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力
纺织工程技术专家
丁力,男,工程师。1953年8月,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1953-1983年,上海第九棉纺织厂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1983-1993年,上海纺织工业局副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4-1991年,兼任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1984-1994年,兼任纺织工业部印染开发中心主任。1984-1992年,兼任上海市星火农场轻纺工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1992-2000年,兼中外合资上海四通纺织公司董事长。1994-1997年,上海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百乐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百乐染整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简历
1932年2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53年8月,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
1953-1983年,上海第九棉纺织厂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1983-1993年,上海纺织工业局副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4-1991年,兼任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
1984-1994年,兼任纺织工业部印染开发中心主任。
1984-1992年,兼任上海市星火农场轻纺工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
1992-2000年,兼中外合资上海四通纺织公司董事长。
1994-1997年,上海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百乐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百乐染整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6年,上海纺织展览技术服务中心顾问。
2000年,上海四通纺织有限公司顾问。
经历
丁力,1932年2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小学毕业后进入无锡县立初中,1948年到上海读高中,毕业于上海澄衷中学。丁力的母亲和其他家属成员中有多人是纺织职工,对纺织工业有深厚感情。
1953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棉纺织专业,分配到上海第九棉纺织厂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科研科副科长等。1954 年被评为上海市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1958年,毕业于中苏友协俄语专科学校(大专)。
1958年,起开创了静电纺纱的研究,扩大中试后任静电纺纱车间主任。
1959年、1963年、1964年,曾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出席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大会。
1966年4月,作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出席上海市科技大会。“文化大革命”中,丁力被下放到车间劳动,在此期间研究试制成细纱和捻线纺涤棉产品的空气轴承回转钢领。
1977年,当选为上海市及纺织工业部的先进工作者和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1978年任厂副总工程师,1978年3月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并被评为先进个人。
1978年、1979年、1981年当选上海市劳动模范
1982年升高级工程师,1989年晋升为上海纺织系统首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3-1993年任上海纺织工业局副局长。
1984-1991年兼任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1984-1994年兼任纺织工业部印染开发中心主任,1984-1992年兼任上海市星火农场轻纺工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1992-2000年兼中外合资上海四通纺织公司董事长。
1994-1997年任上海联合实业股份公司、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上海百乐毛纺织有限公司、香港百乐染整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力于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丁力是上海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委员。其中第五届时任政协科技委副主任,第六、第七、第八届任政协经济委副主任。
丁力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二十、第二十一届副理事长、第二十二届名誉副理事长,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第六、第七届理事长。
研究开发
开创静电纺纱研究
1958年,在全国掀起的大搞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高潮中,丁力大胆创新,提出了静电纺纱的设想,跳出了环锭纺纱的锭速、钢丝圈线速度等的极限,开辟了一条能高速度、大卷装、缩短工序的纺纱新途径。静电纺纱的研究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被列为国家经委的重点科研项目,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曾亲临考察。 静电纺纱的研究牵涉到许多高新技术与基础理论。丁力任静电纺纱科研组组长,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带头探索,取得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突破,并从单锭试验扩大到多锭样机,纺纱线速度达到了每分钟60米,为当时环锭纺纱的2-3倍,而且噪音低、耗电省,车间含尘量少。
