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雄多雌
多婚的类型
一雄多雌(harem)是由1个雄的与许多个雌的组成的永久性集团。此为多婚的一种类型,在许多种灵长类、若干羚羊类(antelope)以及丽鱼类(Cichlidae,丽鱼科)中都可见到。
简介
对于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个雄性个体拥有2个甚至2个以上的雌性配偶,每个雄性个体可以与多个雌性配偶交配,而每个雌性个体只能与一个特定的雄性个体交配这样的婚配制度,我们称之为一雄多雌制。
一雄多雌机制
这种制度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特别是猿猴类,如黑叶猴、赤猴。此类动物通常雄性个体个头明显大于雌性,有足够的能力控制和保卫群体内的妻小。这之中的一雄就是一个王者,在群体内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有其他成年雄性与之分庭抗礼。因此成年雄性个体常常在此群体附近形成一个全雄性群体,以等待时机。其中某些个体会在时机成熟时挑战王者的地位,并最终取而代之,成为新王。以非洲草原上的狮群为例。雄狮与雌狮之间并无明显的亲缘关系,但雄狮之间大多有亲缘关系,雌狮之间更是如此。当新狮王入主狮群后,第一件事便是清除所有的雄性狮子,或咬死或迫使流亡,只留下雌狮与小雌狮。这一机制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繁殖。
一雄多雌类型
一雄多雌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型:①资源保卫型 ②雄性或后宫保卫型 ③雄性优势型 ④争夺竞争型。在1969年,Orians针对在有未交配雄性存在的情况下,雌性个体仍选择已交配雄性作为配偶这一问题,提出了一雌多雄阈值模型:
(1) 雄性领域质量与交配有关。
(2) 第一个来到繁殖地的雌性获得最好的雄性和质量最好的领域。
(3) 后来的雌性面临两种选择,占有好的生境但要当“二房”,或与领域较差的雄性交配,如果资源分布相对均匀,则倾向于第二种选择,否则选择前者。
(4) 资源呈斑块状分布时,雌性可以单亲育幼,一雄多雌制更加普遍。
一雄多雌动物
白头叶猴有三种家庭形态 一雄多雌最稳定。中国科考队对世界濒危物种白头叶猴的家庭形态进行了考察,初步认定,这种社会性极强的猴子存在着三种家庭形态。据专家介绍,家庭形态是白头叶猴重要的社会生存方式,一雄多雌,多雄多雌。
一雄多雌制度有的是公开的,在某些动物身上有的则有点类似“包二奶”,比如芦苇莺和斑姬鹟。雄性芦苇莺在稠密的芦苇丛中成家,然后又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娶上“二奶”,两个妻子彼此并不知情。雄性斑姬鹟则在成家之后到200米或者更远的地方建立第二个家庭,而其中一个雌性需要独自哺育后代。
在繁殖期组成的海狗的一雄多雌集团也属于此种类型,但繁殖期过后便全部解散,此外由于集团的成员并不固定,因此,倒不如把它看作是乱婚的一种形式,称为一雄多雌实际并不确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29
目录
概述
简介
一雄多雌机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