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篇大论
《黄帝内经》中关于运气学说的文章
七篇大论是指中医著作《黄帝内经》中的七篇关于运气学说的文章。
内容
包括“天元记大论篇”、“五运行大论篇”、“六微旨大论篇”、“气交变大论篇”、“五常政大论篇”、“六元正纪大论篇”、“至真要大论篇”在内的七篇文章。
价值
《内经》中的七篇大论是王冰在整理《素问》时补入的,主要论述运气学说,为《内经》主要学术内容之一。洋洋洒洒七篇大论,共计五万二千多字,篇幅约占《素问》的三分之一,内容上及天文,下涉地理,中傍人事,主要论述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影响。
在对疾病的治疗方面,七篇大论作了重大贡献。
第一次提出 “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 原则。 “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 ……” 均属正治法, “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 则属反治法。但无论正治、反治,其本质则一,目的均是 “ 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 。
第一次对虚寒虚热的治疗提出了治则 ——“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此法后被王冰注释为: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成为历代医家补益阴阳虚衰的至理名言。
第一次对方剂配伍制定了君臣佐使的法则 ——“ 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 ,并且设立了大、小、奇、偶、缓、急、复七方的配伍与主治功效。其中的 “ 反佐法 ” ,确实打开了医家的治法思路,使许多疑难危重病者在紧急关头得到了救治。
首倡了用药原则,应 “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 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 。对妇人重身而病,治疗可遵循 “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 之训,大胆施治,因 “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 ” ,药达病所,攻下的是邪气,无碍母子之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27
目录
概述
内容
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