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年仅15岁的丁富学从
余庆县来到遵义市体校从事游泳项目的培训。在训练中,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突出,受到体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经学校推荐,丁富学来到
贵州省体育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集训,成为皮划艇静水项目运动员。不久,根据水上运动项目的发展趋势以及全运会的赛制设置情况,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决定成立
贵州省
皮划艇激流回旋队。丁富学通过层层严格的选拔,于1999年正式加入
贵州省皮划艇激流回旋队,成为我国第一批从事该项目的运动员。
皮划艇激流回旋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开展的体育项目,其场地、器材、身体素质等要求都较为苛刻,由于我省没有一个正式的激流训练场地,该项目的教练员及运动员只能充分利用
贵州自然地理条件,在马岭河、施秉、开阳等水资源充足、较适合激流项目的区域开展初级训练。由于经费的限制,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只能过着钻山沟、待荒野、搭帐篷的艰苦生活,这样的日子一呆就是几个月,与书报、网络、电视、电话等现代生活基本绝缘。尽管环境和条件如此艰苦,但丁富学与队员们凭着对
贵州体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获得了全国比赛的冠军。
1999年,
贵州省体育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决定将丁富学从静水皮划艇队转为激流队成员。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喜悦和憧憬,反而让他产生了过多的担忧和顾虑。因为他在为期一年的静水训练过程中,逐渐有了一些关于皮划艇静水项目的体会和收获,“转项”意味着抛弃原有的“积淀”,重新开始接触另一个全新的陌生项目,也可以说以往的训练时间、训练技战术“作废”了,而且,该项目还处在发展、试探的阶段。这让他在思想上、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奋斗之路无坦途”,教练员的一番勉励的话语,使他抛弃了思想包袱。他专心于激流回旋项目,并发挥“干一行学一行,学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运会结束后,类似的考验又一次摆在了他的面前,总局制定出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夺取激流回旋划艇项目金牌的目标。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将丁富学在内的激流回旋皮艇队员改为划艇,这对于已有多年皮艇经验的丁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和得到的经验往往会成为阻碍老运动员前进的绊脚石。此时,与他一起进入训练队伍的队友、甚至比他小的队员在陆续离队。“奋斗之道路无坦途”,上一次的经历,让他懂得了怎样去应对“转变”。他积极投入新一轮训练,从100多名全国各地的优秀运动员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中国激流皮划艇队备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员。在此期间,他除了全身心投身训练之外,还协助教练员做好其他队员的思想工作,并在战技术上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帮助。
在十运会的决赛中,“誓夺奖牌”的丁富学将平时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临场技战术充分发挥、灵活运用到竞技场上,充分体现了争创一流的勇气和信心,但最终以0.2秒的微弱之差与金牌失之交臂,获得银牌。面对失利,他对两届金牌得主微笑着说:“在九运会上,我输了你6秒;在十运会上,我只输了你0.2秒;我相信,在十一运会上我一定会赢过你的。”他认真总结此次大赛的经验,找出了存在的差距,以崭新的面貌很快投入到了新一轮训练中。他为自己定下了新目标:打好更加扎实的基础,迎接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为
贵州省“29-1”工程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8年8月11日,北京奥运会,丁富学的世界排名第98位,是比赛21人中最低排名。在第一轮赛事中,他表现不错,以87秒47不罚分的成绩完赛,列所有21人中的第15位。但在第二轮比赛中,他出现漏门失误,立刻被扣掉50分,这下他第二轮用时就成了140秒92,立刻跌到最后一位。丁富学两轮用时为228秒39,位列21人最后一名,最终无缘半决赛。
2009年11月11日,十一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男子单人皮艇冠军丁富学在表彰大会上。当日,贵州省召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总结表彰会,邹市明、丁富学、张传良等获得十一运会金牌的11名运动员、教练员和两个集体荣记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