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义观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位于
光州(今
潢川县)南城的南海湖北岸。
古迹介绍
三义观坐北面南,观内大殿供奉“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现存的山门(3间,长10.8m × 宽5m),大殿(5间,长18.6m × 宽7.2m),二殿(5间,长18.6m × 宽10.2m),三殿(5间,长18.6m × 宽11.7m),及东西两边的配套边房共计八十多间房屋,总占地面积4556.52m2,足能让人窥见这处古建筑当年的宏大规模。观内大殿前的一树
铁旗杆,又为三义观增添了一处气势恢宏的新景观。
潢川在清代为光州直隶州,水路畅通,小潢河穿过整个城关,上通武汉三镇,从武汉可直接发货运到光州。下游从光州上游岗乡的四个台村可到淮河,那里是小潢河和淮河的交界处,从淮河直接进入长江流域,水陆交通非常的便利,是豫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各地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从这里运往四面八方。优越的区域位置,使得来来往往的草船车马穿梭于此,各路的商贾也在此进行着贸易往来,光州成为日趋繁华的商阜小镇。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山、陕客商,他们在沿岸建起了商铺,同时带来了成熟的商业文明。精明的山、陕商人,借宣传儒家学说为宗旨,广结朋友,并把儒家思想融入到经商的理念当中,以提高自己的商人地位。基于这种想法,他们在康熙四十年(1701)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大观——“三义观”,这在当时鄂豫皖三省的边缘地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三义观”是汉民族文化、历史和宗教为一体的经典之作,成为光州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
“三义观”座落在小南海湖的北畔,背靠繁华的商业街,居五教圣地(佛教、清真寺、天主教、基督教)之中心,占地20亩,房屋82间,有大殿、中殿和后殿,内有楼、台、阁、庑廊、亭、榭等,高低错落有序,布局紧凑,是豫东南唯一的一座有一定规模的大观。
“三义观”分为三殿:大殿高大宽敞,殿内塑有关羽、关平和周仓的全身泥塑像,四周绘有“关云长释曹操”、“桃园三结义”和“竹林七贤”的彩绘壁画。中殿为大拜殿,重檐歇山,名曰:“春秋阁”。关羽捋髯端坐中央,捧书夜读“春秋”。后殿是“关羽宿殿”,威严肃穆,面阔8间的正上方悬挂着黑底绿字的楷书匾牌,上书“声振云霄”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后殿是不可轻易入室的,游人只能是远远的观望。在殿的后花园种有许多的奇花异草,青竹滴翠,小溪蜿蜓。三义观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
宋以后,关羽被带上了“武圣”的桂冠,明神宗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并列。关羽是山西人,是忠信仁义智的代表人物,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人们对他敬奉有加,并把他当做战神、财神、农神的化身。山、陕的商人扯起儒家的这杆大旗,一是为了竞争利益的需要,再者就是为了自身地位的改善和提高,这两点他们都做到了。
铁旗杆
现存一对完整的铁旗杆铸造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为圆柱体,高21米,重35000斤,直径28厘米,它铸造精细,疏密有致,标志着清代冶铸工艺的辉煌。旗杆顶端有一对地展翅欲飞的雏凤,背负风火轮,轮中央有日月二字,凤翅之下有一对空心火轮,紧接下来的是三个“ ”字方斗,斗的四角设S形勾,悬风铃四个。在第二个方斗与第三个方斗之间铸铁龙一条,第三个方斗之下又有铁龙一条。一对旗杆的主体盘旋着四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龙凤之下虎头莲花衔着一副铁铸对联,左书:铁杆颂德高千尺,右曰:铜柱表诚灿九霄。
旗杆的底坐分六面,七层,由下至下,第一层高19厘米,宽43厘米,铁铸牡丹花;二层高55厘米,宽42厘米,周饰回纹;三层高45厘米,宽46厘米,饰水波纹;四层高36厘米,宽57厘米;五层高35厘米,宽66厘米,系青石阳刻“龙凤朝阳”纹饰;六层高30厘米,宽73厘米;七层高68厘米,宽81厘米;六、七两层均系素面青石。在第四层及底座均铸有铭文。
