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女湖起义又称‘’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是1907年(清
光绪三十三年),
孙中山派人到
广东惠州发动的起义,以
响应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也是孙中山为推翻清廷统治策划的十次起义中唯一发生在惠州辖区的起义。
1907年(清
光绪三十三年),
孙中山派人到
广东惠州发动起义,以响应黄冈起义。6月2日(四月二十二日),
邓子瑜和陈纯等集合少数三合会党在距惠州20里的七女湖截获清军防营枪械,击毙巡勇及水师哨弁多人。5日,进攻泰尾,清守兵溃逃,起义军乘胜连克杨村、三达、柏塘等地,旋又在八子爷打败清营管带
洪兆麟。归善、博罗、龙门各地会党纷起响应,队伍增至200余人。
在惠州三洲田(今属深圳盐田)起义失败沉寂7年后的1907年,东江河畔的七女湖又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这是孙中山为推翻清廷统治领导策划的第四次起义,也是同盟会成立之后的第二次武装起义,为孙中山先生策划的“惠潮钦廉,四州同举”庞大武装暴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紧急响应潮州黄冈起义的军事行动。
1907年6月2日,为解潮州之急,在孙中山先生的指示下,邓子瑜派陈纯、林旺、孙稳等集合会党在七女湖仓促起义,一举夺得清军防营的枪械,6月5日进攻泰美,7日攻杨村,随后攻柏塘、公庄、梁化等地,数百人的义军与数千清军激战于东江两岸十余日,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但虽败犹荣。后来,邓子瑜、陈纯等起义领导人逃往香港。
“惠州人从总理者,以子瑜为最久。”作为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忠实追随者、实施者,博罗人邓子瑜曾协助郑士良筹划三洲田起义(又称“庚子惠州之役”),也成为此次七女湖起义的主要指挥者。七女湖起义失败后,邓子瑜逃至香港,后避居新加坡,持续参加救国运动,是惠州辛亥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孙中山称为“惠州将军”。
清水师提督李准急调兵镇压,起义军声东击西,使清军疲于奔命。后因
黄冈起义失败,得不到声援,遂在梁化墟解散。部分起义军流亡香港,大部分退入罗浮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