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府志
周景柱编写的图书
《蒲州府志》一本县志,作者是周景柱
内容简介
蒲州之名始于北周明帝二年(五五八)。唐武德元年(六一八)于桑泉县置蒲州,领河东、河西、临晋、猗氏、虞乡、宝、解、永乐等县。后多次易名。宋、金、元时期迭置河东郡河中府、蒲州等。明洪武二年(二三八九)复称蒲州。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升为直隶州,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升为蒲州府,领永济、临晋、虞乡、荣河、万泉、猗氏六县,治所在今永济市。
乾隆《蒲州府志》二十四卷图一卷,乔光烈、周景柱总修。乔光烈,字敬亭,号润斋,江南上海人,乾隆丁巳(一七三七)进士,官至湖南巡抚,有《最乐堂集》,时任分守河东兵备道。周景柱,字西擎,浙江遂安(今属淳安县)人。雍正七年(一七二九)举人。曾任山西宁武府知府、蒲州府知府,官至甘肃按察使、河南按察使。他公廉勤敏,政绩卓着,且学问宏深,以书法闻名。
周景柱重视修志,任宁武知府时纂修了《宁武府志》。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调任蒲州府知府后,有感于蒲州设府三十年来没有修志,而州志也止于康熙五年(一六六六),中断近九十年,“记载久佚,文献无徵”,于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取旧州志与《平阳府志》“参合考校,择是去非”(乾隆《蒲州府志·发凡》),历时数月编纂而成。同年刻印。 全志分二十四卷,分别为:卷一星野、地表、沿革、形胜、疆域,卷二山川,卷三古迹、风俗、物产,卷四城池、坛庙、官署,卷五学校、田赋、兵卫,卷六职官,卷七宦绩,卷八选举上,卷九选举下、封废,卷十至十二人物(以时为经,不分类),卷十三忠节、孝友、文苑、吏师,卷十四义行、隐逸、方伎、仙释、寓贤、续传,卷十五列女,卷十六至二十二艺文,卷二十三事纪《即大事记》,记巡幸、典礼、掌故、兵略、祥异,卷二十四余录。卷首包括序、发凡、修辑姓氏、目录、府志图。全志记事止于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
乾隆《蒲州府志》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述而有论。如卷二形胜,引述正史、方志对蒲州及所属六县形势的记载后,用近一半的篇幅,以古鉴今,阐述“蒲为郡,被河山之固”,说明如果明代也如唐时将蒲州置为重镇,则明末农民起义军渡河人晋时不会势如破竹。此外,卷二“山川”、卷三“风俗”、卷五“学校”“田赋”等,都有较长论述。第二,注重图表。卷首的府志图包括府境全图、府城图、临晋县图、万泉县图、猗氏县图、荣河县图、虞乡县图、府署图、旧府署图、永济县署图、学宫图、二面带河图、雷首山图、中条山图、历山图、五姓湖图、姚暹渠图、四海庙图、河渎庙图、汾阴后土祠圃、虞帝庙图、汤王陵图、二赞祠墓图、薰风台图、万固寺图、栖岩寺图、永乐宫图、鹳雀楼图、铁牛图等二十九幅绘图,有府有县,有署有学,有山渠有古迹,有既存有已没。第三,事出有据。如卷;古今郡地表’,引用《左传》《国名记》《通典》《通志》《括地志》《地理志》等。‘形胜’,逐条记载出处,所引既包括《金史》《元史》等正史及通志、县志等,也包括唐代元载的《中都议》等奏疏。卷二十三‘事纪’,逐条出典。
作者简介
责任者
周景柱
出版者
出版时间
清乾隆20年[1755]
版本
刻本
分类号
文种
chi
总册数
10册
描述
卷16-22艺文
索取号
地160.269 地160.269134 134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14:0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