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亦译《圣咏集》。《
希伯来圣经》文集的一卷。《
圣经》中最大的诗歌集。收录150篇诗,皆以
希伯来文写成。或为照应“
摩西五经”而分成5卷(依次为第1至41篇、第42至72篇、第73至89篇、第90至106篇、第107至150篇)。按部分篇目的题记,约100篇出自大卫、所罗门等知名人物。一些学者
主张,多数篇章实际写于大卫、所罗门之后,先被编成若干小型诗集。全卷至公元前2世纪形成定本,纪元前后成为
犹太教正典。可分为训诲诗、赞美诗、祈愿诗、咏史诗、诅咒诗、祷告诗、朝圣诗、律法诗、忏悔诗、弥赛亚诗等类型,基本主题是赞美上帝,表达诗人在各种际遇中对上帝的呼求、祷告、盼望、忏悔和颂赞。多数篇章最初用于圣殿的崇拜仪式,可合乐咏唱,一些诗的题记中注有所用曲调或乐器。
内容解读
《诗篇》,《旧约圣经》的一卷。
天主教圣经译作《圣咏集》。其希伯来书名意为“赞美的诗歌”(songs of praise)。“七十子译本”改为“诗歌集”。拉丁译本和英译本书名皆从希腊字 psalmi而来。《诗篇》为汉译本的名称。全书共集录150篇诗章。有各类标题的计116篇,无标题的被犹太
拉比称作“孤儿诗篇”。有作者标题的诗篇包括
大卫的73篇(3-9,11-12,34-41,51-65,68-70,86,101,108-110,122,124,131,133,138-145),
所罗门的2篇(72,127),以斯拉人希慢的1篇(第88篇),以斯拉人以探的1篇(89),
摩西的1篇(90),
可拉后裔的10篇(42,44-49,84-85,87),亚萨的12篇(50,73-83)等。至于标出的作者是否属实,圣经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有的标题与内容并非完全一致。
写作背景
关于诗歌的写作背景,部分标题中有所说明,如第3,7,18,34,51,52,54 ,56,57,59,60,63,142等。因《诗篇》中多数作品最初都为圣殿唱诗班所咏唱,它们和音乐及伴奏便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诗的标题中涉及伴奏的乐器和音调。其中乐器类有“丝弦的乐器”(指竖琴和七弦琴等,第4篇),“吹的乐器(指角、笛等,第5篇)”,“迦特乐器”等。曲调类有“调用第八”(6),“女音”(46),“慕拉便”(9),“流离歌”(7),“朝鹿”(22),“百合花”(45),“远方无声鸽”(56),“麻哈拉”(53),“休要毁坏”(57),“为证的百合花”(60),“麻哈拉利暗俄”(88)等,但含义大难以确考。标题中还提及“怜长”,可能指唱诗班或乐队的指挥,诗中的“细拉”是一种休止符号,表示伴奏中断,唱音提高。
按内容分
诗篇的主题是赞美神,表达人在各种境遇中的内心感受和对神的敬仰。按内容分,大致可归结为10类:
1、训诲诗(1,11,14,15,36,49,50,52,53,58,73,75,82,139)。
2、赞颂诗(29,30,33,34,45,62,66,68,76,81,92,93,95-101,103,104,107,108,111-118,135,136,138,144-150)。
3、祈愿诗(23,27,65,67,72)。
4、史诗(44,77,78,89,105-106)。
5、诅咒诗(79,83,109,137)。
6、祈祷诗(3-7,10,12,13,17,25,26,28,31,35,39,54-57,59-61,63,64,70,71,74,79,80,85,86,88,90,94,102,140-143)。
7、朝圣诗(42,43,46-48,84,87,120-134)。
8、律法诗(19,119)。
9、忏悔诗(32,38,51)。
10、弥赛亚诗(16,22,24,40,41,69,91,110)等。
按书卷分
在犹太传统中《诗篇》被分作5卷。
第1卷:第1至41首;
第2卷:第42至72首;
第3卷:第73至89首;
第4卷:第90至106首;
第5卷:第107至150首。
每卷末都以一至数节赞美神词语作结束,称为“卷终颂词”(Doxology)。
历史沿革
《诗篇》的成书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时间,最早的资料源于何时迄无确考。一般认为,它的早期萌芽出现于统一王国时代,多数作品形成于分国时期,有些在被掳之后,还有些为时更晚。例如137篇明确属于被掳至巴比伦后的哀伤诗,第126篇反映归回时期的欢乐。在此期间,它们中的一部分先被编成若干较小的诗集,经多次筛选,合并和修订,最后于公元前2世纪形成定本,本书在犹太会堂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成书过程中,因崇拜活动的需要而不断充实完善,写成后便在各种宗教仪式中朗读,其中优异者成为圣殿收藏和应用的传统篇目。亡国以后圣殿被毁,这些诗歌又在犹太会堂或信徒家中诵读,一直和崇拜仪式相关。本诗集体现了希伯来抒情诗的主要成就,多方面展示了希伯来人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是研究希伯来文学、艺术、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