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轮
印度瑜伽术语
“七轮”之说源于印度瑜伽知识,是指人体经脉系统中七个主要的能量汇集点。相当于中医经络学的穴位。“七轮”的知识后流传至西藏被当地密教及藏传佛教所吸收。当代,“三脉七轮”的知识亦随运动瑜伽和藏传佛教而流传至西方国家,并广泛应用于各类身心灵的理论之中。但是,对于七轮的认识各不相同。
知识简介
我们身体能量系统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七个轮穴。这些轮穴是身体上能量的进出口,这些进出口在身体上主要有七个,因此一般说有七个轮穴。但其实除了这七个大的外,还有许多小的,分布全身。经脉也是一样,除了三条主要的外,还有许多小的。人的身体远比今天医学所了解的复杂。
能量中心
(Chakras):
由下而上,它们分别是:
1 根轮 (纯真轮 Moodadhara Chakra)
2 腹轮 (真知轮 Swadisthan Chakra)
3 脐轮 (正道轮 Nabhi 或 Manipura Chakra)
3 幻海 (Void 或 Ocean of Illusion)
4 心轮 (仁爱轮 Heart 或 Anahata Chakra)
5 喉轮 (大同轮 Vishuddhi Chakra)
6 额轮 (宽恕轮 Agnya 或 Ajna Chakra)
7 顶轮 (自觉轮 Sahasrara Chakra)
Chakras
Chakras,它们又称为『轮穴』,是由生命能量的转动所形成。梵文『Chakra』意为“轮”也有译为“轮环”,它们位于人体脊柱上。古代的瑜伽士更确切的描述每个轮的花瓣数。此外,每一个轮都有它独特的特性和功能,我们以下逐一介绍。
根轮
(纯真轮 Mooladhara Chakra)
根轮又译作纯真轮,梵文是Mooladahra,意思是根部和支持。这个轮穴的颜色是深红色,有四块花瓣,它的特质是纯真和智慧。这个轮穴是整个能量系统的根本,它的位置在脊椎骨底部,身体之外少许。
腹轮
(真知轮 Swadisthana Chakra)
腹轮又译作真知轮(Swadisthana),在人体能量系统的示意图上,往往将它置于根轮之上,脐轮之下,但其实真知轮是没有一定位置的,它在腹部像个卫星一样绕着脐轮旋转。真知轮的颜色是黄色,有六块花瓣。
脐轮
(正道轮 Nabhi Chakra / Manipura)
脐轮又译作正道轮,梵文叫 Nabhi Chakra,位于腹部中央肚脐的地方。这个轮穴的颜色是绿色,有十块花瓣。
幻海
(空 Void)
人体能量示意图中,在脐轮的外面有一个绿色大圈,它是由真知轮围绕着正道轮转动而形成的,梵文叫做 Bhavsagar,英文叫做 Void 或 Ocean of illusion,意思是迷惑的海洋。在古代的经典中,常有用海洋比喻求道要超越的难关。在佛教中有到彼岸的说法。在人体,这个迷惑的海洋表现在由灵量到中脉的一个中断的区域。我们知道左脉起于根轮,右脉起于真知轮,但中脉起于在幻海之上,灵量无从到达。这种情况就好像有三张梯,左右两张放在地上,而中间那张却悬在半空。
古代的求道者要越过这个幻海,先要清洁自己的轮穴,由下而上,一个一个的去清洁。由于轮穴的清洁与否,与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得到升进的人,先要有道德,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等他遇到真正的师傅,就能渡过彼岸去。
心轮
(仁爱轮 Heart/ Anahata Chakra)
心轮在我们胸部正中,胸骨的后面,它的颜色是紫色,有十二块花瓣。
喉轮
(大同轮 Vishuddi Chakra)
喉轮位于颈项底部喉咙处,颜色是蓝,有十六块花瓣。
额轮
(宽恕轮 Agyna Chakra)
此中心有时亦称为第三眼,位于脑的中心,颜色是白色,有二块花瓣。
顶轮
(自觉轮 Sahasrara)
此能量中心围绕头顶,这里是所有能量中心与三条脉络会合的地方,当灵量上升,直透头顶天灵盖上方时,你便得到你的「自觉」了。
练习瑜伽
练习瑜伽(冥想),第一个要达到的阶段是无思虑的入静状态,你没有思想,但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是知觉的。第二个要达到的阶段是无思虑的入静状态,你清楚地感觉到那生命能量的存在,而且确切知道这个能量运作的方式。这时你的知识都是你从内在知道,不是从别人那里听回来的,因此你对印度的知识再没有怀疑。
瑜伽术语
瑜珈术中有此术语。道家、密教中同样有此说法。
修瑜珈术都要谈脉轮,脉者三脉,轮者七轮,一般讲的三脉是中脉、左脉、右脉等三,七轮者是海底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梵穴轮。不是您所说的那七轮,顶轮、眉心轮、喉轮、心轮、胃轮、腹轮、海底轮等七轮,此可能是王贵芳博士(中医药学院中医博士),以乩童所作研究的说法,这不能与禅密修行者的脉轮相一致来谈论。
道家密教
先看道家、密教对有形七轮之说法,然后再谈佛法无相密乘之脉轮现象,供各修行人参考。要谈道家、密教对七轮说法,首推当代南怀瑾老师论著《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中所说。为了节省您去看此书,约节略如下:三脉是三条气脉,即中脉、左脉、右脉,中脉是蓝色,在脊髓中间,由顶下至海底(即肛门前一片三角形地带,密宗称为生法宫),中脉两边有左、右两脉,左脉为红色,右脉为白色。此等颜色若未破色身者,在静定中以见性真如才能看到。
脉轮
生殖轮:第二能量中心,颜色为橙色,与水元素及味觉相关.梵咒为“Vam”.
