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高个子女人》是一部著名的美国戏剧,作者为美国著名剧作家
爱德华·阿尔比。作品讲述了三个高个子女人相似又不同的人生,作品展现不同年龄段的女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26岁时的憧憬和期望,52岁时的矛盾和背叛,92岁时的孤苦和怪癖。 作品曾在西方国家引起强烈反响,该作品于1994年获
普利策戏剧奖。
主要信息
剧本名称:《三个高个子女人》(Three Tall Women)
中文译者:于海阔
剧情简介
第一幕
在第一幕中, 主要通过写实用法讲述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C是一位年轻的律师,被派到一位委托人家中去处理财务问题。这位委托人A,是一位92岁的老太太,身体虚弱,老态龙钟,她拒绝同C配合。B是A的保姆,她同C一起劝说A要集中精力处理好手头的事。在那间布置得十分漂亮的A的卧室里,A同B、C两人展开了唇枪舌剑的激烈论战,B与C处于下风。A漫长的人生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A回忆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她由最初的风风光光到后来的凄凄惨惨,她同丈夫一见钟情,后来婚姻变得冷漠没有激情,同她儿子的关系疏远。她是谁?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最后,当她讲述自己最痛苦的经历时,得了中风。
第二幕
第二幕则采用虚幻的手法表现了三位主人公的复杂的人生。已经昏迷的A的身体躺在床上,B和C发现她的身体状况没什么变化。这时,该剧发生了令人惊诧的重大转折,A走了进来,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这三个女人现在开始演绎A的人生的不同阶段:专横的老太太,举止高雅的保姆和26岁的年轻女人。她的人生经历——在第一幕中回忆过的往事——现在又被重新进行了分析或质疑,不管接受与否,终被理解。最后,她的儿子回到了她的床前,但为时已晚。
人物:
A——一个非常年老的女人;体形瘦,性格专横,傲慢;由于岁月的磨砺而显得沉稳老练。指甲鲜红,头发整齐,化了妆。身着考究的休闲睡衣。
B——看上去好像A在52岁时的样子,穿着朴素。
C——看上去好象B在26岁时的样子。
男孩——大约23岁左右,着学生装(夹克,领带,衬衫,牛仔裤,矮腰皮鞋等)。
演出情况
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毕业演出
经典台词
1. “女人出轨因为她们寂寞,男人出轨因为他们是男人。”
2. “知道自己要死和知道自己要死是有区别的。”
专家评论
《三个高个子女人》( Three Tall women)于1991年首演于维也纳的英国剧院, 是1994年普利策获奖作品。获奖时评论家一致赞扬这是一部对于一个女人的生、死意义进行沉思的作品, 幽默、深邃、表现手法大胆创新, 尤其充满智慧。评论界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强烈自传性色彩的作品, 阿尔比也承认自己的养母是剧中主人公的原型。本剧共分两幕, 共有四个人物, 都没有具体名字, 分别为A、B、 C和/男孩。在第一幕里A、B、 C分别是三个不同的人物, A是一位年过九旬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 又时常失忆, 极为情绪化, 不断陷入不连贯的对于往事的回忆之中。 B0 看起来像是52 岁时的 A, 是一位富于同情心的、耐心的受雇照料A的女护士。C看起来颇像26 岁时的B, 她为A的律师工作, 来这里处理 A的一些财务问题。第一幕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在不同程度上相互依赖的、不同人物对于彼此不同的态度上。第一幕, 随着A的中风、完全失去知觉并退出舞台而结束。
第二幕里, 陷于昏迷状态的A靠在床上, 处于弥留之际, 成为道具, 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健康的同样年纪的 A。而在第一幕里分别是三个不同人物的A、B、C则在第二幕里合而为一, 分别代表了同一个人物所处的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她们对自己同一经历进行不同时段的回忆, 然而过后却对自己曾经作过的种种选择互不理解, 直至彼此互相否认: 即使过去或将来的自己就真实可触地站在眼前, 却依然令人震惊地陌生甚至惊恐, 自己竟然无法认同自己。正沉浸在青春梦里的 C此时刚刚和妹妹离开家乡来到城里, 凭借自己高挑的身材和秀丽的容貌在一个著名商店里做时装模特, 她和一个有着一身坚实肌肉的长相俊美的曾经是击剑手的小伙子处于热恋当中。她对自己将来即 B为什么选择一个矮得像一只企鹅一样的一只眼的男人困惑不解。26岁的 C不但不理解自己对婚姻的选择, 更不理解为什么儿子离自己而去; 妈妈变成了自己的敌人; 已经完全没有生命意义的昏迷在床的 A, 还要无谓地延续肉体的生命。当她看到眼前的 A和B时, 她非常明白她们就是自己不可避免的命运。她用一次又一次的责问表达了对已然向自己揭示出的那最令人不安的天启图景0的反抗; 我是怎样变成将来那个我的? 而且我何苦要为实现这个我而受苦受难?
作者简介
爱德华·阿尔比(1928—2016,Edward Albee),美国剧作家,生于华盛顿(一说生于弗吉尼亚)。出生两星期后为富家收养,养祖父拥有多家剧院。阿尔比在童年时期就时常接触剧坛名流。他年纪很小就开始显露出文学创作的兴趣,12岁开始写诗,接着写剧本。他在三一大学就读一年,期间演过麦克斯韦尔·安德森的戏,因此,熟悉了剧坛名流以外的另一面。他先后被所在中学和一所军事学院开除,后在康涅狄格州三一大学接受正规教育,1947年,被
三一大学开除,迁到纽约格林威治村,干过多种工作,同时为广播电台写稿。1958年写成《动物园的故事》,曾送到纽约多家剧团,未被接受,后来由朋友送到欧洲,1959年9月在柏林首演,接着在德国许多城市上演,1960年在外百老汇普罗文斯剧场上演,此剧使他名声鹊起,但也招来不少批评。1962年,《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使他大获成功,获纽约剧评桨,并被评为该演出季的最佳戏剧,后来又成功地改编成电影。
阿尔比一生获得多项荣誉:曾三次获得
普利策戏剧奖(1967,1975,1994);三次获得托尼戏剧奖(1963,2002,2005),其中2005年获得托尼特别奖—戏剧
终身成就奖。2016年9月16日在美国纽约长岛家中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