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重庆市提出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即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区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组成的渝东北翼和以黔江区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组成的渝东南翼。
重庆要建设
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首先要发挥
大城市对大农村的辐射和带动效应。重庆市城市对农村带动效应不强,尤其是主城幅员面积小、小马拉大车,对农村腹地和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能力太弱。立足全市城镇体系现状和产业发展布局,重庆提出要在以主城区为核心、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创造条件形成一个具有明显
集聚效应、
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的城市群,带动
渝东南、
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
2006年12月18日,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一小时经济圈”战略,意在破解这一难题。重庆市委市政府又先后召开“一小时经济圈”和“两翼”的专题会议。在第三次党代会上确立了“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
2007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建设“一小时经济圈”专题会议,
汪洋在发言中用了三个“最”: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课题、最急迫的任务、最重要的突破口,就是着力建设“一小时经济圈”,使“一圈”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快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大力提升对“两翼”的辐射带动能力。此后,市委、市政府又先后召开
渝东北和
渝东南地区专题会议进行部署。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一小时经济圈”GDP年均增速要保持在14%-15%,同时,“两翼”地区GDP年均增速也要保持在12%左右。届时,“一圈”和“两翼”人均GDP比值将从2006年的2.5∶1下降到1.8∶1。
“一圈两翼”将被作为未来重庆的战略构想,到2020年,一小时经济圈内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若干小城市的城市体系。以此为核心,带动渝东北、渝东南两翼生态区的发展,形成中国西部的强力
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