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缪塞创作自传体长篇小说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阿尔弗雷德·德·缪塞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世纪病”一词即由此小说而得名。
内容简介
生活在巴黎的外省青年奥克塔夫过着与巴黎所有青年人一样无拘无束、无所事事的生活。然而,不经意中,他发现了情人与朋友对自己的背叛,于是痛苦地回到外省的故乡。在那里,他结识并爱上了善良的寡妇皮尔松夫人一布里吉特。布里吉特一度逃避、并拒绝奥克塔夫的爱情。不过,爱情最终战胜了一切。经历过背叛的奥克塔夫心中始终有着挥不去的阴影,伴随着爱情一起到来的还有无端的怀疑、嫉妒、恶言、及无休止的争吵。由于奥克塔夫曾经在巴黎过着花花公子般的生活,因此在家乡“臭名远扬”,而原本深受大家喜爱的布里吉特也因与他的交往而备受冷落。奥克塔夫的无止尽的怀疑、羞辱、及对爱情的嘲讽与蔑视,这一切将布里吉特推入了痛苦的深渊。一天晚上,奥克塔夫发现了布里吉特的遗书,她的文字不带任何抱怨的语气,只是记录了两人相爱以来他对她所有的伤害,以及她因此而承受、失去的一切。虽然受尽了奥克塔夫的折磨,布里吉特却役有丝毫怨恨他,仍然祈祷上帝降福于他,并表示自己将会服毒自杀。
奥克塔夫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怎样伤害着这个女人,直到此刻,他才明白,如果不离开她,自己将亲手把她交给死神。于是,他决定马上动身,永远离开布里吉特。但布里吉特决意同他生死相随。两个相爱的可怜人,随之来到了巴黎。可是,布里吉特的朋友斯密特,送来了一封信后,她便一直处于优郁、感伤之中,奥克塔夫无论怎样也无法了解她的这一骤变,询问之下,她也只是含糊其辞,只说是家里亲戚来的信,不同意她跟随奥克塔夫离开。他们的行李都已准备妥当,而布里吉特却因病无法动身,一再拖延。无奈与困惑中,奥克塔夫来到了那位斯密特的家,斯密特在听到布里吉特生病的消息时差点晕倒。布里吉特的病情好转,却一直闷闷不乐。斯密特经常过来,甚至与布里吉特一起去剧院。被这些谜团折磨着的奥克塔夫心生一计,一天晚上突然叫来了马车,说要动身,其实躲在隔壁偷听。却只听到两人告别的话。斯密特走后,激烈的争吵中,布里吉特承认这都是因为他以前带给她的种种痛苦。看着睡梦中的爱人,奥克塔夫心中甚至涌出了将布里吉特与自己一同杀掉的冲动。最后,为了心爱的人能够幸福,奥克塔夫独自离开,将布里吉特留给能给她幸福的斯密特。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缪塞生于19世纪初,属于拿破仑时期的一代人,拿破仑在战场上取得的辉煌战功鼓舞着法国青年,他们觉得通过个人奋斗,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就可以取得成功。但当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波旁王朝的复辟给予这些青年沉重的打击。他们从小建立的价值观、梦想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均已不复存在,他们对眼前的现实世界无法接受,感到无处落脚。梦想破灭了,随之覆灭的是一代人的理想与希望,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世界,他们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奥克塔夫那代人患病的社会背景。
个人背景
缪塞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崇拜拿破仑,他五岁时曾和母亲一道为拿破仑在滑铁卢的惨败而痛哭,长大后为拿破仑时代的一去不复返而惋惜和颓丧。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卢梭及其思想的敬仰:崇尚独立自由,蔑视王权和神权。这些性格特点都在小说里留下了印记。他与小说的主人公奥克塔夫一样,性格敏感而脆弱,感情丰富而不稳定,自我放任,目空一切。他年轻时也好酒色。奥克塔夫与皮埃尔松夫人的爱情故事就是缪塞和乔治·桑的一段恋爱经历。他们于1833年6月第一次见面,那时缪塞二十三岁,乔治·桑二十九岁(分别与奥克塔夫和皮埃尔松夫人的年龄相仿),两人见面后立刻产生了深厚的友情,友情又很快发展为炽热的爱情,年底两人去意大利威尼斯旅行,缪塞病倒,乔治·桑与他的医生发生了暧昧关系(类似奥克塔夫的初恋悲剧),于是开始了一连串的争吵、分手、和解,最后于1835年底彻底分道扬镳。
1834年3月的某一天,缪塞离开威尼斯,独自一人回到巴黎。痛苦,又带着些许快乐。痛苦是因为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情人,快乐是因为他自以为牺牲了自己,却成全了爱人的幸福。他因这种殉道者的精神而倍感欣慰。
人物介绍
奥克塔夫
表面上看奥克塔夫过着富足狂欢的生活,每天留连于各种沙龙,舞场之中,他和他身边的朋友每天都上演许多风流韵事。终日狂欢没有使他获得快乐,反而让他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他变成了意志消沉,极度颓废的青年。
如果奥克塔夫满足于这样的生活,那么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无聊的巴黎上流社会的花花公子而己。“我越是参加这类聚会,就越是感到忧烦。”“在这方面所具有的好处—假如能有这么点好处的话—就是这些虚假的欢乐其实是痛苦和酸楚的种子,使我疲惫不堪,难以为继。”奥克塔夫引用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的原话,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缪塞以“世纪病”来概称他笔下人物奥克塔夫的病态情绪。缪塞清醒地认识到他笔下的奥克塔夫是病态的,他用细腻的心理刻画描述了主人公苦苦挣扎于矛盾心情的状态。
