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棵梭梭
阿拉善SEE基金会建设的项目
SEE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阿拉善地区的生态保护,并为此在牧区做开展过种植梭梭、红柳、草籽飞播到建立社区梭梭林保护区,帮助牧民进行肉苁蓉、锁阳的嫁接到推广太阳能、风能的利用等大量基础工作。
背景介绍
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据专家测算,阿拉善地区的生态会影响周围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涉及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八个省市自治区,可以说,阿拉善地区的生态治理好坏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环境。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阿拉善地区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已在规划区域内多处交汇握手,并呈扩张之势。恢复天然生态屏障,阻止三大沙漠“握手”,防治荒漠化已经迫在眉睫。
阿拉善地区历史上曾有的800公里的以梭梭林为主体的荒漠植被带已经严重破坏和退化,而荒漠区梭梭的天然更新发展的速度是十分缓慢、艰难的,因此,必须采取人工促进的方式来恢复这片天然生态屏障。
随着荒漠化加重,阿拉善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地之一,我国沙尘暴北方的路径和西北路径均通过阿拉善地区,而沙尘暴会造成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
阿拉善地区荒漠化影响着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三大商品粮基地和西北、华北生态安全,而且还严重威胁东风航天城周边的生态安全,影响辐射范围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同时流沙进入黄河导致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有引发洪水的威胁。
荒漠化导致阿拉善地区三大沙漠呈“握手”趋势,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加重了农牧民的贫困化程度,许多地区失去了人畜生存条件,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已迫在眉睫。
荒漠化还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动、植物在迅速消失,或者分布面积、种群数量锐减,一些啮齿类动物的天敌,比如狐狸、狼、秃鹫、鹰等在近几十年内迅速减少甚至基本灭绝,而一些鼠类、昆虫等因缺少天敌制衡大量繁殖而导致的危害则大面积发生。
目标
总目标:在重点区域通过种植一亿棵梭梭恢复阿拉善地区的荒漠植被,搭建公众参与公益平台,减缓阿拉善地区荒漠化的进程。
具体目标1:种植一亿棵梭梭为阿拉善地区增加200万亩植被;
具体目标2:通过建设1.5万亩SEE公益治沙示范基地为一亿棵的实现探索有效的植被恢复方法;
具体目标3:搭建公众参与环保公益项目的平台并探索公益机构+政府+社区+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部门、多形式的荒漠化防治新模式;
具体目标4: 探索出适应与SEE与一亿棵梭梭项目的可持续筹资模式。
一亿棵梭梭规划图➡️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一亿棵梭梭”的理想和规划,SEE与政府、社区、牧民共同努力,寻找既能实现荒漠化防治、生态恢复,又能为牧民增收、改善经济生态循环的模式和机制。
在此基础上,SEE生态协会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向各类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募集资金,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建设的机制,形成合力。具体包括:
1、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统一区域规划,统一操作标准;
2、苏海图社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梭梭林恢复模式是实现可持续的保证,因此,项目要尽量在有社区的地域开展;
3、政府造林资金+SEE管护资金造林模式是确保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4、“梭梭-肉苁蓉”沙产业可以促进项目可持续性。
苏海图项目区人工回复梭梭林实景拍摄➡️
进展和成果
1、一亿棵梭梭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基于国家二类地质普查数据,根据选择标准,筛选出绿色区域为梭梭适宜种植区域,该区域仅恢复了15万亩/1400万亩。
选择标准:
年降雨量:50-150mm;
地下水深:3-5 m ;
地形地貌:半固定沙地
植被盖度:小于30%
社区基础:有常住户
原始状况:历史上有梭梭
2、与阿拉善盟林业局达成“一亿棵梭梭”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与当地政府“共同投资、共同打造”的核心原则,一起推动项目落地执行。
3、项目启动以来(2014-2015)已恢复面积32万
2014年 7.5万亩
2015年 16.5万亩
“一亿棵梭梭”公益项目于2014年发起,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关键生态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并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截至2023年底,该项目已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各类沙生植物8093.87万棵。2024年,作为项目新十年的启点,该项目计划在阿拉善地区种植3万亩沙生植物,并将项目区延伸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这也标志着项目由1.0时代正式迈入2.0时代。
参考资料
一亿棵梭梭项目介绍.阿拉善SEE基金会.
新京报.恢复荒漠植被,“一亿棵梭梭”公益项目开启2.0时代.2024-03-1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8 01:27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