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圣记碑
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七节碑
述圣记碑是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七节碑。
记碑内容
碑文约计8000字左右, 由武则天撰文, 中宗李显楷书,内容主要为唐高宗歌功颂德。因字体“填以金屑”,至今部分文字仍是金光闪耀。石座上所刻的兽形边饰及四角的角神是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的,述圣纪碑座与龙马座、西门狮子座上的各种变形缠枝流云穿线纹,《述圣纪》碑座上的变形忍冬多枝莲,变形三朵云纹缠枝莲以及缠枝牡丹等纹饰都与南北朝以来吸收佛教艺术有关。
碑的顶部雕刻成庑殿形的屋顶结构,显然是皇权的象征,屋顶上雕龙画栋,形象逼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檐下四角各有一力士托住碑檐,基座雕有海石榴的花纹。该碑共由七节组成,即古人所说的“七曜”,也就是古代人们所理解的构成世界的七种基本物质:日、月、金、木、水、火、土。所以,《述圣记碑》也叫“七节碑”,象征高宗的功德将永存人世。内容大致是歌颂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时至今日,经千余年风雨剥蚀,现在除一、二、四面尚能见到一些残存的部分,第三面已渺无一字。
穿过石刻群,在大道两旁各有石碑一座。西侧石碑是“述圣记碑”,是为了纪念李治的功绩而立的,高6.3米,宽1.68米,重61.6吨,上有庑殿式顶盖,下有线刻兽纹基座,中间为5段,共7节,也称“七节碑”。碑文约8000字,笔画全部用金镶填,至今个别字的金印尚在。原有碑亭,后来坍塌毁坏不存。
站在乾陵司马道北端向南望去,人们会看到两座峰顶上的阙楼,北面的梁山主峰,东西是朱雀阙门,阙门之南是两通巨大的石碑。东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无字碑”,西边是人们不太留意的《述圣记》。
述圣记碑底座高出地面38厘米,边长2.89米。顶部系芜殿式,四角由四个力擎承檐椽。碑体由五块方石隼卯套接而成,连同顶座共七块,数取七曜照耀之意。当地老百姓称为七节碑,总共约89.6吨。碑身面南为正面,由皇太后武则天撰文,高宗皇帝的儿子中宗李显书丹的《述圣记》全文就镌刻在碑的正面。清代人董诰编辑的《全唐文》收有《述圣记》。
碑文赏析
此文在于追述缅怀先祖先皇的神圣功绩。它在简要回顾了高祖和太宗两朝开国先帝从晋阳首义到平定天下的史绩后,着重追述了高宗皇帝自太子监国洎逝世前重要的历史贡献。称高宗在出生之前就瑞气环绕天降吉祥,做太子监理国政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太宗病重时,他亲自煎药吮毒极显善良仁孝。登基执政以来,赓续贞观政风,重用贤良,励精图治。在保持同大多数国家友好往来的同时,坚决捍卫东西门户的安定。西域战争和高丽战争的彻底胜利和各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汉唐历史上中原王朝第一次对西域和东北的全面统治。这些都是汉武、唐宗曾梦寐以求却从未实现的伟大抱负。
在病重之时,高宗留下遗嘱,要求薄葬,只要求陪葬一些经常研读的儒家经典,而不要珠玉宝石。在高宗大帝的历史功绩中,人们不能否认武则天的赞翊协助之功。高宗对武则天来说有提携知遇之恩。
武则天从感业寺到重新进入皇宫,再到当上昭仪,直到最后当上皇后,都离不开高宗的倾力提携。为此高宗皇帝甚至于与国舅长孙无忌闹僵。在感情生活中,高宗李治是她第一个真正依靠的男人。她从14岁入宫为才人,到28岁太宗驾崩,没有为太宗生过一男半女。有人怀疑,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武才人从未得到过太宗的宠幸。相反,太子李治是走进武则天感情世界的第一个男人。成为昭仪后,她接连为高宗生了四男两女。与此同时,有许许多多的女人围着李治在争风吃醋。武则天的个人魅力很早使李治倾倒,武则天的石榴裙至今成为女性魅力的名词;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行政才能极为赞赏。公元675年,他们的长子太子李弘突然暴卒。身患重病的高宗一度想让武则天统摄国政,因有人极力反对而搁浅。无疑,在嫔妃如云的皇宫,像武则天与李治这样有如此深厚感情的君王并不多。但在权力地位面前,感情又是极为脆弱的。由于政见不同,特别是最高决策权对谁都有极大的诱惑力。他俩之间的个人矛盾和恩怨也日益加深。可以说,他们之间既有真正的恩爱,也有深深的怨恨。但总体来说,李治内向,武则天要强。她刚毅果决无敌于天下的特殊气质在朝野无人可比。683年高宗病逝前,立下遗嘱:“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在关键时刻的关键性的问题上高宗决定了武则天的特殊地位,给了她在特殊情况下秉国执政的至高无上的尚方宝剑。凭着这方宝剑,智识超群、行政技巧炉火纯青的武则天,可以在政治斗争的风浪中挥洒自如。因而在武则天大加称颂高宗的背后,同时也燃烧着她对国家最高权力的极度渴求。国难当头,武则天勇于担当天下重任的气概与欲望,冲破厚重的石碑,呼之欲出。