丁力在静电纺纱研究中,解决了许多技术关键。
主要的有:
通过研究静电场对纤维材料作用的机理,提出了合理控制纤维材料的含湿量,并解决了棉条给湿的方法。
通过对开松的纤维在静电场和气流中的运动分析,研究了优化的静电纺纱器几何结构和相应的工艺参数,从而成倍提高纺纱速度,大大降低了过高的纺纱捻度,简化了接头操作,解决了纤维扩散,提高了制成率,向生产实用跨前了一大步。
通过对提高加捻效率的研究,进行了在高速纺纱条件下的测定,设计出空芯离心加捻管等关键部件。
在静电纺纱创造发明的六个权项中,丁力提出并和专题组人员一起解决了五个权项。与此同时,为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还研制成适用的高速动平衡仪、闪光测速仪和空气轴承中频电动机等配套设备,获得三项上海市四新展览会成果奖。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静电纺纱的整个研究过程先后共组织了108个协作单位参与研究与制作。
静电纺纱在上棉九厂建成2000锭的中试车间,1985年通过鉴定,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丁力为第一发明人。
从1981年起静电纺纱车间已能盈利,累计生产的棉麻混纺纱出口创汇达200多万美元,获利达800万元。
到1985年鉴定时,已将投入的研究和中试费用全部回收。
由于种种原因,静电纺纱技术未能扩大推广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上海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压缩纺织工业规模时,因上棉九厂关闭而停止生产。
开发研究空气轴承回转钢领
文化大革命”中,丁力一度从静电纺纱车间下放到九棉一纺工场劳动;然而他报效祖国、服务人民、钻研技术的精神丝毫没有受到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和反复琢磨,提出了在环锭细纱机上研制动压空气轴承回转钢领的设想,该项目被列为纺织工业部的重点科研项目。
丁力在静电纺纱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博的科技知识。
他根据空气轴承的基本原理,结合环锭纺纱的工艺特点,考虑到环锭纺纱高速的关键是钢丝圈线速度达到一定高度时,由于和钢领的摩擦而易烧毁,产生飞圈,从而限制了纺纱速度的提高。如果将钢领由固定改为可以高速回转,在纺纱过程中,在纺纱张力作用下,回转的钢领体与底座之间会形成如同空气轴承一样的气垫,从而形成一个动压空气轴承回转钢领,就可大大减低钢领与钢丝圈的相对运动,因而就可以突破飞圈对纺纱速度的限制。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改进,研究摸索了一整套工艺参数和技术要点,设计出了能够生产应用的空气轴承回转钢领。
经过扩大试验,于1975年6月在涤棉产品上推广应用了2万锭。
1977年5月,纺织工业部组织了技术鉴定,认为该技术已达到并超过三个“五十”(折合单产50公斤、千锭时断头在50根以下、卷装容量增加50%)的指标要求,测定的综合效果比固定钢领可增产5%-8%。接着,丁力又研究了在捻线机上使用的空气轴承回转钢领,于1979年5月推广到8500锭,达到增产22%的效果。
这两项技术成果1978年都获得上海市和全国科学大会的重大科技成果奖,1980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丁力为第一获奖者。回转钢领也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成就影响
推动上海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
党的十三大以后,全国出现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丁力于1983年担任上海纺织局副局长以后,积极筹划,认真研究,狠抓技术进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组织了一批重大项目的攻关和一大批企业的技术改造,使上海针织、服装、色织、化纤、丝绸、纺机和棉纺织印染的行业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建成了针九、针织大楼、针织五厂、中纺机、一纺机、二纺机、联吉涤纶总厂、一丝印、七丝印、二毛、三毛等一大批样板厂和先进企业。有近300多家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
从1982年到1993年的10余年中,共筹集各类资金技措投资近70亿元(包括技术设备引进近4亿美元),比前30年的技措投资总和增加22倍,加速了上海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全局固定资产原值从24.94亿元上升到81.27 亿元,净值从12.41亿元上升到52.05亿元,全局系统的劳动生产率(元/人年)由2.8万元/人年上升到4.5万元/人年。
为了提高化纤原料的自给率和生产水平,1988年,在丁力的全力争取下,经有关领导机关批准,上海纺织系统兴建7万吨聚酯项目——上海纺织涤纶总厂,由上海化纤公司承建。当时该项目是上海纺织局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经论证于1989年由上海市建委、计委、经委批准了扩初设计,总投资6.2亿元,工程分两期,第一期年产37000吨(日产120吨);第二期年产33000吨(日产100吨)。该项目由丁力任总指挥,1990年组团去国外实地考察,参观了美国杜邦公司和德国吉玛公司的技术和设备情况,经过分析,了解到当时国际上的聚酯单线生产能力以日产200吨在技术、经济上较为合理,而且日产200吨与100吨的生产线设备价格相差不大,经过全面调查分析后,再复核了原来的扩大初步设计,果断决定调整方案,在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日产200 吨的生产线,采用技术上较先进、价格也适当的吉玛公司设备。这项决定得到了上海三委的同意和纺织工业部领导的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丁力善于抓住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深入现场,调研解决问题,把工作落到实处。工程于1994年7月完成,一次开车成功。最后投资费用比原计划减少了1200万美元,生产的产品一等品率达98.8%,当年就实现产值(不变价)3.3亿元,销售收入4.4亿元,出口创汇313万美元,实现利润2729万元。该项目被上海市政府誉为市优秀工程项目,也是当时国家计委批准的8个7万吨聚酯项目中第一个投产的项目。
