.67万人下降到2006年的14.6万人,下降了35.6%;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由2001年的9.89万人下降到2006年的3.6万人,下降了63.6%;贫困发生率由18.2%下降到11.3%。”这是万州区扶贫办近日披露的一组数据。
2002年2月,万州区进入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区县行列。为此,区政府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视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整合扶贫资源,以开发式扶贫为抓手,以220个特困村(原村建制)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实施“一次规划、分批实施、集中帮扶、整体脱贫”的推进战略,取得了较大成绩。
生活
五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222万元,以工代赈资金5781万元,信贷扶贫资金2654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3610万元,实施各类项目531个。全区新增通公路的村160个,新修和改造乡村公路1200公里,修建人畜饮水池1250处,解决了11万人、10.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53户岩洞窝棚户、340户高山移民户乔迁新居。通过扶贫培训,贫困户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0元以上。在扶持的220个特困村中,有103个村初验合格。
产业扶贫效果明显
按照“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大户支撑、农户参与”的模式,集中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扶持发展了柑桔、榨菜、长毛兔等农业主导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户增收。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708元提高到2006年的2739元,增长了38%。同时,培植了三牧集团、三峡果业、鱼泉榨菜公司等国家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
新建农村卫生站15个、希望小学7所,排除村小危房1.5万平方米,救助贫困学生6500余人,治疗地方病和救助贫困孕产妇1000余人,新增10个村通广播电视、110个村通
程控电话。共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5万多人,转移贫困户劳动力3.8万人,其中区内转移8256人,占转移总数的21.7%;区外转移29744人,占转移总数的78.3%。
为创新扶贫机制,探索扶贫新路,万州区确定了白羊镇三元村、甘宁镇高桥村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村。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科技扶贫三大重点,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到2006年底,两个示范村已完成各类投资266.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43万元,市科委扶贫集团投入资金1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3.3万元,建成四级泥结石村道2条26公里,建成柠檬基地1000亩、果桑基地916亩、中药材基地800亩、黄金梨200亩,改厨改厕400户,示范村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