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胺中毒,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若发生
一甲胺气体泄漏,可引起眼、皮肤、呼吸道黏膜灼伤和中毒。甚可累及肾、肝及心脏等器官,严重者出现喉头水肿、肺水肿、ARDS 及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治疗
简介
一甲胺(methylamine,CH3NH2) 在常温下呈气态,为有毒、无色的化工原料,高压可液化,具特殊臭味,有极强的亲水性和腐蚀性。主要用于生产农药、染料、炸药、制革和橡胶硫化等。空气中浓度高于5mg/m3 时就会引起中毒。
病理生理
一甲胺中毒主要是高浓度一甲胺气体直接刺激和腐蚀皮肤、黏膜,致化学性灼伤。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坏死、脱落;黏膜下腺体分泌亢进,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痉挛;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渗出增多。由此可堵塞呼吸道,造成管腔狭窄,影响通气功能,出现低氧血症。
相关内容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一甲胺水溶液可因气化以气态形式经呼吸道吸入,故本标准也适用于由一甲胺水溶液所致皮肤灼伤时伴有的吸入中毒。
A.2 一甲胺急性中毒喉水肿致吸气性呼吸困难分四度。
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显示吸气性呼吸困难;
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三凹征”,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也无烦躁不安;
四度:除三度呼吸困难的表现外,还有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紫绀,最后昏迷直至心跳停止。
A.3 本标准提出的诊断分级是以呼吸系统损害程度为主要依据,刺激反应不属急性中毒范畴。一度至二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喉水肿和急性支气管炎为本病的诊断起点。
A.4 血气分析PaO2测定值为诊断分级的参考指标,低氧血症分三度:轻度[PaO2小于10.7kPa(80mmHg)]、中度[PaO2小于8kPa(60mmHg)]、重度[PaO2小于5.3kPa(40mmHg]。判断缺氧严重程度,应结合临床表现,并作动态观察,剔除技术误差。
A.5 中毒者出现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口鼻腔大量分泌物涌出;昏迷伴明显紫绀;三度至四度吸气性呼吸困难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
A.6 病程初期抢救重点是防治喉水肿和肺水肿;部分病人病情易出现反复,在肺水肿控制后仍需严密观察,积极防治肺部继发感染、气道粘膜脱落阻塞等并发症。
A.7 本病治疗无特效解毒剂,常用非特异性拮抗剂肾上腺皮质激素。中、重度中毒者可联合应用莨菪碱类药物,如东莨宕碱0.3~0.6mg/次或654-2 10~20mg/次,静脉给药,应早期用药并达到一定治疗剂量,但不强调达到庭著化,原则上剂量先大后小,间隔时间先短后长。
A.8 药物雾化吸入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常用雾化液成份是:地塞米松5mg +庆大霉素8万u + 654-2 10mg + 速尿20mg + 生理盐水50~100mL,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0~20mL,间隔时间根据病情轻重决定。也可将雾化液置于口腔麻醉器内人工喷雾。若患者缺氧明显或意识障碍,超声雾化器可接在氧气瓶上,用氧气送入超声雾化液。也可选用激素类制剂普米克(pulmicort)、必可酮喷雾吸入;β2兴奋剂0.5%沙丁氨醇溶液1mL或特布他林溶液1mL雾化吸入;胆碱能阻滞剂0.5%溴化异丙托品溶液1mL雾化吸入。
A.9 既要重视对全身中毒症状的急救,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眼和皮肤灼伤的局部处理。对一甲胺水溶液所致皮肤Ⅱ°灼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或Ⅲ°灼伤面积大于或等于10%或头面部灼伤者,应警惕一甲胺可经皮肤吸收加重中毒,早期即使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也要常规做胸部X线、血气分析等检查,注意观察呼吸道症状和肺部体征变化,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