奥克塔夫的思想显然有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洗礼的痕迹,他毫不留情的指出社会就是穷人被富人压迫,而打着博爱旗帜的基督徒是一群骗子。奥克塔夫对于他的所见所闻常常进行冷静、理智的分析。他看到的是贫苦的人可以为了一块面包让人用手枪射击自己,女人们都在卖淫,男人们都在寻找快乐。他热爱自由,向往自由,尽管他出身贵族,但有一定正义感,富有同情心,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穷人。他也有过追求,每天早起他都问自己要做什么,显然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生活状态是不满意的。“我没有任何职业,也没有任何事情可做。”他曾经学过医学和法律,却下不了决心从事哪一种职业。在银行干了半年,却因为吊儿郎当,只好辞职。曾进行广泛的学习,但都很肤浅,他坦白自己一个接一个的爱过所有诗人,但是由于他的生性很容易受到感动,所以他认为最后的一个最有本领因而厌弃了先前的其他诗人。我们看出奥克塔夫是个兴趣不定,很容易见异思迁的人。这个性格弱点足以让他终生一事无成。偏偏他的内心又是纤细、敏感、脆弱的,有些神经质的。一点小事都能让他感动得流泪,一点不愉快又能让他发狂,这使得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无所适从。
布里吉特
布里吉特对奥克塔夫的爱情真挚而热烈,对奥克塔夫暴戾乖张、反复无常的行为百般容忍。但她的爱情并不幸福。她做了奥克塔夫的情妇,为了应付他的各种狂妄,表现了极大的忍耐心。当他要她象放荡的妓女那样爱她,她就违心地乔装打扮自己,“内心不无痛苦地装出一种媚态”,强作笑脸:“我这个样子合你的趣味么?”小说写道:“后来,在这种不自然的快乐中,当她向我转过脸去的时候,我从背后看见她无意中打了一个寒战,使得她插在头发上的那些可怜的花儿颤动起来。”道似无声胜有声,这一“寒战”,这一“颤动”将比莉斯凄惨受伤的血淋淋心灵,和盘托在了读者面前,使人不禁为之泪下。当他们分手前,她被逼急而象打开闸门的水坝发泄出的悲愤心声,更是她完美无瑕的纯洁心灵的展现,使她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丰满。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后人往往关注于缪塞与乔治·桑的爱情故事,但该书真正的文学价值却在于作者对“世纪病”这一种文学概念的深度刻划。故事中本该美好的爱情却由于主人公无法痊愈的心灵创伤而以分手收场。作者将这一切归因于“世纪病”。
“世纪病”反映的是一代人的精神状态,他们孤独、忧郁、冷漠、苦闷,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快乐的源泉,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世纪病”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当社会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时,一代人的心理可能因经历巨大变迁而产生某种不适应,从而引发情感的冲突。19世纪法国大革命以及后来的帝国覆灭使得法国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世纪病”这个重要的文学概念。
纯真的爱情会使人变得美好和崇高,但在“世纪病”弥漫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纯真的爱情同一切美好和健康的东西一样,受到扭曲和摧残。但是,在她胸前的小十字架面前,他终于忏悔必生,最后在现实面前退却,远离她而独自寻求所谓新生活。透过这一爱情悲剧,作者深刻地揭示出“世纪病”对人性的毁灭。在爱情悲剧中,也蕴含了缪塞对七月主朝统治阶级的悲愤控诉和有力揭露。
“世纪病”不只存在于19世纪,不只存在于法国,不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这样的一种对现实不满,对未来绝望,孤单、仿徨、无措的精神状态在现代社会也同样存在。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艺术特色
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是结构巧妙,构思独特。把“世纪病”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围绕它来谋篇布局,使整个故事显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本质,而且显示出作者匠心独到的艺术构思。
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很有助于小说进行成功的心理描写。由主人公自己来叙述,使于把人物内心的感受,细微的心理活动和详尽的变化过程和盘托出,从而活生生地展示主人公沃达夫的内心世界,这就突出了他感染“世纪病”的性格特征。奥克塔夫的描写充满了全书的字里行间。作者一方面描写这个“世纪儿”觉得过去光荣的旧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实社会庸俗、自私、黑暗,使人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写他又看不到未来的光明前途,因此心中产生了无法形容的忧郁之情。由于彷徨,怀疑一切,最终堕入绝望的泥潭,过上了颓废纵欲的荒唐放荡生活。他渴望爱情,但又怀疑爱情,热恋布里吉特,却又不信任她的忠实,以至于走途无路,陷于困境。作者细致地刻划了他这些矛盾的心理状态,揭示出心理活动过程。
作品影响
小说开场时描写得非常生动的、渗透了苦味和绝望情绪的时代特征,使这部小说在当时的读者中间风行一时。它在法国小说发展史上占着一个显著的地位。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是19世纪法国唯美主义文学代表作家、诗人,出生于贵族世家。受父母影响,终生信奉卢梭思想,崇敬拿破仑的伟业。20岁时出版抒情诗集《西班牙与意大利故事》,名噪一时。缪塞早期诗风散发着浪漫主义文学新秀的勃勃朝气,想象丰富,辞章精美。1833年以后作品开始流露出怀疑主义情调,特别是在1835年与乔治·桑爱情破裂后,他的身心受到很大打击,从此更加放浪形骸、玩世不恭,越来越走向孤独和消沉。然而,1834—1835年又是其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成为歌唱“真挚而又被欺骗的爱情的最杰出的诗人”。缪塞的戏剧作品十分丰富,在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有相当高的地位。他的历史剧《罗朗萨丘》(1833)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中“最接近莎士比亚”的作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8-08-10 19:0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