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
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
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其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
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和知识获得成分(指获得和保存
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作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成分亚理论与个体的内部世界相联系。
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
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统称为
情境智力。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智力情境下可产生不同的智力行为,同时个体所处的
社会文化背景,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涵但不决定智力高低。
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
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优越性:从主体、
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三方面来讨论智力理论,充分考虑情境和经验水平对智力的影响;涉及的经验水平认为智力的多少影响智力的测量;为编制较为理想的智力测验提供了一个较为适当的理论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在真实性、功能性这两个传统测验中的缺陷得到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