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
中国议会上,章太炎激烈反对
改良派提出的“一面排满,一面勤王”的模糊口号,“宣言脱社,割辫与绝”,撰《解辫发》以明志。对过去设想的“客帝””分镇”也进行了纠正,说是“余自戊、己违难,与尊清者游而作《客帝》,饰苟且之心,弃本崇教,其违于形势远矣”。进而提出:“满洲弗逐,欲士之爱国,民之敌忾,不可得也。浸微浸削,亦终为欧、美之陪隶已矣。“
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
《国民报》发表《正仇满论》,尖锐批判
梁启超:“梁子所悲痛者,革命耳;所悲痛于革命,而思以宪法易之者,为其圣明之主耳。”
孙中山早期有满人非中国人的看法,更力斥清政府的“排汉主义”政策。在
同盟会成立宣言中,他如此解释“驱除鞑虏”:今之满洲,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又这样解释“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的中国。中国人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
石敬瑭、
吴三桂所为者,天下人共击之。
孙中山指斥清政府“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不仅同列强签订各种割地赔款条约,还担当其走狗,为他们“平靖地方,然后送之”。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已落为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于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随时都有被瓜分之虞。因此“满清不倒,中国势必灭亡”,“欲免瓜分,非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
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