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
清末民初武术家
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原籍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清末民国武术家、中医外科名医、舞狮名家,洪拳大师。
人物生平
从父习武
1856年(清咸丰六年)7月9日,黄飞鸿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其父黄麒英乃晚清著名武师,“广东十虎”之一,武艺高强,长于治疗跌打损伤。但黄麒英家中贫穷破落,只能靠卖艺勉强度日。黄飞鸿三岁起随父亲学武,习得虎拳鹤拳。但黄麒英并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靠着武艺维持生计,过贫困潦倒的生活,而是指望他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于是将卖艺得来的积蓄供给黄飞鸿念书之用。但黄飞鸿对念书全无兴趣,反而对父亲传给他的武功格外上心,甚至不惜逃学,在路边偷偷观看父亲卖艺。黄麒英得知黄飞鸿逃学的事后十分生气,可是黄飞鸿执意不肯念书,要与父亲一起卖艺走江湖,黄麒英也只得同意了。黄飞鸿学武的天份很高,很多招式往往学一遍就会了。到了黄飞鸿七八岁的时候,他正式开始跟随父亲闯荡江湖,靠卖艺行医为生。
卖武生涯
1868年(同治七年),随父在南海县佛山、南海县广州城(南海县和番禺县共治广州城)、顺德一带卖武,其间以四象标龙棍胜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9年(同治八年),正在南海县佛山豆豉巷(今升平路)卖武的黄飞鸿父子救助了铁桥三的高徒林福成。林福成为表谢意,在两年的时间里,向黄飞鸿传授了 “铁线拳”及 “飞铊”等绝技。
1872年(同治十一年),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开始为铜、铁行工人授武,结束卖武生涯。
武术教练
1874年(同治十三年),广州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黄飞鸿为行中武术教练。1875年,黄飞鸿在西樵官山墟一当铺夜宿时遇贼人打劫,一人击退数十人,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随后应邀到在石龙乡授徒。
1876年(光绪二年),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摊挡被一恶棍强占,人被打伤,黄飞鸿路见不平相助,被对方同伙数十人持械围攻,黄飞鸿施展五郎八卦棍将对方击败。
约1877年(光绪三年),黄飞鸿另设馆于广州西关廻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三栏教席由梁宽代替。
1882年(光绪八年),黄飞鸿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1885年,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黄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停办廻澜桥所设武馆。
1886年(光绪十二年),黄飞鸿之父黄麒英染疾去世。月余后,吴全美去世,黄飞鸿心生退意,辞去了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
1911年(宣统三年)8月,应广东省民团总长刘永福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1912年(民国元年),鱼栏伙记马如灿(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黄飞鸿见义勇为严惩歹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
1918年(民国七年),黄飞鸿在广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蟋猎场任职。1919年(民国八年)4月9日,黄飞鸿在广州海珠戏院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大会上表演飞铊。
忧郁去世
1924年(民国十三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也受累被焚,所有资财付于一炬,长子又告失业,黄飞鸿忧郁成疾。
1925年(民国十四年)4月17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终年69岁。因家徒四壁无力殡葬,由女弟子邓秀琼出资相助,安葬在白云山麓。