脐轮:第三能量中心,颜色是太阳般的金黄色,与火元素及视觉相关,梵咒为“Ram”.
心轮:第四能量中心,颜色为绿色,与风元素及触觉相关,梵咒为“Yam”
喉轮:第五能量中心,颜色为蓝色,与苍穹及空间的元素及听觉相关,梵咒为“Ham”.
眉心轮:第六能量中心,颜色为靛色,与超感洞察力相关,梵咒为“Sham”.
顶轮:第七能量中心,颜色为紫色,与同情心相关,梵咒为“Aum”.
七轮者
依该书叙述如下:
梵穴轮─约在人头上四指之处,在此会发出光芒(注:当然指有修行境界者而言)。
顶轮─从额头发际往上四横指处,也就是婴儿幼小时头部会跳动处(注:一般称为孩儿囱门),此处未封闭前为先天,婴儿还处形而上之境界中。此轮又名大乐轮,未打通前腿酸脚麻,一旦打通顶轮,脑部气充满,其乐无比,道家指有卅二根气脉,如雨伞一样,由间脑向外分散。
眉间轮─两眉间印堂穴稍下方,此处打通后虽闭眼,亦可由内往外观外世界、远世界,隔墙见物。(注:能见处是从间脑─明点处发起)
喉轮─由眉间轮下到喉结处,共有十六根气脉,像倒转的雨伞样,接眉间轮诸脉。
心轮─神秘学者称为法轮,此轮在肚脐上四寸(人身寸)处(注:各人食指弯曲后两节纹之间为一人身寸),共有八脉,也像雨伞样,向下分散。
脐轮─此处是神经丛中心,由此处开始,向外分散六十四根脉,中间分散达到腰四周,往上分散达到心轮,向下分散达到脚跟。
海底轮─由脐分散的脉,接到海底轮,就是会阴处。
以上是摘自南怀瑾老师《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中者。
印土瑜珈
再来看看印土瑜珈士的说法,婆罗门教或密教都称修行当发起军荼利(梵语),译称为灵力环或灵蛇,即现在英文所谓的军荼利尼(拙火─kundalini)法门,此确与藏密的拙火中脉法颇为相同,但还是属于有相密法。现在密教军荼利尼(拙火)修行,藉用效果较高的声波或音韵,即所谓的曼陀啰(咒语mantra),用密咒由菩萨灌顶加持,将神秘而沈睡在各人脊椎骨尾端的意识能力诱起,叫做军荼利尼(kundalini)的唤醒,然后此气元沿着脊椎,从会阴部根杵轮(muladhara cakra,俗称海底轮)上升,经过生殖轮(svadhisthana cakra)、脐轮(manipura cakra)、心轮(anahata cakra)、喉轮(visnuddha cakra)、眉心轮(ajina cakra)、达于顶轮(sahasrara cakra)于头顶相会合,有此现象便成为色身成就者,而行者每通过一轮,均有不同的心灵感受,心清净度亦随而增加。此与中国道教所说,打通任督二脉奇经八脉情况颇相类似。
藏密密法说七
密密法,主张由上师指授的智慧灌顶,由杵轮(男性生殖器)发动菩提心,沿着中脉上升,经过密轮、脐轮、心轮、喉轮、顶轮,达于最高的髻轮。此种说法与中国道家、密宗、婆罗门瑜珈士都相略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1 21:25
目录
概述
知识简介
能量中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