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合(1883—1918),字瑞符(甫),号睡佛,河南新乡七里营人,生于1883年。
河南大学校长。1904年21岁时考中清末最后一科举人,为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知识,他克服重重困难,1913年东渡日本,留学于
日本早稻田大学,1916年归国后先执教于河南省第一师范,后到河南大学的前身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任教。1917年春林伯襄校长离校后继任校长。
对于丁校长,在九十年校庆之前,大家多是只闻其名不知其貌。因为在此之前河南大学校史资料中还没有一张他的照片或者画像,可以找到的报刊书籍上自然也没有出现过他的容貌。(同样没有图片的还有:凌冰、赵新吾、杨震文、任勖丰、李永珍等。)这,一直是我们河大人心中的一个遗憾。
2002年,我们带着这种遗憾投入到了九十年校庆的准备工作中。从校党政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大家无不开动一切机器为完善校史资料而尽心尽力。当时的校党委书记孙培新同志(现任河南省民政厅长)更是关心校庆的每项准备工作,尤其把我们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一件一件挂在心上。对于寻找丁德合校长等资料照片的问题,时刻放心不下。他利用自己曾在新乡工作数年的便利条件,多方托人寻问,打听知情人。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位老同学那里得知:他“有一个退休的同事,曾讲述过其祖父是河南大学第一任校长”。尽管孙书记清楚的知道,我校第一任校长及儿孙根本就不在新乡地区,但他还是不肯放过这一难得的线索,继续追寻。当得知老同学的这位同事姓丁,曾到日本留过学,是新乡七里营人时,孙书记的心里已有了个八八九九。“新乡”、“姓丁”、“留日”、“河大校长”,这些情况已基本证实:此人定是我们苦苦寻找的,河南大学第二任校长——丁德合先生。孙书记立即将这一喜讯转告给大家,并特派我跟随副校级调研员张振江老师一起到焦作(丁校长的孙子丁先锋退休后的居住地)落实此事。
我们风尘仆仆当天就赶到家住焦作市第二中学家属院的丁先锋先生家,并讲明来意。经过双方的仔细认证(我们要认清他是不是丁校长的亲属;他们要看我们是不是河南大学派来的老师,免得让家宝流失),丁家终于从箱底取出了他们几代人珍藏了近一个世纪的宝贝——丁德合先生的雕像。这可是我们河南大学校史资料中的一项空白,是我们每位收集校史资料的同志心中梦寐以求的宝贝。张老师恭敬地接过雕像,仔细地端详了许久,欣喜而又惋惜地说:“时间确实太久了,保存至今真不容易”。原来这是一块上个世纪初,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用过的黄铜浮雕印版。大小不过4平方厘米,且大部分网纹已经锈蚀或磨损,形象模糊不清。能否将其还原本来面目,怎样还原,成了当时大家共同关心的大问题。用刀具刮危险太大,一旦受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用细金属刷刷,也不放心;用酸液腐蚀,又怕伤着原版。张老师急中生智,就用丁家现有的材料——棉签和食醋,像挖掘珍贵文物一样细心擦洗起来,并很快有了初步的成效。我们认真和真挚地态度也感动了丁先锋一家,于是就放心得让我们将这块铜像请回了学校,做进一步的抢救和修饰。回来后,经过学校印刷厂“诸葛亮”们的一番苦心研究和积极抢救,再由电脑的美化还原,终于使老校长在众人的频频“召唤”之下,显现出那英年的容貌,又活生生的回到了我们面前。
孙:丁先占(于青)(1942—) 号:牧野居士,斋号:爱绿斋。1942年生,河南新乡人,毕业于中国书画大学国画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等职,新乡东方画院创办人。 出生书香世家,祖父丁德合曾创办中国留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并任校长,受家庭文化熏陶,自幼喜欢弄丹青,抽暇挥毫,从事绘画创作六十余年,作品倾向写意、泼墨,积墨,深受
白雪石、梁树年,张凭等
国画大家的师授,苦读钻研,游历千秋万壑,体悟山情水意,如痴如醉,集众法于一体,作品气势放朗开怀,参加省级以上画展60余次,曾获国家级画展金奖两次、一等奖三次。1994年应邀在日本姬路、神户展出,1998年入选韩国汉城世界美展,作品被韩国碑林园收藏,多次被媒体报道,数幅作品被海内外知名人士、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