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馈十起
汉语成语
一馈十起(拼音:yī kuì shí qǐ)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安《淮南子·氾论训》。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氾论训》:“禹之对以五音听治,县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谕寡人以忧者击磐,有狱讼者摇鞀。”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馈十起”。
成语故事
在“世袭制”出现之前,中国古代统治权力的传承采用的是禅让制度,即首领选择贤良之人而不是自己的后代亲属来继承自己的位置。尧把帝位禅让给舜,舜又因大禹治水有功而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
大禹做了首领后,延续了治水时的作风,勤勤恳恳,对政事丝毫不敢怠慢。他给自己制造了五件乐器,用来辅助处理公务。这五件乐器是鼓、钟、磬、鞀和铎,每一件乐器的质地都很好,能够发出洪亮的声音。大禹将它们全部悬挂在自己的宫殿前,并且规定,如果有人要给他讲道理,就鸣鼓,大禹听到后就会出来;要给他讲大义就撞钟;出事了要报案就击磬;讲述治国之道就敲鞀;如果谁有急事,那么就摇铃铛,也就是铎。
大禹给自己悬挂了这五件乐器,并且作了如上规定,这为他听取百姓的意见、以此处理政务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给他带了不小的麻烦。因为,有了这些乐器和规定,大禹就时刻处于工作的状态中。有时候,他刚端起碗来吃饭,外面的鼓就响了。他赶紧放下碗,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好不容易处理完了,回来再吃饭,刚端起碗,那边磐又响了。他只好再次放下碗,到外边处理完事务再回来。有时候,吃一顿饭往往需要在饭桌前来回起坐十次。尽管如此,大禹仍然没有放弃这个规定,依靠它来听取百姓的意见。
成语寓意
大禹吃一次饭要起来十次,勤干为政的态度令人感动。成语启示人们,在今天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也需要这种勤奋自励的精神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成语运用
“一馈十起”指吃一顿饭多次起身,形容事务繁忙。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五》:“量才怀远,诚君子之先略也。观刘璋、曹公之侮慢法正、张松,二憾既徵,同怨相济,或家国覆亡,或三分天下。古人一馈十起,辍沐挥洗,良有以也。”
明·董其昌《容台集》:“乃四门以招之,五服以章之,一馈十起以宾之,一沐三握以接之话一言以思之,所以惜人才者不遗馀力,而此之私社稷者,顾弁髦屑越轻天下士,岂非宜深计者反浅,宜完计者反疏,宜远计者反近乎!”
清·蒋伊《万世玉衡录·勤政》;“夏王禹一馈十起,以劳天下之民,天下安之。”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3 12:16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