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是2000年由
杨德昌自导自演,
吴念真、
金燕玲、
张洋洋等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2017年7月28日在中国台湾上映。
剧情简介
在台北市住着一户中等阶层的家庭:丈夫简南俊,妻子敏敏,大女儿婷婷和年仅8岁的小儿子洋洋,他们和敏敏的母亲共同生活着。在敏敏的兄弟阿迪的婚礼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麻烦事,先是阿迪的旧情人云云在阿迪与小燕的婚礼上大吵大闹,而后在电梯口,简南俊与自己30年前的旧情人谢里相遇,接着因为婷婷忘记倒掉阳台上的垃圾,婆婆下楼倒垃圾导致中风而陷入了昏迷状态,婷婷一直很内疚,认为婆婆的病和自己有关。而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之下,敏敏的精神几乎崩溃,她开始整天烧香拜佛。医生告诫家人需要每天轮流跟婆婆讲话,以帮助其康复。这样的对话,类似于自言自语,每个人都在这样面对自己时,有很多的感触,敏敏发现自己每天告诉婆婆的事情都一样,因为她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最后不得不请护士念报纸来解脱尴尬困境,为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敏敏上山入宿寺庙了。新搬来的邻居丽丽和她的男友吵架了,两人分手后,丽丽的男友胖子开始主动和婷婷约会。这一段三角恋的背后发展为一起凶杀,这一切都让婷婷觉得悲伤。
儿子洋洋受父亲的影响爱上了照相机,他觉得人只能看到一半儿的事情——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于是他开始拍摄人的背面,用儿童单纯而奇特的视角拍摄周围的生活。
胖子杀死了和丽丽母亲和丽丽都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丽丽的英文老师。 简南俊借着去日本出差的机会和旧情人谢里重叙旧情,两人虽然彼此知道自己是对方的真爱,却无法从头再来。不久婆婆去世了,敏敏下山回家。生活一如既往。 在婆婆的葬礼上,洋洋念了一段自己写的话送给婆婆:“婆婆,我好想你,我觉得我也老了。”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以上内容来自
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来自
幕后花絮
1、该片的英文名中文片名是《A one and a Two》,而中文名直接书写两个“一”字则会变成“二”字,形成不同的意思。
2、因杨德昌对台湾电影的发行生态遭少数人把持的情况深感不满,担心会被草草上档就此被牺牲掉,于是干脆决定该片不在台湾上映 。
3、该片为导演杨德昌最后一部作品,杨德昌于2007年病逝,为了缅怀杨德昌,该片于2009年在台湾正式上映。
获奖记录
发行信息
上映日期
票房
《一一》于2000年5月在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中首映,随后在法国、韩国、美国、日本等地区上映,全球斩获119.62万美元票房。
影片评价
影片围绕着一个台北传统家庭中的各人,贯穿了婚礼、婴儿满月和葬礼三个仪式,把人生中各个阶段的苦恼都淡淡地罗列了出来。里面有人到中年要回望前半生作价值重估的父母、初尝爱情的青涩姐姐还有未谙世事问题天天都多的小儿。
对影片的首个发现可能是其自成一格,凝造了相当距离感的静观远镜。这种调度把影片的调子压抑得非常淡然,力求做到“去戏剧化”,为的除了是要说这样的情节并没什么特别,乃是人生必经之外;也把观众抽离自情节,建构着一个反思的空间,让人向自己心内回塑,把自身经验搭通。再来观众或者会发现影片借了许多几乎必然会临到人身上的事造为象征。
婚礼,意味着又一个家庭的诞生;婴儿,让你想到了生命;然后婆婆的昏迷带来死亡的威胁。这些设置提醒了观者几个生命中不能逃避的问题——家庭、生命和死亡。而且,影片内存在着的都是些典型人物,没有一个特立独行,他们所遇到的也是一些平常不过的事。
这些种种相加起来,为的就是把各段生存的真实状态都临摹出来,建构一个讲究细致与实感的人生模型。
然后近三个小时的片长,还有多条分别可独立成章的支线。何以导演非得把这么多个人物的故事一次过说出来呢?那除了因为要把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包揽其中之外,更重要的是把这些阶段并置交错,让观者可以站得更高,把人生这条线状物以一个更立体多面的形式被看见。同时也强调了维系着人的家庭价值。
于是会发现这种表述方式比从小到大地跟踪一个人物的成长历程生动而精准得多了。再者,这种立体的呈现方式也把导演欲借影片传达的讯息呈现得更为自然。
比如是,小儿洋洋独自面对现实,鼓起勇气跳进水里,借此克服了对游泳的恐惧;那原来正是对成人逃避问题的一个响应。又,父亲到日本公干约会旧情人找回初恋回忆的一段跟长女婷婷第一次约会男孩的初恋悸动被交错并置,互为呼应。这一段,导演让观者明白,虽然长女最终没法让自己跟男孩走在一起,但当她长大以后,到了一天她如父亲般回望自己跟旧情人的一段过去时,她又会和老爸一样明白到,就算一切推倒重来,其实他们的选择也不怎么会改变,也就没什么好遗憾。
总结全片,导演告诉了观者,当死亡临到自己的附近时,我们自然更懂得活在当下。而活在当下需要的是面对现实,然后你会发觉,其实没什么好害怕,也没几多好悔恨。此为成长,此为人生。总括而言,影片的重要性在于其把家庭价值重新强调于这个分崩离析的当代都市,同时为写实主义电影借典型人物塑成社会模型的手法套于一个家庭之内,以人生状态取代社会现象,交出了一个非得一看再看不可的示范作。(搜狐娱乐评价)
不喜欢《一一》,不喜欢不是因为和解,是因为在他的影片当中和解没有能完成。一方面就是导演本人他没能战胜和超越纠缠了他一生的这些极端撕裂性的议题,所以和解仅仅是一种妥协。(电影学者戴锦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