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㫃读作yǎn。是象形字,指旗帜飘扬的样子。
字源解说
“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一面飘扬的旗子:竖立的部分代表旗杆;旗杆顶端是一些装饰(多为羽毛);右边的曲线代表旗帜。金文“㫃”字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发展到小篆阶段,“㫃”的字形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示旗杆的部分变得像“方”字;表示旗子的部分变成了“人”。楷书中的“㫃”,就据此发展而来。
字意
(1)〈文〉〖形〗旌旗飘扬的样子
(2)〈文〉〖名〗旌旗上的飘带
古籍记载
说文解字
【卷七】【㫃部】㫃 yǎn 于幰切
【原文】旌旗之游,㫃蹇之皃。从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读若偃。古人名㫃,字子游。凡㫃之属皆从㫃。
古文㫃字。象形。及象旌旗之游。
【译文】㫃,旌旗的飘带,随风飘舞的样子。从屮,弯曲向下伸;(右旁)下垂的飘带,(像随着风)一出一入。读音像“偃”字。古人有名叫㫃的,字就叫子游。凡是㫃的部属都从㫃。
古文㫃字,像(旌旗飞扬的)形状。也像旌旗的飘带。
说文解字注
〖 (㫃)旌旗之游,㫃蹇之皃〗
旌旗者,旗之通偁(称),旌有羽者,其未有羽者。各举其一以该九旗也。王逸九歌注云:偃蹇、舞皃。大人赋说旌旗曰:掉拮挢以偃蹇,张揖曰偃蹇,高皃。
〖从屮曲而𡍮下;垂㫃,相出入也〗
此十一字当作从屮、曲而下?者游,从入,游相出入也,十五字。从屮者,与岂?屵同意。谓杠首之上见者,曲而下垂者象游。游相出入者,谓从风往复如一出一入然,故从入。大徐云:此字从屮下垂当只作?,相承多一画。玉裁谓:从屮谓竿首,下垂谓游也,鼎臣殊误会。
〖读若偃。于幰切〗
十四部,古人名㫃字子游。晋有籍偃,荀偃。郑有公子偃,驷偃。孔子弟子有言偃,皆字游。今之经传皆变作偃,偃行而㫃废矣,凡㫃之属皆从㫃。
〖 古文㫃字。象旌旗之游及㫃之形〗
此小徐本也,大徐作象形及象旌旗之游,皆不可通。其篆形各本古文与上小篆文皆不可分别,惟小徐本牵连其上端略异,与古文四声韵及汗简合,此等不能强为之说,或曰当是㫃古文以为偃字七字之误。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字部】㫃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2
玉篇》《唐韵》《广韵》《韵会》于幰切《集韵》《类篇》隐幰切,𠀤音匽。与偃同。《说文》旌旗之游㫃蹇之貌。从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
又人名。字子游。《玉篇》舞歌。今作偃。
又《广韵》《集韵》并于蹇切,音鼹。义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2 14:34
目录
概述
字源解说
字意
古籍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