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桥坐落于古马城县治西南七里之青河上,为金大定八年(1168年)建多孔平梁石桥。
简介
金代,马城县治西有溪流称青河,又称清河、清水河。民国26年修《滦县志》载,青河发源于马城西三里翟家庄(今马城镇翟庄)西北。河流向南五里许,有暖泉自西岸注入,而后,经李家大桥、沙沟子、清水等庄下流数十里至大庄河口入海。青河水流充沛,每遇暴雨肆虐,河水涨满,深不可涉,且黄壤坚韧,水清不淆,被誉为“铜帮铁底运粮河”。七里桥北曾沉没运瓷器木船一艘,河道废止后湮于地下,解放初期仍可见桅杆一段露于地上。据传,清乾隆皇帝曾乘船巡视青河,路过七里桥。
马城西南七里许曾有木桥一座,为马城境内东西交通要道,因年久失修,倾圮险危。时有当地仁者议倡,修募疏一纸,一呼百应,捐资布施,修成多孔石桥一座,时称“七里桥”。桥为东西走向,8墩9孔,平梁微拱,长15米、宽3.3米、高2.7米。每孔架设石梁3根,梁长1.7米,梁上铺施石面板,上雕装饰图案。桥两端置石狮四尊。桥头矗立记事碑一通。高136厘米(不含碑额),阔90厘米,楷书刻碑记一篇。另置桥名碣一块,高90厘米、宽60厘米。一面刻“清水桥”三字,下雕观音像。另一面为浮雕弥勒佛抱鱼。大概寓保一方平安,免遭雨灾水患之苦。此桥用料均为内嵌黑白石粒的米红条石板(似花岗岩),系从南方水陆运来。用石1300余船,耗资两万余,工期2年。当时确属规模宏大之杰作。勤劳节俭方勉强自给自足的百姓倾囊成就此善事,可谓盛举,故砻石立碑,以百世流芳。固请曾任马城县主簿、供职京师后又任滦州刺史的卢启臣撰写了碑记。其详记了建桥缘由、时间、坐落、规模、式样、用工、用料及域内风土人情、地貌特产。碑记不仅是一篇精美的古文,且是研究平州、滦州、马城县历史的宝贵文献。
记载
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至此,在七里桥头建村定居,因桥头有官兵安营扎寨遗迹,故名桥头营。现七里桥遗址在该村西二三百米处。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秋七月,连日暴雨,滦河决口,殃及滦州大部,马城一带受灾尤甚,便行旅半个多世纪之七里桥遂被洪水卷带的泥沙湮没于地下。桥湮后,青河改道于桥西百余米处。
七里桥已沉睡地下百余年,碑已不知所终,但碑记却永存于《永平府志》、《滦县志》、《滦南县志》、《滦南县文化志》等诸多文献中。尤幸碑文拓片存留下来。碑经雨蚀风剥,虽字迹模糊,但基本可识可辨。拓片与志载对照,志载均有误。民国26年修《滦县志》载《七里桥碑记》错15处,其中丢字9处21字。后以讹传讹,其它转载者均有错多处。
七里桥遗址,今已是低于地面两米的干涸坑塘,波涛不再。青河上游七里桥段已不辨旧貌,仅见旧桥址西几十米处南北走向洼地一片,盖为改道后之青河遗迹。桥旧址处曾多次掘出石板,小者移作它用,大者弃于塘边今犹在(长5尺、宽3尺、厚1尺)。曾挖出一块刻有“老和尚吃桃”(一种竞技游戏的棋盘)的石板一块。青河下游故道仍在,但已毫无生气,老态龙钟,枯水断流已近30载,雨季方略存积水,似可微润龟裂之故道。
觅踪遇疑,简述如下:金大定八年七里桥竣工立碑,高顺昌、文志华、李挥、宋倬名列其上,应为时任马城县吏。然民国26年修《滦县志》爵秩表载,卢启臣大定十二年任马城县主簿,高顺昌大定十二年任马城县尉,李挥大定十二年任马城县尉,宋倬大定十三年任马城县令。文志华只记其大定六年任滦州判官,未记任马城主簿。碑、志所记不一,必有一方错。(1)《滦县志》记卢启臣大定十二年任马城县主簿时间有误,自撰碑记中大定甲申(大定四年)任马城主簿准确。(2)碑记载“从仕郎主簿文志华”,应有此事,《滦县志》可能漏记。(3)《滦县志》记载高顺昌、李挥、宋倬任职马城县时间应为大定八年或此。(4)李挥在马城县所任职务,志载为县尉,碑记为县丞。当县丞正确。如其职务有变化,建桥立碑时亦应为县丞。
碑记
滦州马城县南七里桥碑记
承事郎①前主簿②卢启臣撰
