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传动装置
工作中两根轴间传递动力的装置
万向传动装置是用来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断改变的两根轴间传递动力的装置。其作用是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变速器输出轴和主减速器输入轴,并保证在两轴之间的夹角和距离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可靠地传递动力。
工作原理
万向节即万向接头,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用于需要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它是汽车驱动系统的万向传动装置的 “关节”部件。万向节与传动轴组合,称为万向节传动装置。万向传动装置一般由万向节和传动轴组成,有时还要有中间支承,主要用于以下一些位置: 1-万向节;2-传动轴;3-前传动轴;4-中间支承。在万向节配合中,一个零部件(输出轴)绕自身轴的旋转是由另一个零部件万向节(输入轴)绕其轴的旋转驱动的。
按万向节在扭转方向上是否有明显的弹性可分为刚性万向节和挠性万向节。刚性万向节又可分为不等速万向节(常用的为十字轴式)、准等速万向节(如双联式万向节)和等速万向节(如球笼式万向节)三种。
不等速万向节
万向节连接的两轴夹角大于零时,输出轴和输入轴之间以变化的瞬时角速度比传递运动,但平均角速度相等的万向节。
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由万向节叉、十字轴、滚针轴承、油封、套简、轴承盖等件组成。工作原理为:转动叉中之一则经过十字轴带动另一个叉转动,同时又可以绕十字轴中心在任意方向摆动。转动过程中滚针轴承中的滚针可自转,以便减轻摩擦。与输入动力连接的轴称输入轴(又称主动轴),经万向节输出的轴称输出轴(又称从动轴)。在输入、输出轴之间有夹角的条件下工作,两轴的角速度不等,并因此会导致输出轴及与之相连的传动部件产生扭转振动和影响这些部件的寿命。
准等速万向节
指在设计的角度下以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而在其他角度下以近似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它又分为:
a)双联式准等速万向节。指该万向节等速传动装置中的传动轴长度缩短到最小时的万向节。
b)凸块式准等速万向节。由两个万向节又和两个不同形状的凸块组成。其中两凸块相当于双联万向节装置中的中间传动轴及两十字销。
c)三销轴式准等速万向节。由两个三销轴,主动偏心轴叉,从动偏心轴叉组成。
d)球面滚轮式准等速万向节。由销轴、球面滚轮、万向节轴和圆筒组成。滚轮可在槽内做轴向移动,起到伸缩花键作用。滚轮与槽壁接触可传递转矩。
等速万向节
万向节所连接的输出轴和输入轴以始终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它又分为:
a)球叉式等速万向节。由有滚道的球叉和钢球组成的万向节。而其中的圆弧槽滚道型球叉式万向节是指球义上的钢球滚道为圆弧型的万向节。其节结构特点是在球叉的主动叉和从动叉上做有圆弧凹槽,两者装合后形成四个钢球滚道,滚道内共容纳4个钢球。定心钢球装在主、从动叉中心的球形凹槽内。直槽滚道型球叉式万向节是指球叉上的钢球滚道为直槽滚道型的万向节。它的结构特点是在两个球叉上做有直槽,各直槽与轴的中心线相倾斜,且倾斜的角度相同并彼此对称。于两个球叉之间的滚道内装有4个钢球。
b)球笼式等速万向节。根据万向节轴向能否运动,又可区分为轴向不能伸缩型(固定型)球笼式万向节和可伸缩型球笼式万向节。结构上固定型球笼式万向节的星形套的内表面以内花键与传动轴连接,它的外表面制有6个弧形凹槽作为钢球的内滚道,外滚道做在球形壳的内表面上。星形套与球形壳装合后形成的6个滚道内各装1个钢球,并由保持架(球笼)使6个钢球处于同一平面内。动力由传动轴经钢球、球形壳传出(图2)。可伸缩型球笼式万向节的结构特点是于筒形壳的内壁和星形套的外部做有圆柱形直槽,在两者装合后所形成的滚道内装有钢球。钢球同时也装在保持架的孔内。星形套内孔做有花键用来与输入轴连接。这一结构允许星形套与简形壳相对在轴向方向移动。
传动轴和中间支撑
传动轴(drive shaft)万向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中能够传递动力的轴。传动轴除去传递动力以外,有些传动轴长度可以伸缩,用来防止在所连接两轴之间有距离变化时产生运动干涉。
汽车行驶过程中,变速器与驱动桥的相对位置经常变化,为避免运动干涉,传动轴用由滑动叉和花键轴组成的滑动花键连接,以适应传动轴长度的变化。为减少磨损,还装有用以加注滑脂的滑脂嘴,油封,堵盖和防尘套。
传动轴在高速旋转时,由于质量不均匀引起的离心力将使传动轴发生剧烈震动。因此当传动轴与万向节装配后必须进行动平衡。
中间支承(mid-support) 传动轴过长时需在中间断开,并将它们通过支承装置支持在车架(身)上的机构。
中间支承安装在车架横梁或车身底架上,要求它具有能补偿传动轴的安装误差功能,及适应行驶中由于发动机的弹性悬置引起的发动机窜动和车架变形引起的位移功能。同时其中橡胶弹性元件还有吸收传动轴振动、降低噪声及承受径向力的功能。中间支承由橡胶弹性元件、轴承等组成。由于蜂窝形橡胶垫有弹性,可满足补偿安装误差和行驶中发动机窜动和车架变形引起的位移作用。有的中间支承采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传动轴分段时需加中间支撑。通常中间支撑安装在车架横梁上,应能补偿传动轴轴向和角度方向的安装误差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发动机窜动或车架等变形所引起的位移。
主要类型
万向传动装置可分为闭式和开式两种.
