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都镇,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地处
石台县东部,东邻黄山市黄山区
乌石乡,南连黄山市黟县
宏潭乡、美溪乡、
柯村乡,西靠横渡镇、仁里镇,北与贵池区棠溪镇、青阳县
陵阳镇接壤,西距石台县城29千米,北距省会合肥234千米,区域总面积34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七都镇户籍人口为16720人。
历史沿革
1952年,建立七都乡。
1958年,成立七都人民公社。
1983年,由七都公社改为七都乡。
1985年,由七都乡改为七都镇。
2001年,河口乡并入七都镇。
2007年,六都乡并入七都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辖七都、三甲、毛坦、黄河、河口、新棚、毕家、六都、芳村、启田、银堤、高路亭、七井、伍村、八棚15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七都镇辖15个行政村:七都村、黄河村、三甲村、毛坦村、毕家村、河口村、新棚村、启田村、芳村、六都村、高路亭村、银堤村、七井村、八棚村、伍村,镇人民政府驻七都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七都镇地处
石台县东部,东邻黄山市黄山区
乌石乡,南连黄山市黟县
宏潭乡、美溪乡、
柯村乡,西靠横渡镇、仁里镇,北与贵池区棠溪镇、青阳县
陵阳镇接壤,西距石台县城29千米,北距省会合肥234千米,区域总面积3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七都镇境内群山起伏,河谷纵横,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
水文
七都镇有雍溪河由西向东南在东部边界汇合流入太平湖;龙舒河有一支流发源于西北部,清溪河一支流发源于东北部;清溪河上游及瑶成河、毛坦河两条支流在黄河村汇合流入太平湖。
自然资源
2011年,七都镇有耕地9450亩。七都镇境内主要矿藏资源有石灰石等;森林覆盖率达87%,拥有多种珍稀动物,如云豹、四不象、黑麂、五步蛇等;地下矿藏已探明的有石灰石、煤、铁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总人口有1729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05人,城镇化率9.9%;总人口中,男性9088人,占52.5%;女性8207人,占47.5%;14岁以下2109人,占12.2%;15—64岁13240人,占76.6%;65岁以上1946人,占11.2%;以汉族为主,达17260人,占99.8%;有苗、土家、壮、回、傈僳、蒙古6个少数民族,共35人,占0.2%。2011年,七都镇人口出生率3.1‰,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2.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2人。
截至2017年末,七都镇常住人口为15533人。
截至2018年末,七都镇户籍人口为17738人。
截至2019年末,七都镇户籍人口为1672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七都镇财政总收入1202万元,其中可支配财力340万元。财政总支出884万元,其中农业支出36万元。
截至2018年末,七都镇有工业企业3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6个。
截至2019年末,七都镇有工业企业3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个。
农业
七都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七都镇生产粮食4419吨。2011年,七都镇油料作物产量954吨。2011年,七都镇大牲畜存栏152头;猪肉产量339吨。
工业
七都镇形成以生产和经营汽车和农机修配、客货运输、砖瓦和水泥预制、粮油加工、制茶、竹木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七都镇工业总产值为8345万元。
商贸
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有商业网点40个,职工80人。2011年,七都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00万元,比2010年增长8%;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600万元,比2010年增长8%。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14200万元;居民储蓄10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00万元,其中农业贷款20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有学校12所,在校生1711人,专任教师137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有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1个,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10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18000册。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有体育场地1处;81.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2%。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630户,入户率6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15个。
社会保障
2011年,七都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61户,人数141人,支出37万元,月人均218元;城市医疗救助3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44人次,共支出21.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55户,人数1061人,支出75万元,月人均6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34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0万元;社会福利费50万元;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23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万人,参保率为87%。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有邮政网点2所;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8个,固定电话用户3500户,电话普及率70%;移动电话用户8000户,宽带接入用户1200户。
截至2011年末,七都镇有自来水厂1座,生产能力500吨/日;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2000米。
交通
七都镇有325省道(境内长37千米)从境内南北纵穿,国道530横穿镇域。
历史文化
七都镇因镇人民政府驻七都村而得名。
风景名胜
鱼龙洞
鱼龙洞,4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七都镇六都村华溪河畔。洞口呈鳄鱼形,钟乳倒挂、排列如齿,下颌成池,水色澄碧,终年不涸。主要景点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四海”,及莲花宫、月宫、庆喜宫、鲤鱼宫、玉寝宫、白鳝宫、点将宫、犀牛宫、藏乐宫、天宫、聚宝宫“十一宫”。游人既可徒步浏览,又可乘筏漫游。
天方湖
天方湖位于七都镇北部,七井山麓,龙井囊里,属青弋江水系。天方湖集雨面积18平方千米,总库容700立方米。
高路亭古民居
高路亭古民居在石台县七都镇东部,保存下了乾坤里、步云书室、乾泰曲坊、永兴曲坊、永泰曲坊等一批清代中晚期的民居建筑。
承德桥
承德桥坐落于七都镇七都村,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至1398年),是一座单孔拱桥,桥身长29.5米,碧树青藤缠绕。
地方特产
七都镇主要特产有茶叶、银杏、香茹、木耳、山蕨、竹笋、板栗等。
著名人物
陈一甫(1869—1948年),名惟壬,字一甫,石埭六都(今石台县七都镇)人,陈黉举之子。爱国实业家、慈善家。先后倡办“石埭育婴堂”、倡设崇实学堂和倡建永济桥,倡议复开北京义园、北京石埭会馆和创办天津石埭会馆并踊跃捐资。著有《欧美漫游日记》(幼子陈达有记)、《石埭备志汇编》,捐资翻印清康熙姚子庄辑修《石埭县志》,刊印董汝成辑稿《石埭县志采访录》、石瑶灿续辑《石埭县志》传世。
陈范有(1898—1952年),名汝良。石埭六都(今石台县七都镇)人,陈一甫之子,生于天津。爱国实业家。1985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提出为爱国实业家撰写百人名录,陈范有名列其中。
陈克潜(1926年—),陈范有长子,石台县人,生于天津。有机化学家、教育家。民国三十三年(1944)天津耀华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9年,毕业后放弃赴美国留学机会,留校任教。1982年,任苏州大学副校长;1983—1989年,任苏州大学校长。
毕锵(1517—1608年),字廷鸣,号松坡,石埭河口(今石台县七都镇)人。朝廷重臣,谥“恭介”。《明史》称“锵遇事守正,有物望。”著有《偃松集》传世。《明史》、《池州府志》等有其传。
沈衍庆(1813-1853年),石台县七都镇人,著有《槐卿遗稿》。历任江西兴国、泰和、鄱阳、金溪等地知县;因其遵理守法、治绩卓著,立场坚定地站在“禁烟、主战”派,其曾受林则徐的倍加赏识。清咸丰三年(1853年)七月,沈衍庆在鄱阳保卫战中英勇献身。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七都镇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