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菩提分
佛教术语
七菩提分,是佛教术语,又称七觉支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略称七觉。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
内容解释
觉,意谓菩提智慧;以七种法能助菩提智慧开展,故称觉支。七者即:(一)念觉支,心中明白,常念于禅定与智慧。(二)择法觉支,依智慧能选择真法,舍弃虚伪法。(三)精进觉支,精励于正法而不懈。(四)喜觉支,得正法而喜悦。(五)轻安觉支,又作猗觉支,指身心轻快安稳。(六)定觉支,入禅定而心不散乱。(七)舍觉支,心无偏颇,不执着而保持平衡。
三十七助道品之七觉支:
七觉支
第一、择法觉支 “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善能拣别真伪,而不谬取虚伪之法,故名择法觉支。”
第二、精进觉支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不行无益苦行,而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故名精进觉分,又名精进觉支。以勇猛心离邪行、行真法,故名精进觉支。
第三、喜觉支 “喜即欢喜,谓心契悟真法,得欢喜时,善能觉了。此喜不从颠倒法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觉分;又名善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第四、除觉支 “除觉支”也可以称为“轻安觉支”,“除”是“除去烦恼”,烦恼去除之后,就能得到身心轻安。“谓断身心粗重烦恼,使身心轻利安通,故名轻安。”
第五、舍觉支 “舍离所见念著之境,善能觉了,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故名舍觉分。”
第六、定觉支 “发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不生烦恼妄想,是名定觉分。又名定觉支。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第七、念觉支 “念即思念,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故名念觉分。”
解说
“七觉分”,也名七菩提分。
(一)择法觉支(支就是分):择是简择、抉择,为观慧的别名;法是智慧简择的正法。这是七觉分中的主体,馀六是助成。
(二)喜觉支:喜是喜受,因为深尝法味,远离忧苦而得悦乐。
(三)精进觉支,即依择法而向寂灭的精进。
(四)念觉支,即正念相续。
(五)轻安觉支,是因得定而起的身心轻安。
(六)定觉支,即与慧相应的正定。
(七)舍觉支,这不是舍受,而是行蕴中的舍心所,住心平等而不取不著。
以择法为中心的七觉分,能达成正法的觉证。如能现觉正法,知法入法,就能对“治”于“诸法中”所有的“疑悔错谬”。在迷不觉的众生,在人生旅程中,不是面临歧途,踌躇不决——疑;就是走上错路,盲目前进而死路一条——错谬。错误与疑惑,到头来是彷徨、空虚、忧悔。正觉的圣者,主要为断除三结——我见戒禁取、疑。我见是理的迷谬;戒禁取是行为的错谬;而疑是对三宝四谛——真理与道德的怀疑。如真正的觉悟了,这一切烦恼都不再存在,因而是真知灼见,心安理得,充满了正法的喜乐,而没有忧悔(这名为“於法无畏”)。在一切菩提分中,这是极重要的一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8 08:05
目录
概述
内容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