主要影响
武术
黄飞鸿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黄飞鸿的洪拳,一方面由陆阿采、黄泰、黄麒英所传,一方面由铁桥三、林福成所传。黄飞鸿对洪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集各家之精华融会贯通而创立了虎鹤双形拳。套路中既取虎的“劲”(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又取鹤的“象”(如鹤嘴啄食)和“意”(如鹤的灵秀飘逸)。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灵捷、动作迅速、有气静神闲之妙,故称虎鹤双形拳。整套动作既吸取佛家拳的凌厉攻势,又吸取洪家拳的严密守势,拳势威武,刚柔并用,长短兼施,为黄飞鸿一门之代表拳法。此外,黄飞鸿还以飞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无影脚等绝技闻名,对洪拳的普及和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传下的重要拳术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单刀、飞铊、行者棒、瑶家大耙、形意箫、挑、十字梅花剑等。
黄飞鸿门下弟子中不乏出类拔萃的武术家。现今流传世界各地的洪拳,也多为黄飞鸿及其弟子林世荣一脉。黄飞鸿的拳术,特别是虎鹤双形拳、铁线拳、工字伏虎拳等,通过其传人的大力推广,成为世界著名的功夫流派。而今,广东、香港、台湾以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美洲等地,都有黄飞鸿的拳术流传,影响日益扩大。
医学
黄飞鸿的医术,主要是随其父亲学习,黄麒英的医术主要是跌打损伤之术,黄飞鸿在父亲医术的基础上,完善了跌打之术,形成了自身的一套防治跌打的医术体系。当今流传的宝芝林伤科跌打酒(牛大力1两,千斤拔1两,半风荷 1两,宽根藤1两,田七5钱,金耳环5钱,以上诸药浸酒1斤5两,15天后可用),相传是由陆阿采所传。而黄飞鸿本人也先后研制出大力丸、通脉丹等跌打药,1888年,黑旗军统领刘永福受伤后多方医治不愈,黄飞鸿治愈了他的伤病,黄飞鸿不但因此得到了两广总督张之洞书写的医艺精通的牌匾,而且被刘永福聘请为军医官和技击总教练。
宝芝林和黄飞鸿的医术声名在外和黄飞鸿本人的医德也有很大关系,他不但不藏私,还向社会公开跌打酒浸泡方法和防暑凉茶验方,希望有助于劳苦大众。
舞狮
黄飞鸿对民间传统艺术醒狮进行挖掘、整理、刻苦训练,在原有的南派醒狮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融入武术舞狮的技艺,由高桩醒狮、民间武术梅花桩与南派民间醒狮套路相融合,并汇入当地民间风格特色,技艺高难,编排巧妙,融舞蹈、武术、杂技、力度、美学于一体,形成新一派醒狮。
黄飞鸿以表演狮子出洞、狮子滚球、狮子采灵芝、狮子上楼台、狮子吐球等狮艺著称,其中飞佗采青更称一绝,他将飞佗绝技与狮艺套路巧妙结合,以飞佗采青百发百中,黄飞鸿还首创女子舞狮之先河,其妻莫桂兰及女弟子邓秀琼的柳艺表演出神入化,享誉广州、香港.黄飞鸿的醒狮为佛山黑狮,具有青鼻铁角,长颈的特征,狮被黑白相间,使用七星鼓法表演的套路至今仍盛行,基本动作“工字点、铰刀点、骑龙步”。
历史评价
广东民间顺口溜:
黄飞鸿研究专家、广州艺博院副院长肖海明:黄飞鸿的功夫套路中既汲取佛家拳的凌厉攻势,又有洪家拳的严密守势,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的弊病,有独特之处。
佛山醒狮会秘书长张杰奎:黄飞鸿喜欢舞狮,他是一个舞狮的高手。
黄飞鸿第三代传人余志伟:黄飞鸿在美国很厉害的,在李小龙之后,他是其中一个外国人都知道的功夫高手。
大连新闻网:黄飞鸿的功夫刚柔并用,长短兼施,为武术界独树一帜。
轶事典故
宝芝林
黄飞鸿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的仁安街开设的医馆叫“宝芝林”,门前悬有对联“宝剑出匣,芝草在林”,据朱愚斋所载,黄飞鸿有一个位居翰林的弟子伍铨萃,曾为黄飞鸿书写“宝剑腾霄汉,芝花遍上林”的对联。黄飞鸿在创办跌打医馆时就取了两个开头的字和最后一个字“宝芝林”作为医馆的名称,后被另一弟子夏重民知悉。夏重民刚直性急,富革命思想,竟以案上的墨砚倾墨遍涂“芝花遍上林”句。夏重民对黄飞鸿表示,对联的下句充满向满洲皇帝做奴隶叩头之意。并谓凡稍具血性的汉人莫不以受满人统治为奇耻的大辱。黄飞鸿向他征询意见,最终改成“宝剑出匣”与“芝草在林”。
击毙恶犬
1876年(光绪二年),香港有一英国人携带一头大如牛犊的凶猛狼狗,在香港上环大笪地设擂台向华人挑战。对国人极尽轻视,许多人上前比试,却都被狼狗咬伤。黄飞鸿不甘国人受辱,毅然答允弟子陆正刚的邀请,自广州抵达香港,用“猴形拐脚”一举击毙恶犬,名扬香江。
老少姻缘