平州兴平军③,《禹贡》④冀州⑤兮,所谓“夹右碣石⑥”者是已。在商周时,孤竹⑦国之故地也。秦为右北平郡⑧。汉魏而后,更名平州。唐制兵府⑨加额兴平军,今因之不改。山重水复,方且千里,城小而坚。燕蓟之东,号为雄镇。支郡⑩曰滦,刺史11所治。今之刺史,古之太守12耳。三县13隶焉,马城其一也。厥14户万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粟麦,厥木惟桑,厥篚丝枲15奇组,又并海多鱼盐之利。徭赋调发,当境内七县16三分之一。民颇富且廉,然素号繁剧17难治。其西有一水溪,源流极清,而入海不淆,土俗因呼为清水河,直县治西南十里许,汇为泽,其水益深。旧有木桥,积久腐败,不胜轮蹄。至横潦18暴涨,河水渺弥19,行者熟视而不能渡,咫尺有千里之阻。吁,可悯20哉。大定甲申21岁,玉州22卢启臣来主簿书事,每以公事经过,未尝不以嗟悼23久之。尔后,从事京师,衮衮红尘24,间逾两期25。因有代26,且永给解27代之文,得告28而还,寓于城中之浮屠祠。有父老八九人,樽酒盘果,罗跪于前,奉觞为寿29,且告曰:“吾等不佞30,幸遇贤夫子31,尝佐是邑32,奴吏子民。公清疾恶,非其道非其义,无一介之取与,以寔弗违33,多迕34而远不根之谤。其意要之于济人。今新成一桥,拯民濡35泥,将砻36一石为碑,求文以记之。事虽幺麽37不足记,然且以副38吾子所以兼济39之意,庸何伤40”坚辞谢未之许。翌日至桥所,父老已尽在焉,复置酒固请作文。辞不能已,因请其所用功41。乃曰:桥九间,栋柱皆巨石,上饰以红栏,两头畚42土为通道,石狮兽四尾,其高例逾寻43,围阔称是。总用石一千三百载有奇44,功不啻45二万,钱无虑46万余,索47自经始逮,48底绩,几49二年矣。因相与视之,以实计费,知其信然。噫嘻50,是皆村老编户甿51资产52出汗血。尤宜纤啬厚藏53以为自足计,反舍己之有,或亦假贷54以成利物之事,良可嘉叹。与夫豪猾肉食55,身载高位,蚕食渔夺,皇皇于财利,名为治人,其实害人者,岂可同日而语哉。如羌56有廉耻,闻父老之风,能不羞愧矣。遂命笔志之。其辞曰:《易》称作舟楫,《书》曰乘四载,《诗》云造舟为梁,桥之时义,岂始于此耶。若夫秋霖溃岸,冬水流澌57,篙工无施58,揭厉59不可。当此之际,斯桥之功可胜道哉。可胜道哉。
大定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都惟那程君鈗立石
饶 济 书
裴仁端 刊
昭信校尉60行61县尉飞骑尉62 高顺昌
从仕郎63主簿 文志华
昭信校尉行县丞飞骑李 挥
敦信校尉64行县令飞骑尉 宋 倬
注释:
①承事郎:文散官名。宋元丰三年(1080年)改京朝官阶官大理评事为承事郎,秩正九品。金沿置承事郎,秩正八品下。元升为正七品。明制以承事郎为正七品初授之阶。
②主簿:官名。汉代以后普遍设置在中央和地方各官署。其职任为掌管文书簿籍及监守印信。金制万户以上县为上县,除县令外,置丞、主簿、尉;三千户以上为中县,不置丞,以主簿与尉通领巡捕事;不满三千户为下县,不置尉,以主簿兼之。
③平州兴平军:平州,初为晋分幽州置,治昌黎,在热河(今辽宁)朝阳县境。后几经变迁,至后魏复置,治肥如,在今河北卢龙县北。金天辅七年以燕西地与宋,遂以平州为南京。天会四年,复为平州。军,由边戍之名变为政区名。金袭宋制,地方行政区划亦有军的一种,地位在州之次,世宗大定年间,尽升军为州。兴平军即在平州设置的政区。
④禹贡:《尚书》中的一篇。其用自然分区法记述中国当时的地理情况,把全国分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⑤冀州:古九州之一。《禹贡》按星次对应地域所分九州,平州、兴平军属冀州地。
⑥夹右碣石:指北燕。北河(永定河水系)往右至碣石山,即渤海边,《唐书·天文志》称其为夹右碣石,大体为北燕之地。
⑦孤竹:神农之后,孤竹国为古国名,领今河北省卢龙县至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史记索引》曰:孤竹君,商汤所封。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⑧右北平郡:秦置,一说汉置。时辖今河北、天津及辽宁、内蒙一部。汉治平刚(今河北平泉县),后汉治土垠(今河北丰润)。
