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是为了纪念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现北京)发生的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北京学生要求对日作战的示威游行活动。
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接着又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于12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6000余人,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10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纪念活动
自1988年起,清华大学本科生正式以唱诵爱国歌曲的形式开展“一二·九”运动纪念活动,于每年12月举办本科生“一二·九”歌咏比赛,弘扬“爱国、奉献、成长、担当”的“一二·九”精神,勉励广大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清华优秀的革命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青年责任。
2021年12月9日,
南开大学举办了答题接力跑、师生同讲党史学习教育思政微课、纪念“一二九”主题团日活动、征集百个团支部代言家乡产品等系列纪念活动。
2022年10月7日、10月8日,由
清华大学数学系、软件学院、求真书院组成的“数件真心”联队和由车辆学院、经管学院组成的“经世载道”联队“一二·九”动员会分别举办。
2022年10月7日、10月9日,由清华大学未央书院组成的“长乐未央”队和由机械系、生命学院组成的“生机勃勃”联队“一二·九”动员会分别举办。
2022年10月8日、10月9日,由清华大学能动系、社科学院、行健书院组成的“健社行动”联队和由日新书院、探微书院组成的“探微·日新”联队“一二·九”动员会分别举办。
2022年10月8日,由清华大学精仪系、材料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组成的“精材为医”联队“一二·九”动员会举办。
2022年10月9日,由清华大学航院、新雅书院组成的“新雅航院”联队“一二·九”动员会举办。
2022年10月27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组成的“向美而行”队“一二·九”动员会举办。
2024年12月1日,由清华大学土木系、水利系、能动系、法学院、行健书院、求真书院、为先书院联合主办的“‘清’年挺膺担当,迈进伟大征程”——纪念“一二·九”运动接力长跑活动在大礼堂前举行。
2024年12月6日,为追溯“一二·九”运动光辉足迹,缅怀革命先烈,凝聚奋进力量,团市委、北京学联、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主题活动,“一二·九”运动参与者后代代表,团市委、清华大学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北京市“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北京学联驻会执行主席、清华大学师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纪念场所
运动纪念地
“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坐落于
国家植物园樱桃沟景区,1985年为纪念
“一二·九”运动50周年而建。纪念地由“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保卫华北”石刻、雕塑作品等几部分组成,在纪念亭北侧是老一辈革命家
彭真的题字,以及由北京团市委、学联撰写,书法家
刘炳森书写的纪念碑文。2012年9月,“一二·九”运动纪念地被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运动纪念亭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1985年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募捐建造,由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师生设计。寓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运动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组建筑表示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1936年至1937年“一二·九”运动时期,北平学联和民先队在樱桃沟先后举办了三期夏令营,参加的青年学生达五六百人次。在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前夕,由时任中宣部部长邓力群等人发起倡议,决定在西山樱桃沟建立一个“一二·九”运动纪念地,以缅怀革命先烈并启教后人。
1984年12月8日下午,举行了隆重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奠基典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了““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碑名,国务委员、“一二·九”运动老战士
康世恩,市政协主席
刘导生为纪念亭破土奠基,1985年12月9日正式落成。
“保卫华北”石刻
“保卫华北”四个字,是1980年6月植物园管理科樱桃沟班工人在清除樱桃沟杂草时,在沟旁的一块大青石上发现的,时逢市政协主席刘导生到樱桃沟视察,证实这四个字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期北平学生联合会举办夏令营时留下的,由北京大学学生陆平、清华大学学生赵德尊刻写。“保卫华北”石刻是“一二·九”运动的见证,它的发现,也正是1984年修建“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时选址在西山樱桃沟的原因。
元宝石
“保卫华北”石刻北侧,有一块高6米,长14米的巨石,形似元宝,人称“元宝石”。下面有一个洞穴,民间相传辽代有仙人骑白鹿往来于此,因此该岩石又叫“
白鹿岩”,石洞名为“白鹿洞”。
雕塑作品
在2012年共青团建团90周年之际,植物园对“一二·九”运动纪念地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改造,新增了“青年服务国家”平台和系列雕塑作品,为“一二·九”运动纪念地赋予新的时代精神,留下永恒、经典的文化元素。
青年服务国家以大面积的山河和长城为北京,寓意着当代青年在幅员辽阔和历史悠久的背景下成长起来,展现了当代青年在服务国家发展建设中的精神风貌。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行动,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报效国家、服务社会。
青春力量展现了五只大手紧紧握住了一条飘带,这条飘带是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学生心中坚守的信念与希望,也是当代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
与历史对话是在“收复失地”原有石刻遗址基础上,新增加了两名代表北平大学生的人物形象。使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到华北事变后,青年学生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收复失地的决心。
不平静的书桌源自华北事变后身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的感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运动纪念馆
2003年12月9日,
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正式建成开放,真实地再现了1936年学生们到农村进行义教的历史镜头,激励后人向革命先辈那样,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努力工作、努力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谱写新的诗篇。
纪念馆位于西青区李七庄街王兰庄村王兰庄花园内,是天津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津市青少年“五爱”教育阵地,与王兰庄村革命遗迹“老台子”相邻。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是一座平顶、砖混结构的厅堂建筑,是全国唯一的“一二·九”运动纪念馆,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意义
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