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防沉迷系统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简称:防沉迷系统),是中国有关部门于2005年提出的一种技术手段,“旨在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2007年7月16日起正式投入使用。
发展历程
200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组织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专家、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共同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该系统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
2005年8月,向全国七家主要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发出《关于开发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通知发出后,各参与企业高度重视,向社会庄严承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创建绿色网游环境”,并签署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使用责任书》,启动了相关工作。
2006年3月,系统的开发工作基本完成,开始进行试运行。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多项指标均已达到标准要求。为更有效地在未成年人中实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新闻出版总署又组织有关方面制定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
2007年4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与教育部、公安部等8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该通知规定,防沉迷系统的实施将按三个步骤进行:2007年4月15日——6月15日为国内各网络游戏企业需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在原有网络游戏中开发防沉迷系统,2007年6月15日——7月15日为系统测试时间,2007年7月16日起正式投入使用。
2017年,相关部委修订并发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网络游戏企业应要求玩家使用有效身份证进行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
2019年3月28日,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截至10月14日,国内共有五十三家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
2019年10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同时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可以对其游戏服务设置不超过1小时的游客体验模式。在游客体验模式下,用户无须实名注册,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对使用同一硬件设备的用户,网络游戏企业在15天内不得重复提供游客体验模式。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开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切实承担监护守护职责。
2021年12月15日上午,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游戏产业年会未成年人守护分论坛暨落实防沉迷新规成效发布会”在广州召开,新中国游戏产业年会聚议。
2023年2月,上海浦东法院对某科技公司,诉某代练公司的不正当竞争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该公司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也是全国首例,基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商业代练行为作出的案件判决。
社会状况
2019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69亿,其中把玩游戏作为主要休闲娱乐类活动的达64.2%。
2019年,中消协对50款游戏进行体验发现,只有41款游戏启用了实名制。而且,有的实名制验证方式形同虚设,例如只有17款游戏在登录时强制用户实名,不少游戏不强制用户验证或者只在产生消费时才实名验证。
租号交易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但是游戏租号产业却钻了空子。
2021年9月8日,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对腾讯网易等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游戏直播平台进行约谈,强调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
应对措施
截至2019年7月,腾讯游戏旗下94款手游、17款端游,共111款热门游戏产品已接入健康系统。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已服务超过2000万用户,82%被绑定账号的游戏时长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最新数据统计显示,相比启用公安实名校验前,日活跃用户超过4000万人的《王者荣耀》游戏,未满13周岁的未成年用户平均游戏时长下降约59.8%,13周岁及以上未成年用户平均游戏时长下降约40.3%。
2024年1月,腾讯游戏发布“2024年寒假暨春节假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通知”。结合相关要求与实际放假安排,未成年玩家可以在1月22日-2月24日期间的每周五、六、日,及春节法定假期晚20点-21点之间登录体验游戏,提醒广大未成年玩家合理安排时间,适度游戏。腾讯游戏方面表示,寒假期间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总计16小时,除实名认证、限时限充、人脸识别等防沉迷措施外,还对“家长服务”进行全面升级。其中,推出的家长服务助手是行业首创的“AI自助+人工视频”一站式服务模式,可根据家长个性化诉求推荐管控方案。
截至2020年5月20日,已完成所有在线运营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升级,总计达80余款。
2021年8月30日晚间,哔哩哔哩游戏发布了关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调整说明。平台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将于2021年8月31日23点前进行调整。
文化和旅游部
2021年10月8日,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执法监管。据悉,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会同行业管理部门,重点针对时段时长限制、实名注册和登录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加大辖区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加强网络巡查,严查擅自上网出版的网络游戏;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游艺娱乐场所等相关文化市场领域执法监管,防止未成年人违规进入营业场所。
相关事件
相关案例
租号:2024年,江苏的张女士发现,她9岁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每天大量时间都花在了各种游戏上,甚至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张女士查看手机发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孩子租用网络游戏账号花费竟有2000余元。
浙江王女士女儿的游戏账号就是买来的,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10天内就充值了1万多元,事后连申请退费的资格都没有。
代练:小秦同学就是一位未成年人代练,他主要接的是某手机游戏的单。小秦在“打手工作群”接单,当有人询问“是否有人接单打某游戏角色”时,小秦第一时间应了下来,随后他与发单人私聊了具体要求和价格,最后以110元钱成交了此单。发单人把自己的游戏账号和密码发给了小秦。就这样,小秦通过当代练绕开防沉迷系统,不仅不花钱就能畅玩,而且还赚钱。为了挣钱、过瘾,小秦接了不少单。
据了解,小秦要完成接单任务,得花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虽说当代练能畅玩挣钱,但是这也会让小秦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加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记者调查
记者调查发现,在网络上,有不少专门提供给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的所谓畅玩服务。而张女士所提到的租号就是其中一种。租号是一种租用他人游戏账号来玩游戏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少未成年人以成人的身份登录游戏,绕过了防沉迷系统,再无游戏时间的限制。网络上的游戏租号平台的确是各种各样,一些是手机上的App,一些是专门的租号网站,还有些是电商平台上专门的租号店铺等等。各款游戏账号租用是按小时、按天计算,价格从一两毛钱到几十块钱不等,号主、玩家供需两旺,而这些租售商家,从玩家手中收取手续费。
一些游戏代练公司作为中介盯上了这部分孩子,他们以另外一种绕过防沉迷系统的方式——当代练为诱饵,利用未成年人接单。这种代练市场和租号、买号一样,有专门的App、网站、店铺,还有一些游戏主播工作室等等,发单、接单供求两旺。
代练中有一些是未成年人,其中有的孩子做代练,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绕过防沉迷系统,过一把无限制的游戏瘾;而也有一些孩子在玩久了玩熟了以后,干脆把代练当成了赚钱的工具。既能过瘾,又能赚钱,这让一些未成年人更加沉迷于游戏当中。
专家评论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苑宁宁: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他人身份证号用于注册或者替代捆绑游戏账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情节严重的会构成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将这些游戏账号再租售给未成年人时,这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这种行为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会引发民事纠纷。
当商业代练公司利用、允许或放任未成年人充当代练时,绕开了防沉迷系统监管,造成更严重的网络游戏沉迷,影响其身心健康,还有可能会形成畸形的就业观,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于代练、租号、售号这些黑灰产业,市场监管部门、网信部门等应当出台具体的监管规定,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应当进一步优化升级防沉迷系统,采取动态核验等有效措施,把实名制切实做到人证合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5:55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