⑨兵府:掌管国家军事要政的官府。宋代特指枢密院。
⑩支郡:唐末五代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后沿之。
11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始置刺史。据《永平府志》载,武都、卢启臣均任过滦州刺史。
12太守:官名。战国时郡的长官称为“守”,尊称为太守。汉初改为郡守,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更名为太守,始为正式官称,武帝时称刺史。隋唐两度改州为郡,改称刺史为太守。后又改郡为州称刺史,故曰刺史与太守互名。
13三县:金滦州辖三县,即义丰县(州所在地)、马城县、石城县。
14厥:代词,其。
15篚(fěi)丝枲(xǐ):篚,原指盛物的竹器,此指本地盛物的筐。丝,蚕丝及丝织品。枲,大麻的雄株,只开花不结籽,纤维可织麻布。泛指麻。
16七县:金大定年间,平州辖县四:卢龙(倚)、海山(大定七年由望都更)、迁安(大定七年由安喜更)、广宁(大定二十九年更名昌黎)。支郡滦州辖三县:义丰、马城、石城。时平州共辖七县。
17素号繁剧:素,此作旧时解。号,称。繁剧,事务繁重复杂。素号繁剧,意为过去都说(此地)事情复杂,难题较多。
18潦(lǎo):雨后地面积水。
19渺弥:指水面辽阔爆满。
20可悯:值得忧虑。
21大定甲申:即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
22玉州:史载玉州有二。北周置平州,隋改为玉州,寻废。故治今湖北当阳县。梁置黄州,隋改为玉州,唐初因之,后改为陆州。故治在今广东钦县西南。文中玉州不知为何,后者可能性较大。
23嗟悼:感叹悲伤。
24衮衮红尘:连续不断的繁华社会。
25期(jī):周年。
26代:继任。
27解(jiè):交付。
28告:休假。
29奉觞为寿:捧着酒杯祝(我)长寿。
30佞:此作没有才智、愚昧解。
31夫子:对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
32尝佐是邑:曾经治理帮助过这个县。
33以寔(shí)弗违:以这样实在、不违背原则(的为人)。
34迕:此作遇到解。
35濡:淹没。
36砻(lóng):磨制。
37幺麽(yāo mó):微小。
38副:帮助。
39兼济:加倍帮助。
40庸何伤:(虽然)很平常(又有)什么损害呢。
41功:指用工用料及施工情况。
42畚:用畚箕运东西。
43例逾寻: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例逾寻,按惯例超过八尺。
44有奇:有些出人意料,谓多。
45啻(chì):不止。
46无虑:大概。
47索:得到。
48逮:至。
49几:将近。
50噫嘻:叹词。唉呀(真了不起)。
51老编户甿(méng):老编户,指编入户籍的人家。甿,即民。特指不在编住在郊野的百姓。
52资产:资,资助。产,财产。资产,意谓捐献钱物。
53纤啬厚藏(cáng):细小的不浪费且重视积蓄。
54假贷:借。
55豪猾肉食:豪,仗势横行。猾,狡猾。肉食,欺凌弱者。
56羌(qiāng):助词,无实义。
57澌(sī):指水流淌不断。
58无施:无法施船。
59揭(qì)厉:揭,撩起衣裳(渡过)。厉,涉(水)。
60昭信校尉:武散官名,为典领特种事务的校尉。金设此职,为三十四阶之第二十四阶,秩正七品下。
61行:兼代。
62飞骑尉:勋官名,金沿宋制。勋官分十二等,从正二品的上柱国到从七品的武骑尉。飞骑尉属第十等,秩从六品。
63从仕郎:即“从事郎”,文散官名。宋崇宁二年(1103年)改选人阶官,第四阶为从事郎,秩从八品。金沿置从事郎,秩从八品下。
64敦信校尉:查《二十六史大辞典》、《中国官制大辞典》,均无“敦信校尉”之称,疑为“承信校尉”。金制武散官三十四阶,其中校尉十阶。承信校尉秩正七品上,与前者“昭信校尉”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