1911年(宣统三年),已经55岁的黄飞鸿仍然热衷于舞狮表演,但在一次表演中不小心将布鞋舞掉,飞出身外,正好击中了在台下观看的19岁的莫桂兰,为表达歉意,黄飞鸿事后专门登门道歉,却没想到这次的舞狮成就了黄飞鸿与莫桂兰的老少姻缘。
不授儿武
黄飞鸿在诸子中酷爱黄汉森(因其幼时生得肥肥白白,人称肥仔二),最得黄飞鸿真传。1919年(民国八年),精通武术的黄汉森在一个名叫保商卫旅营当护卫。一名叫鬼眼梁的同事见其年少,要和他较技并说“我怕黄飞鸿,绝不怕他的儿子。”可是动手仅两招就被打翻在地,因此怀恨在心。在中秋节晚设法使汉森喝得酩酊大醉,乘机开枪击毙汉森,反说汉森醉后拔枪杀他,他不得已才自卫误杀至死,以摆脱罪责。经过此事,黄飞鸿知道儿子是为了较技才丧生的,痛心之余,发誓不再教子习武。
人际关系
人物争议
生卒年争议
关于黄飞鸿生卒年月的具体日期,说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其生于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也有的认为生于1856年(咸丰六年)。至于其去世年份,一说学界普遍认为其逝世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爆发的广州商团事变之后,但具体日期亦不可考。
另一说1924年(民国十三年)10月,北伐之前广州国民党割据政府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受累被焚,资财付于一炬,黄飞鸿长子汉林又告失业,因而忧郁成疾。次年农历三月廿五日(1925年4月17日),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照片争议
黄飞鸿的照片在宝芝林大火中全部焚毁,随着黄飞鸿系列电影的大卖,香港媒体向其遗孀莫桂兰索要照片,莫桂兰便将与其父最为相像的第四子黄汉熙中年时候的照片交给该媒体,从此便以讹传讹。时至今日,这张照片仍然被认为是黄飞鸿像,广泛地使用于各大百科和相关书籍的“黄飞鸿”词条之下。
后世纪念
黄飞鸿狮艺武术馆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下的禄舟村。馆内主体建筑为清末风格,分别设有黄飞鸿故居、史迹陈列影视室,宝芝林堂、骨伤科堂、练武场等。馆外还有黄飞鸿影视城、黄飞鸿武术学校和武术村等。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关于黄飞鸿的记载中,以朱愚斋写的《 黄飞鸿别传》为最早,朱愚斋是黄飞鸿的徒弟林世荣的弟子。在黄飞鸿去世后,他开始整理有关的资料,并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开始,在香港《工商晚报》上连载《 黄飞鸿别传》,虽然作者声明“事皆纪实”、“据其生平所历”,但明显有不少虚构之处。《黄飞鸿别传》开创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先河。后来朱愚斋又将从其他黄门弟子处听来的逸事写成小说,连载《黄飞鸿行脚真录》,最后编成《黄飞鸿江湖别记》,结集出版。此后,还分别有“忠义乡人”“我是山人”“禅山人”等小说家出版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在20世纪的40年代最为鼎盛,影响也最大。“忠义乡人”的《黄飞鸿再传》,自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5月1日起在《成报》连载4年,共1300集,是最长的一部黄飞鸿小说。由黄飞鸿第四子黄汉熙口述的《黄飞鸿师傅传》,自1957年起在“香港商报”连载,亦受到读者的欢迎。
影视形象
粤剧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编剧家唐涤生开始着手把黄飞鸿的故事编写为《黄飞鸿正传》,一共三集,交给了自己的夫人郑梦霞以及粤剧演员罗品超担纲的香港超华剧团进行演出。罗品超成了第一个在粤剧中扮演黄飞鸿的艺人。1951年,艺名“新靓就”的关德兴把电影“黄飞鸿传”搬上了粤剧的舞台,同时把南派武打以及狮艺表演揉人其中,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柬埔寨的金边以及美国的三藩市等多个城市巡回演出时,受到当地华人以及侨胞的欢迎。同台演出的还有广州粤剧武生梁荫棠。这个剧本后来也被佛山和广州当地的粤剧艺人采纳而演出。
广播剧
1950年,钟伟明在“丽的呼声”电台里讲述黄飞鸿的故事,节目开场白“话说黄飞鸿”成了当时的流行语。1998年,佛山演员吴元标,在佛山广播了作家任流的《少年黄飞鸿》。
电影
(以上参考资料)
电视剧
(以上参考资料)
动画片
动漫电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18: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