1992年,国家决定为纺织工业设立“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引进技术国产化”专项,引进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喷气织机、片梭织机及相关关键配件的制造技术。丁力抓住这个机遇,会同上海的有关纺机、纺器厂的领导八次上北京汇报,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理解,最终获得引进德国赐来福238型自动络筒机,意大利马佐里精梳机,日本丰田JAT600型喷气织机及综架、边撑等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上海纺机厂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上海有关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了纺织企业的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有利于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丁力在以上项目的实施中,积极组织技术交流,认真进行设备的选型与谈判,并灵活运用各项政策,争取最优的选择。例如在中纺机引进喷气布机的谈判中,利用两家日本纺机公司都想争取项目的商机,通过艰苦的谈判,把丰田公司转让技术的费用从开价120万美元压到25万美元。
1988年,上海市政府为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提出了14 个重点工业会战项目,其中“多功能涂层复合织物”项目由上海纺织局承担,丁力任该项目的会战领导小组组长。他从组织上加强领导,技术上层层把关,亲自选点落实任务,经讨论共确定68 个攻关课题,组织全市各大学、有关研究院所、企业等100多个单位开展课题攻关招标活动。在会战项目进行中,他始终抓住重点,及时组织力量解决。如原来PU转移涂层的转移纸使用寿命短,常会发生断裂。丁力直接与攻关组人员一起研究,采取措施,并提出调整工艺参数,将运转速度、转移纸的张力等都进行了调整,同时积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使转移纸的使用寿命由2-3次延长到20次。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共鉴定了39项成果,获上海市科技振兴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与此同时,还开发了纺织新产品18类、50余种,为纺织局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方向开拓了新途径。1989-1992年期间,上海共生产了5670多万米各类涂层产品,产值达2.84亿元,创利3000万元,创汇700万美元。
丁力一贯重视科技开发和研究工作。在他担任副局长期间,从1985-1993年的八年中,上海纺织系统共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36项,纺织工业部科技成果奖100项,上海市科技成果奖98 项。在他兼任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期间,更直接主持拟定了上海纺研院的科研规划,审定科研项目,落实研究任务,对推进上海纺织系统的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热心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丁力十分重视开展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1984年,他代表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与上海市贸易促进会、香港雅式公司商定每两年一次在上海举办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该展览会延续不间断,已成为上海具有国际影响的最大展览会之一,对了解和交流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扩大眼界,促进新产品的开发,都有重要的影响。此外,他在与国内外纺织界的交往中,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凡对发展我国纺织技术有利的事,他都乐意热心促成,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丁力在科技界承担了多种社会职务。他曾担任两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两届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一届上海市杨浦区科协主席,两届上海市科协委员,多年担任《纺织学报》编委会主任,1996年曾被评为中国科协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先进个人。
丁力对人才培养十分热心。从1986年起,连任上海市纺织局的高级技术职称评委会主任,1989年起连任两届上海市工业系统教授级高工的评委,1988-1992年连任两届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委。曾多次应东华大学的邀请担任硕士生、博士生答辩评委,为上海纺织系统的人才培养做了大量工作。
丁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写过许多学术文章。2002年起应中国纺织出版社约稿,组织了一批国内的棉纺专家经过两年的努力编写了《棉纺手册》(第三版),共200万字,已于2004年10月出版。丁力亲任主编,为手册的编写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丁力几十年来为我国纺织科技事业辛勤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是有权威的学术带头人。丁力为人诚恳,作风踏实,治学严谨,品格高尚,在我国纺织界深受人们敬重。
主要论著
1、丁力,郑毓秀,戴自藏(笔名丁郑戴);空气轴承中频电动机;电世界;1963。
2、丁力,静电纺纱工艺特性和发展趋向;全国第一届新型纺纱学术研讨会,1979。
3、丁力,姚妙福;空气轴承回转钢领的基本原理、设计工艺特点及经济效果。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南宁全国学术讨论会,1981。
4、丁力;静电纺纱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发展趋向;全国第二届新型纺纱学术研讨会,1981。
5、丁力;静电纺纱中试车间经济效益初步分析。全国第三届新型纺纱学术研讨会,1983。
6、丁力;空气轴承回转钢领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纺织学报,1985(2)。
7、丁力;关于推进纺织工业技术进步与提高经济效益的研讨;纺织学报,1997(5)。
8、丁力主编;棉纺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参考资料
学会十届一次常务理事会纪要.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23:08
目录
概述
简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