铁旗杆就像一件飞来的艺术品,高高耸立在小潢河的岸边。它是用了4年的时间铸造而成,采用了分段浇注冷热结合的技术,以铁为主,添加了铜、锡、铅等合金的成分,使其更加的坚固和光亮乌黑。古代的匠人用才智和心血浇铸了它们,赋予了它们鲜活而顽强的生命。特别是日本在侵占潢川时,曾向铁旗杆炮轰三次。
十年浩劫中,砸四旧时用钢丝绳拉,用斧头砍,而铁旗杆仍无动于衷,笑看今日,带给我们无限的敬畏。
山陕会馆
潢川原名光州。清代时期的光州非常的繁荣,此时也正逢清代商业兴盛时期,各省十余家客商相继在城关内设立了“湖广会馆”、“湖南会馆”、“江南会馆”、“淮庆会馆”、“罗祖会”、“老君会”、“鲁班会”等地域性商团,一时间,潢川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叫买声不绝于耳,随处可见外地商客繁忙的身影,从中折射出光州
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和浓郁的商业气息。历史上,因其水陆交通较为便利,又处于山、陕等我国西部区域城市通往江南的交通要道上,南北文化在此交融,东西商贾在此云集,逐渐成为日趋繁华的商埠小镇。昔日的光州有小上海之称,可见其历史上的灿烂繁荣。
山、陕的客商面对各种会馆的建立也不甘示弱,他们是一支重要的有实力的商业力量,为光耀门庭,山西、陕西的商号(烟商)打着“国泰民安,诸商兴旺”的旗号,标新立异,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在三义观前殿的门前铸造了一对威风凛凛的铁旗杆。同年,又在这里设立了“山陕会馆”,一跃而位居各路商家的首位。清朝早期,山、陕商人借宣传儒家学说,广结朋友,以提高自身的商人地位,于1701年在光州小南海荷花湖北岸修建了一座占地20亩、有82间房屋的“三义观”,大殿内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的全身泥塑像,中殿为大拜殿,后殿为关羽宿殿。清前中期,便利的交通造就了光州的异常繁荣,各地商号相继在城内建起会馆,山、陕商号于1809年与光州本地商人一同在三义观前殿门前铸造了一对高约21米、直径28厘米、重3.5万斤,威风凛凛、造型精美的铁旗杆,并在此设立“山陕会馆”,并一跃成为各路商家的首位。
光阴荏苒,两百多年过去了,饱受战乱、炮火洗礼的三义观早已面目全非,而铁旗杆犹如一颗定海神针,任凭时光雕蚀,依然屹立不倒。铁旗杆的基座为六边形6层,下三层为石质基座,各面均有刻画精美的浮雕,上三层为铁质基座,各面均铸有各种纹饰和铭文,并刻有铸造时间、重量,以及捐建者、铁匠的相关信息。杆顶端各立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凤下各有一大一小两条蟠龙,造型逼真。旗杆下端各有一莲花虎头叼着一副铁铸对联,上联“铁杆颂德高千尺”、下联“铜柱表诚灿九霄”。
这对铁旗杆是我国目前仅存的66对铁旗杆之一,因其保存完好,被收入《中国名胜大词典》。作为展示清代商业经济的历史文物,三义观有着珍贵的研究价值,特别是这对铁杆旗,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铸造技艺,很好地展现了清代的冶炼、铸造水平。就连记者看到的那片“城中村”,昔日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五大教派融汇,虽然宗教类别不同,兴建历史时期不同,但建筑风格各有特色,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曾经在中国享有盛名。如今这些已风光不再,徒留看客一声叹息。
历史价值
三义观作为展示清代光州商业经济的历史文物,有着珍贵的研究价值,特别是铁杆旗,历经了二百年的历史沦桑,至今仍基本完好无损,的确是件十分难得的历史文物。1961年潢川县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文物(2001)314号文件公布为准省保单位。
仰视挺拔的旗杆,那两条世上独一无二的巨龙仍摇头摆须笑看今日,它身上少了许多的霸气和凶猛,增添了市井百姓喜爱的生动灵活,还透着一些天真和顽皮,显得情趣盎然。旗杆上的虎头莲花,底座上镌刻的花草、祥云、朱雀和石座上浮雕的宝相花、莲花,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风调雨顺。而脚踏祥云的鹿和八宝吉祥等图案,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代光州民间的时尚画风和饱满的生活情趣。铁旗杆是清光州商业革命的真实写照,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各类商店的招牌幌子,还有停泊在小潢河上的大小船舶,无不显示出当时光州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盛极一时,它浓缩着我国传统经济文化的精髓,孕育着文明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