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拼音:yī máo bù bá)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
尽心上》。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与儒家学派相对立的一个重要学派——墨家学派。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便是墨翟(人称墨子)。相传墨翟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源。
差不多与墨翟同一时期,有一位名叫杨朱的哲学家,魏国人。相传他反对墨子的“兼爱”和儒家的伦理思想,主张“费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侵夺别人。杨朱没有留下著作,关于他的片断史料,散见于《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
对于杨朱创立的“为我”学说,提倡极端的唯我主义,也受到了墨家和儒家的抨击。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如果拔掉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就可以让天下人受益。你愿意吗?”杨朱说:“天下人的问题,岂是一根汗毛就能够解决的?”禽滑厘又问:“如果可以解决的话,你愿意吗?”杨朱没有回答。所以,孟子在评论杨朱和墨翟时讲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杨朱主张为我,如果对自己无益处,即使是拔一根汗毛都不肯,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千百年来饱受诟病。在生活中,对金钱财富等看得较重,珍惜财富,不铺张浪费等都是人之常情,但不应该将金钱看得过重。要看到生活中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人或事,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理想和志向的追求,都是不能用金钱交换的。当他人遭遇困难时,有时一个小小的善举,就能救人于水火之中。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今天帮人一把,日后自己有难处,也定会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人人变得一毛不拔,那么社会将会逐渐冷漠。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此翁与我向非相识,尚承其好意如此。叵耐缪千户负欠了我的,反一毛不拔。”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清·
李汝珍《
镜花缘》八四回:“遇著钱上的方便,我给他一毛不拔,借此也省许多花消。”
清·
李伯元《
官场现形记》:“不过他天生就的另外一种脾气,是朋友遇有急难,向他借钱,他是一毛不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