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咏并蒂莲
清代纳兰性德词作
《一丛花·咏并蒂莲》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物形,下片揭示物理,形神兼备。全词生动地刻画了并蒂莲的形貌色泽,不粘不脱,不离不即,饶富情致,且以人拟物,意含要眇,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
一丛花①·咏并蒂莲②
阑珊玉佩罢霓裳③,相对绾红妆④。藕丝风送凌波去⑤,又低头、软语商量⑥。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终相守⑦,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⑧,沈云乍黑⑨,同梦寄潇湘⑩。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一丛花:词牌名,双调,七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平韵。
②并蒂莲:并排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莲花常见而并蒂莲罕见,人们常常用并蒂莲比喻相亲相爱之人,也常将并蹄莲用来祝福,形容天长地久。
③阑珊:零乱、歪斜之意。李贺《李夫人歌》:“红璧阑珊悬佩挡,歌台小妓遥相望”。霓裳(ní cháng):指唐代的霓裳羽衣舞。
④绾(wǎn)红妆:谓两朵莲花盘绕连结在一起。
⑤凌波:本指女子步履轻盈,若行水面,后代指美女,这里借指并蒂莲。
⑥软语:柔和而委婉的话语。宋史达祖《双双燕》:“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⑦桃根桃叶:晋王献之爱妾姐妹二人。
⑧菰(gū)米:一名“雕胡米”。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菰米》引苏烦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
⑨沈(chén)云:即“沉云”,浓云、阴云。
⑩潇湘(xiāo xiāng):指湘江。相传舜之二妃娥皇、女英随之南巡不返,死于湘水。明徐祯卿《古意》:“帝子葬何处?潇湘云正深。”这里借二妃代指并蒂莲。
白话译文
那并蒂莲好像歪斜带着玉佩的美女刚刚跳完霓裳羽衣舞,相对而视,各自梳妆。一阵微风吹过,它们又低下头来,好像在柔声地商量着什么。它们有一样的忧伤和思念,舍情脉脉,背对着夕阳。
花朵娇艳的色泽褪去,但香味却更加浓郁。在银色月光的照耀下,池塘里的并蒂莲如同桃根、桃叶姐妹一样相依相守,陪伴着双宿双栖的鸳鸯。残余的菰米漂在水中,低沉的乌云渐浓,它们把同样的情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创作背景
词为酬唱之作,当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时顾贞观南下返京后不久,同时酬唱者还有严绳孙等。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歌咏对象是并蒂莲。
上片描绘物形。谓茎杆一枝,花开两朵,花盘连结在一起。好像是舞罢霓裳、玉佩阑珊的仙子。这时候,正面对着面,梳理红妆。荷花香里,藕丝飘风。仿佛处身干水晶宫殿。微风过处,花枝有如仙子,步履轻盈,踏水而来。间或低下头,则喃喃细语,好像正商量些什么。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荷花的根长在水底,藕丝漫长;花里的莲心却将所有的苦深深蕴藏,脉脉不语,背向着斜阳。
下片揭示物理。谓蓬生并蒂,尽管也将叶残、香销,但她的姿态却永远令人难忘。明月东升,小荷塘披上银装。阵阵清香,仍旧在月色中弥漫。并蒂莲花,既是桃根、桃叶,姊妹双双,又像是桃树的根和叶,连在一起,终生相守。而月色之下,殷勤相伴的,还有双宿鸳鸯。这时候,夜已深,阴云忽然聚拢,月儿如同残留水中的菰米一般,时隐时现。多么希望能够像娥皇、女英,追随舜帝,寄梦潇湘。
歌词咏物。物形和物理,其相互间的关联,借重于一个“并”字,并蒂莲的“并”。《说文》称:并,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状。本义为并行,并列。并蒂莲,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掌握好这一个“并”字,物形和物理,乃至物与我也就融合在一起。解读此词,不能忽略这一关键字眼。
全篇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等,不唯勾画出并蒂莲之神韵,并使诗人之性情深蕴其中,意含要眇,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浙江海洋大学教授闵泽平《纳兰性德全集》:“‘一种情深,十分心苦’,写尽郁悒之情:所谓桃根桃叶、鸳鸯双宿等,皆用来形容友情,期待两人之友谊始终不渝,与爱情无涉。”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3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