高宗驾崩,武则天力排众议,遵从高宗遗愿,护送灵柩归葬于梁山之上;她一改旧俗,一举打破帝陵之前不竖碑碣的传统,不但为高宗高竖丰碑,而且挥牺五千雄文,道尽高宗大帝的光辉与奇伟。字填金粉,碑面涂施黑漆,光彩照人,与波光潋滟的漠河水相辉映。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李唐开国的辉煌历史和高宗皇帝的崇高美德在天地间华彩四射,与日月同辉。
无疑,述圣碑与臣民墓前的碑碣不同,除了歌功颂德以外,它是武则天发布的李唐朝政局势的晴雨表,也是针对保守与顽势力的挑战,它昭告天下,除旧布新继往开来的武则天时代已经到来。
曾与武则天争宠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打入冷宫,曾力主废除武则天为后的宰相上官仪被诛杀九族。继长子李弘后,次子李贤在684年2月被害,李氏皇族在权力核心圈内有楞有角的人物被驱逐出局。武则天扫清了走向最高权力的所有障碍,高宗去世,武则天统揽大权是水到渠成之事。由于与死者的关系,皇后在皇帝的葬仪活动中一般不抛头露面,而是由主管礼仪的太常寺和主管皇族内部事务的宗正寺主持皇帝的葬仪。在此情况下,武则天撰写《述圣记》并立于朱雀门前,成为在乾陵安葬高宗这一重要国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朝野臣民面前,将自己摆在一个极为显眼极为特殊的地位上,塑造自己文武兼备的特殊形象。
沧桑岁月淡化了乾陵往日的华丽和森严,但我们从巨大的碑碣和严整的陵园形制方面,仍然可以感觉到它的雄浑博大.从1320年前《述圣记》碑辞彩华丽充满情感的字里行间,我们分明可以听到历史伟人高亢的呼唤,他们激越跳动的强劲脉搏和追求辉煌的豪迈步伐,仍然回响在我们的耳际,至今表现出超越时空的惊人力量。
然而,乾陵的震撼力远非仅此而已,《述圣汜》东边的无字碑给人们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千余年来,人们对无字碑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连是谁立碑都搞不清楚的情况下,对它的一切判断都是假设性的,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毁是誉,它的主体,或者它的主语应该是武则天。无字碑,无字也是碑。考古学家在它的正面,发现了3600多个为镌刻文字而刻画的方框。为什么有碑有框而无字,揭开谜底是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事。她为高宗而立的《述圣记》五千雄文,光芒四射,华彩照人。本应正面评价武则天的巨碑却空无一字。两人生前与死后的反差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
对于武则天,有一个评价,虽然是非官方非书面语的,但不少人是认可的:好事做绝,坏事干尽。从先皇帝的未被宠幸的小才人,到作上大周皇帝,许多反对派和无辜死于她的手下。在执政期间,她采用了许多残酷甚至卑下的手段,但她始终驾驭着中华帝国这驾马车跃过许多坎坷与曲折,保持着统一与强大。在此过程中,她实行了许多进步的开明的政策,例如提高妇女地位,加强对外交往,实行开放自由的文化政策,坚守边防线不后退等等,这些都为20年后开元盛世的到来创造了条件。她在国家大事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担当,敢于负责,果决干练的风度和舍小求大的清晰思路非常人可比。她的许多作为使中国的不少皇帝应该感到汗颜。这些,连封建社会的史学家都不能否认。在复杂的环境下,在困难前,人们是多么需要奋勇向前,敢负责任的统帅。当我想到这里时,在情感深处极大地厌恶武则天身后那些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男男女女。
大风吹过,大雪覆盖过,油菜花香弥漫过,九月的菊花灿烂过的脚下的黄土吆,你应该还是唐代的风尘,唐代的气息。当物质文明的脚步不断加快的时候,我们与唐人的距离彷佛也在拉大,但不少时候我却觉得,在我们和古人之间,在情感、思想、名利欲求方面,特别在真理和正义感等精神追求方面却有很多很多的相同点一一我们与古人的距离几乎为零,就像这日月星辰,风花雪月。我们称道武则天为他的丈夫歌功颂德,同样我们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她毕竟拥有一通与《述圣记》碑的规格与体量不相上下的《无字碑》而深感欣慰,它虽无一字,但同样昭示着武则天无量的功绩和无与伦比的智识和才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17:03
目录
概述
记碑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