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七日红》是原潮安县潮剧团创作的一出优秀现代戏,1977年首演。剧情为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及贺龙率师南下,于9月23日占领潮州,建立起潮安县工农兵红色政权。军民联欢庆祝胜利,贺龙亲自给赤卫队员发枪,极大地鼓舞了工农群众的斗志。反动民团总局局长顾鹏程逃到乡下老巢,负隅反抗。贺龙派教导队参谋李韩生闯虎穴,探虚实。军民戮力,一举解放顾陇村,救出被捕的农运负责人宋冰云。宋冰云等工农代表受到周恩来亲切接见,斗志倍增。9月30日,留守潮州城的起义军在竹竿山英勇抗敌,终因众寡悬殊,撤离潮州。人民送别贺总指挥和英雄的起义军,高举红旗,继续沿着武装斗争的道路前进。红色政权于9月23日至30日存在仅七天,史称“七日红”。
潮剧
潮剧现代戏《七日红》
原潮安县潮剧团演出
编剧:李英群、谢逸、刘管耀、赖扬芬、袁穆伦
导演:林柱材、刘元旦、施策
作曲:陈鹏、陈玛原
历史事件
1927年9月23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攻占了潮州,帮助潮安人民建立了革命政府,恢复了农、工、商、学、妇等各界群众团体,帮助农民自卫军摧毁反动民团、打击反动派。9月30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起义军被迫撤出潮州,红色政权也随之失去,但七日红色政权所带来的革命火种,点燃了潮州人民抗击反动统治的熊熊烈火,成为战争年代潮州人民同敌人作斗争,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夺取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柱。
1963年,贺龙元帅视察潮州时,来到当年起义军三师司令部旧址,感慨万千。涵碧楼已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毁成一片废墟。贺老建议重修涵碧楼,汕头专署拨出专款。曾任南昌起义军革命委员会宣传部部长的郭沫若同志获悉,欣然挥毫写就“涵碧楼”三字相赠。1964年7月,涵碧楼重建竣工,辟为“潮安县革命历史文物陈列馆”,1977年又改为“潮安县革命纪念馆”,陈列着“潮州七日红”和“潮州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文物资料,成为潮州人民纪念先烈,继承革命前辈遗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之圣地。现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列为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潮州涵碧楼重建开放,不少南昌起义军将士重游战斗故地,思潮起伏,情感高昂,留下了许多真迹墨宝。1965年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偕夫人莅潮,重访涵碧楼,抚今思昔,激情满怀,挥毫题诗:弹指光阴卅八年,潮安每在梦中旋。楼台倒映涵虚碧,旗帜高扬似火燃。一夕汤坑书附羽,千秋英烈血喷烟。今来重到金山望,日月更新别有天。1977至1997年20年间,重访涵碧楼的起义军将士有当年任南昌起义军贺部特务连副连长的唐天际,有叶部二十四师连长肖克,也有起义军革命委员会警卫队班长粟裕、政工员孔原等。他们重莅涵碧楼都情不自禁地题诗题字,以寄怀念之情。
潮州古城,人文积淀丰厚,游客纷至沓来。函碧楼革命纪念馆也成了一个旅游景点,盛开文化旅游之花。1997年,潮州市多方筹资,重新修葺楼房,增置基础设施,充实图片、资料,吸引着众多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访问。翻开涵碧楼展览馆接待处登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组织听课的团队,其中既有来自本市教育系统、党组织的,也有周边地区的学校,每年接受教育达到数万人次。
七十多年来,“潮州七日红”光辉历史被潮汕人民广为传颂,“七日红”的精神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潮州市借此契机,通过表彰一批优秀党员、优秀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开展专题文学作品征文比赛。出版专贺纪念邮册《光辉历程》,组织新党员800多人到革命纪念地瞻仰先烈、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在潮州市党政机关会堂举办专题大型文艺晚会,全市各文化广场举办专题“凤城之夜”活动周等异彩纷呈的活动,进一步发扬“七日红”的革命精神,团结一致,务实创新,为振兴潮州,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正是:仰首再望涵碧楼,热流涌激先烈志。党旗高扬日月新,潮州古城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