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出版的英国人
威妥玛著《语言自迩集》(第二版),在当时是一部权威性的北京话课本。它系统地记录了19世纪中期的北京官话音系。作为课本,语音、汉字、语汇、阅读并重,1500多条注释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价值远远超出课本。文章借以讨论汉语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质疑“至少六百年来北京音一直是官话正音”的定说。
《语言自迩集》 (第二版)Yu yen tzu erh chi 1886年,这拼音大陆人可能已经很陌生了。也许你已经听说过「威妥玛拼音系统」,也就是19世纪末英国驻清公使的Thomas Francis Wade所制定的拼音系统。 Giles在编辑《华英辞典》时,将之稍作改良编入辞典。此后这个拼音符号便广受政府、外交、海关、电信等各机构,用来翻译中国人名及地名等。称为 「威翟式」Wade-Giles 拼音法。
Wade来华之前在剑桥大学学的是“利玛窦-金尼阁拼音”。这是明朝时的南京官话。后来
马礼逊编的第一本汉英词典,也是取南京官话发音。威妥玛和翟理斯的“威翟方案”是继”利玛窦-金尼阁方案”和马礼逊方案以及
萨默斯方案后的又一重要拼音方案,它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前三者。现在通常说的罗马拼音是指用于拼写日文韩文(尤其是其中的汉字)的例如,东陶TOTO,三星SAMSUNG。这套拼音方案就是“利玛窦-金尼阁拼音方案”。源自明万历年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马窦之着「泰西字母」,至明天启年间传教士金尼阁之着「西儒耳目资」,系统渐趋完整。
《语言自迩集》在世界华文教学史上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同时期的其他教材,例如英国传教士
萨默斯的《汉语手册》(1863)、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卫匡国的《中国文法》、西班牙人瓦罗的《华语官话语法》(1703)、马约瑟《汉语札记》(1831)、马士曼《中国言法》(1814)、马礼逊《汉语语法》(1815)、雷慕萨《汉文启蒙》(1822)、
洪堡特《论汉语的语法结构》(1826)、
艾约瑟《官话口语语法》(1864)、儒莲《汉文指南》(1866)、威妥玛《语言自迩集》(1867)、(美)高第丕和张儒珍《文学书官话》(186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