1.闭式万向传动装置采用单万向节,传动轴被封闭在套管中,套管与车架做球铰连接,而与驱动桥固定连接.其最大特点是:传动着外壳作为推力管来传递汽车的纵向力,从而使传动轴外壳起到了悬架系统导向机构中纵向摆臂的作用,这对于其后悬架拆用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是十分必要的。
2.开式万向传动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现代汽车广泛应用开式万向传动装置。
主要应用
万向传动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变速器(或分动器)与驱动桥之间:一般汽车的变速器、离合器与发动机三者合为一体装在车架上,驱动桥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在负荷变化及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时引起的跳动,会使驱动桥输入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和距离发生变化。
②越野汽车变速器与分动器之间:为消除车架变形及制造、装配误差等引起的其轴线同轴度误差对动力传递的影响,须装有万向传动装置。
③汽车转向驱动桥的半轴是分段的,转向时两段半轴轴线相交巳交角变化,因此要用万向节。
④断开式驱动桥的半轴:主减速器壳在车架上是固定的,桥壳上下摆动,半轴是分段的,须用万向节。
⑤某些汽车的转向轴装有万向传动装置,有利于转向机构的总体布置。
故障维修
万向传动装置故障案例分析
案例一:烦人的车辆颤动故障故障现象
一辆1997年款道奇大捷龙MPV商用车,车主反映车速在60km/h时能明显感觉到车身左右颤动,前部车身感觉特别明显,提速的过程中颤动更加厉害,急速踏加速踏板则颤动变得非常剧烈,但若是缓踏加速踏板,颤动感会轻一些,不踏加速踏板则几乎感觉不到。车主还反映车辆在重载上坡时让人更是难以忍受,但当车速超过70km/h后,车辆又能恢复正常。
故障诊断与排除
根据多年的维修经验判定,此类故障多是由于悬架的松动,或铰接部分配合间隙变大引起振动,当振动与车身振动频率在某一瞬间相重合而引起振动的振幅变大,形成共振。将车辆升起,仔细检查底盘,用撬棍撬动各胶套及球头发现,右下控制臂球头略有松动,更换该球头后试车,故障略有好转,但仍存在:
车轮的轴向摆动量超标也会出现此类情况,将前轮拆下,重新做动平衡,并且观察了车
轮的偏摆情况,发现偏摆并不严重,但还是从四个车轮中选择了偏摆量较轻的两个安装在了前轮,再次试车观察。故障依旧存在。
反复试车,检查底盘,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看来应该转移思考的方向了。车辆的颤动源会不会来自发动机或者变速器,最终传导到车身的呢?将车升起,起动发动机让前轮旋转,保持车速在60km/h。此时在车下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发动机和变速器左、右的摆动要比车身更剧烈。经仔细观察,发现振动源来自左侧传动轴。将车熄火后用力晃动左侧传动轴,能够听到“哐当”的响声,因此可判定是传动轴内球笼的内部间隙过大所引起的故障。
拆卸传动轴内球笼,检查发现此种内球笼为星形三销式万向节,左侧内球笼传动轴防尘套的卡子已松动,润滑脂已经漏光,并且有水分进入。由于长时间缺少油脂的润滑,球笼的内壁上受力侧已经磨损出很深的沟槽,三个小轴承的滚针有的也因磨损脱离了滑道。
由于球笼的内壁上有沟槽,使得传动轴的伸缩受到限制,所以引起发动机左右摆动,进而导致车身的左右摆动。当车速在60km/h时,传动轴伸缩的频率与发动机通过发动机支撑座摆动的固有频率相重叠,导致车辆摆振的幅度最大;车速达到70km/h时,传动轴伸缩的频率与发动机通过支撑座摆动的固有频率相差较多,所以车速超过70km/h时摆振现象就会消失。
更换左侧传动轴总成后,故障排除。
案例二:行车时左前轮有“喀吧”声
故障现象
一辆行驶了65400km捷达的轿车,在车辆行驶时,左前轮处有“喀吧、喀吧”声,类似金属挤压声,转向时异响更加严重。
故障诊断与排除用举升器将车辆升起,经检查后发现右传动轴外等速万向节防尘套破裂,其内部润滑脂溢出。将右传动轴拆下,拆下防尘套,发现外等速万向节珠架滚道内有许多泥沙。通过用汽油清洗干净后,发现万向节珠架有两处裂纹,滚道有划痕和麻点,已无法使用。更换新外等速万向节和防尘套,故障即排除。根据要求捷达轿车应定期进行检查、保养,一旦发现球笼防尘套损坏应及时更换,以免造成球笼损坏:
案例三:传动轴异晌
故障现象
一车主诉说其车辆在起步、变速过程中放松离合器踏板时,传动轴出现明显、清脆的金
属敲击声。汽车以高速档低速行驶时,其响声连续且有节奏。
故障诊断与排除
传动轴异响的最常见原因是万向节不良。当万向节轴承磨损松旷,配合间隙会变得过大,一旦离合器踏板放松,主、从动件接触时就会产生撞击而发出金属敲击声。而当汽车在高速档低速行驶时,因发动机运转不均匀,传动轴抖动,此时又会出现连续而有节奏的响声。经检查发现十字轴及轴承磨损严重,更换十字轴及轴承,故障排除。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29 20:49
目录
概述
工作原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