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明灯
易乐平纸浆雕塑作品
《一盏明灯》是易乐平于2016--2017年间创作的纸浆雕塑作品。作者借用传统舞台戏剧的造景手法,运用以“一当十”的极少原则,通透与剪影的表现手法,意象建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嘉兴南湖红船上的十三位代表的伟大形象。该作品采用了空间营造与时间介入,突破了“物”“我”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历史事件、情感交流和作品表达的统一。
艺术赏析
《一盏明灯》将十三位历史人物与红船并置,散点中夹杂平行透视的法则,人与物同质而作为造景元素,共同营造特定的场景与气氛。易乐平采用京剧舞台造景的理念,以极简主义审美原则,将游船有选择有意识的解构,而后重建成通透与剪影的视觉形态,重新演绎1921年7月那一刻。
《一盏明灯》的人物特质被群体化,而重点彰显人物的精神共性;将人物比例适度拉伸,凸显纵深空间的崇高感与庄严性;将人物与船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意在构建里程碑式的主题形式。
作品借用浮雕剪影式二维空间的压缩和细节深度塑造的表现技巧,将人物造型简化,身形比例夸张,体态个性鲜明,力求独特的仪式感和人物动态的辨识度。刻意的体现有趣形式感表现,弱化了真实情节的联想,强化了意象形式的构成语汇。
人物与船体采用多层次、多空间的穿插与衔接,将人物关系的组合转变为物体的抽象重构,借此消减雕塑的叙事性与写实性,意图强化整体的再现与诗意的表达。
借用柔性、非硬质的纸浆媒介,纤维书卷的气息,细腻质朴的触感,夹着一种回忆和怀旧的情愫,站在传统和创意标注了时空轴的两个方向,揉入人文的情结,诗意的表述;一种在激变的社会潮流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划时代场景;其人其事,所具有“一盏明灯”式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创作背景
易乐平的场景系列人物创作之一的《一盏明灯》,沿用写意手法,表现第一次代表大会移师浙江嘉兴南湖游船,继续进行的历史事件。
《一盏明灯》以突破空间与时间的框架的方式,将人物互动与游船场景再构重组,将人物动作的行进与情绪的变化,嫁接与组合而成逐格行进中的瞬间与神态。
纸浆材质特有的斑驳肌理,使雕塑舞台定光效果,有了时间维度上的流动性与空间意义上的纵横感;使雕塑表面的形制,具备意象上的抒情与写意。
艺术家简介
易乐平 ,男,汉,1971年生于湖南岳阳。1994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武汉。现任教于湖北省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公共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美术院特聘艺术家,湖北省第六届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持有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派遣法国巴黎艺术城吕霞光工作室访学艺术家,湖北省社科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国研评审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初评委员。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01 17:52
目录
概述
艺术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